“莘庄”的“莘”
莘庄镇名在《崇祯松江府志》(1630年版)卷之三中就有记载:“莘庄镇。一名莘溪。”这表明,明代时,莘庄是以河流名为镇名的,或者说它有两个镇名。这是上海现存地方旧志中,最早记录“莘庄镇”的志书。莘溪是一条市河,由西向东贯穿莘庄镇中部,为适应市政发展需要,1964年11月起莘溪填河,完工后建成现在的莘浜路。市地方志办公室杨杨博士帮我查到比“府志”早62年的资料,即初刻于明隆庆二年(1568年)的《江南经略》,书中也有上海镇“西南至莘庄镇华亭县界三十六里”的记载。
主持人康辉在“央视频”“咬文嚼字”小课堂中盘点全国易错难读的地名,他从上海开始,第一个便是闵行区和莘庄镇,他说“上海有一个闵行区,不要读成闵xíng区……闵行区有一个地方是莘庄镇,这个字就是‘莘莘学子’的‘莘’,可是在这里要读‘xīn庄镇’”。镇名“莘”不能读成shēn,路名也不能读错。莘庄地区带“莘”字的路名共18条,其中“莘”字头的有16条,如莘沥路、莘凌路、莘潭路等,带“莘”字的2条,是七莘路、虹莘路。这18条路名中的“莘”字,无一例外都要读成xīn的。
“莘”字的读音问题,三四十年前早就出现了,主要是在新上海人、新莘庄人中间。现在的他们融入上海已久,加上地铁、公交日常的准确报站,“莘(xīn)庄”的读音已经不成问题了。可是如今,新问题又出现了——这些地名进入广泛使用的语音导航后,“莘”字的读音就非常混乱,比如:“前方红绿灯路口右转进入莘(xīn)松路,左转进入莘(shēn)北路。”还有这样的语音:“正在前往莘(shēn)凌路莘(xīn)北路。”而在莘庄镇区南面,还恰恰真有一条“申北路”呢。“莘”字读音问题还上了热搜榜。
宋代《集韵》中有“莘”字,义项之一是“音辛,细莘,药草”。“莘”是个形声字,艹字头表示它是一种植物,“辛”是它的读音,“莘”字应读xīn。乍看“莘庄”之名似乎同药草“细莘”有关,有的研究者进而认为因莘溪两岸长满了“莘”这种植物,所以称“莘庄”的。我在阅读明清等文献时一直留意着“莘”的出处,并没有看到有这类记载。而据权威的《上海植物志》介绍,细辛(莘)“主要分布于欧洲……上海有1种”,“佘山有分布,生于杂木林下”。原来,“细辛(莘)”在上海是种少见的“稀有植物”,也不是生长在河岸边的,怪不得我从未看到过其真容。1970年5月版《上海常用中草药》一书,是特地为农村赤脚医生编写的,共收录了480多种药草。介绍其他很多药草时,既有文字介绍也有精细的插图,每种篇幅都要占两至三页,而对细辛(莘)的介绍只有区区六十来个字,连学名也未列出,也没有插图,可见它在上海是如此“小众”。在80年代上海第一轮修志中编修的《莘庄镇志》,有“莘庄镇因跨莘溪而得名”的记载,新编《上海县志》也是这样记载的,都是先有“莘溪”之名,后来又名“莘庄”的,这同《崇祯松江府志》的记载相一致。如此看来,莘庄的“莘”字来自“细辛(莘)”的可能性可以排除掉了。
“莘”字的xīn音,除了与“辛”字相通外,文献上没有更早或过多的记载,从《集韵》推测,最晚在宋代就已出现xīn的读音,不然辞书不会记载它。这个读xīn音的“莘”字,是通过口口相传,一代代传承至今的。方言词语的古音都是这种方法保留下来的,例子很多,举一个大家熟悉的,浦东有条河流,历史上一直称“王家浜”,原住民也都知道这个“王”不读wáng,而读yáng音,“王家浜”就读“yáng家浜”,这也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古音。这个读音流传至今至少有一千多年了,只是在当代出现变异,“王家浜”连名字都已被改为“姚家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