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2024年第10期|于坚:棕皮手记:九思(节选)
“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人之进学在于思
思则能知是与非
但得用心纯熟后
自然发处有思随
——朱熹
小时候看过一部动画片,叫做《没头脑和不高兴》,讲的是没头脑的设计师设计的大楼,外悬的楼梯没有设计遮阳,下雨的时候必须打伞。设计师没头脑的结果。
《易经》:子曰:天下何思何虑。”
“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
“《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谓也。”
“感而遂通”“极深而研几”就是思。“寂然不动”,乃物。感而遂通,是人。思乃人之事。“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
“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 “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 “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作《易》者,其有忧患乎?”《周易·系辞下》
《易经》是思的结果。也是对思的激发。激发了四千年之久。
王阳明的“花寂之说”,讲的也是思。“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明白,就是思的结果。看见,思想、明白。
现代性起源于希腊古老的思辨传统,“从哪来?是谁?到哪去?” 中国文明之初,思就是去此在,在此。屈原:“思夫君兮太息,极劳心兮忡忡。”“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思蹇产之不释兮,曼遭夜之方长。”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无邪就是诚,诗是诚实之思。“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系辞》)
“《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作为也。”(《史记·太史公自序》)“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以讽其上”。(《文心雕龙·情采》刘勰)
刘熙载:“大雅之变,具忧世之怀,小雅之变,多忧生之意”,(《艺概·诗概》) 思就是海德格尔所谓的操心:“人在本质上是操心的存在。”“本真的生存性就是向着死亡这种最本己的可能性筹划自身。”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论语》)
文明之初,一切都不确定,思自由而活跃。然后,思逐渐懈怠。中国历史上那些充满活力的时代,比如春秋战国(诸子百家)、汉(儒思)、唐(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宋(理学)、明(王阳明)、五四(白话文,语言之思)、1978年的思想解放运动等等,都是思想激越之时。不思的时代也是陈词滥调充斥的时代,“巧言令色鲜矣仁”。在我看来,现代世界的一切灾难,邪恶、失败的政治、经济、人生都是不思的结果。这个时代的浅薄,急功近利盖源于不思,跟着既定的观念走。
“荒漠在生长”。(尼采)
今天的人不再是居民,而是蜻蜓点水的旅游者,他们没有故乡,丧失了祖先那种深刻的生活,沉思的生活。没头脑旅游者只是在各种各样的既定路线上浅尝辄止。即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一种灰尘式的悬空状态。思这个汉字,心下面一个田,心思必须脚踏实地。
“思想如同危险的行为……思想首先是看和说,但条件是眼睛不是停留在物上,而是上升到“可见性”上;语言不是停留在词或句子上,而是提高到陈述上。这是作为档案的思想。其次,思想是能力,即力量之间的张力,条件是要理解,力量的关系并不归结为暴力,而是构建在行动基础之上的效用(action),即行为(acte),如“激发,促使,转移,变易或变难,扩大或限制,变得更可能或较少可能……这是存在方式的构建。或像尼采所说的生命新可能性的创造。存在不是作为主体,而是作为艺术作品,这最后的阶段即是艺术家-思想(pensée-artiste)。(《在哲学与艺术之间——德勒兹访谈录》吉尔·德勒兹)
“情况很可能是,在那些乍看上去并在很大程度上看起来像是衰败、破坏的东西,像是衰落和没落的东西,其实隐藏着某种另外的东西、更高的东西。但是,充分地思索和透彻地思考此一另外的东西、更高的东西,并使之成为一种引发沉思风气的契机,且使沉思成为不可避免的,这些都是完全可能的,前提是,在任何情况下,一切创造和一切作为都受思想的规定。倘若一条如此漫漫的沉思之路过于漫长,我们当今之人根本不能窥其全貌,哪怕我们能从小处着眼加以尝试,打开一条道路的缝隙,那我们也可以满足了。”(《思的经验》海德格尔)
修辞立其诚,诚就是超越陈辞滥调,回到你个人的说辞。这很难,很危险。阮籍:“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不伤心的思只是巧言令色,不仁,不诚实。
独立思考就是用你自己的说法思考。修辞立其诚。
杜甫曾经赞扬庚信:“文章老更成”,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说辞。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 思无邪。邪,“邪徐”二字古时通用。诗传“虚,虚徐也”“思无邪”,就是“无虚”。(《雪庐诗文集》李炳南)
“程子曰:“思无邪”者,诚也。”(《论语集注》朱熹)
思无邪,就是修辞立其诚。无邪之思就是诚实之思。
“严格以自己之名言说”“作为自己言说”(尼采)……这里涉及的的确是“不妥协”,从而让人相信他所陈述的内容是“作为自己”陈述的,是在与自己拥有相同外延的欲望中完成的。真正的言说将意味着将自己视作自己,而不是另一个人。然而,尼采非常清楚,话语的共同机制,即像所有人一样行事的机制,是一个属于“人们”(on)的无人称机制,或者可以说,是一个平庸化或缓和观点的系列机制。因此,事实上,张力或超越正是产生于对“不在其欲望面前妥协”之可能性的征服中。普通的机制是:我像所有人那样行事,因此,我将自己视作和他人一样。相反,对“将自己视作自己”之可能性的征服却是“哲学言说”(le dire philosophique)……此外,“以自己之名言说”及“将自己视作自己”还伴随着某个对“真”(vrai)的召唤……(德勒兹)
“有人对我的思想发问,问我的思想是从何处获得它的指引的,仿佛这个问题仅仅对于我的这种思想才是必要的。相反,没有人想到问一问:柏拉图是从何处得到指引,才把存在思考为[相]的,康德是从何处得到指引,才把存在思考为对象性之先验性质,思考为断定(即被设定性)的。……学会思想的手艺,坚持不渝而又不畏歧途。”(《演讲与论文集》海德格尔)
思乃语言之思,或者说思这件事,只能通过语言。
“子曰﹕‘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行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也。’”《系辞》“思乎顺”,思就是在语言中理顺。
思乎顺,就是将一团无头绪的乱麻理顺,或者逻辑化。“思考语言意味着,达到语言的言说,并以这种方式,这种方式的产生作为短暂者(终有一死者)的生存允诺——住所。”(海德格尔)
汉语的“思路”一词,思是一条道路,永远在途中。
“未知生,焉知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见贤思齐”“三思而后行。”孔子早就教诲生命是一种对生的沉思。知生就是思生。不思,人就不成立。动物不思。
子曰“仁者人也”,什么是仁?孔子唤起了思。“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人类是能够用语言思想的动物,不思,人就不成立。
不思必不仁。思无邪。
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思,只能在语言中思。思,就是对语言的学习。
思,说文解字:容也;思,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睿也。睿者,深通川也。凡深通皆曰睿。谓之思者,以其能深通也。思心之不容。是谓不圣。”《康熙字典》
语言是一种对思的容纳。海德格尔:“语言意味着发生。”“探讨语言意味着:恰恰不是把语言,而是把我们,带到语言之本质的位置那里,也即:聚集入大道(Ereignis)之中。” (孙周兴译)“讨论语言,意味着不仅把语言,而且将我们带入其存在的位置,我们自身聚集于事件之中。”(彭富春译)
“也许说到底,思想乃是一条无可回避的道路,这条道路并不想成为拯救之路,也并不带来任何新的智慧。这条道路充其量乃是一条田间小路(Feld-weg),一条穿过田野的道路,它不光是谈论一种放弃,而且已经放弃了,即放弃了对一种约束性的学说和一种有效的文化成就或精神行为的要求。所有这一切都取决于那个充满迷误的返回步伐,即返回到一种思索,这种思索关注着那个在存在之命运中预先确定的存在之被遗忘状态的转向(Kehre)。”(海德格尔)
“只要人们刚向思考之物的外部迈出一步,刚到可知之物和可靠之物的外部去探险,刚需要为未知领域创造新的概念、方法和道德,按福柯的说法,思想便成为一种“危险的行为”,一种首先是对自己的暴力。人们对你提出的反对乃至对你提出的问题总是来自岸边,这就像是对你抛去的污泥,但是这与其说是为了打昏你或阻止你前进,毋宁说是为了帮助你:反对总是来自平庸和懒惰,福柯对此比对其他任何东西都有更深的了解。梅尔维尔(Melville)说:“如果我们为了辩论的需要而说他疯了,我更喜欢当疯子而不当理智的人……我喜欢一切下沉的人。任何一种鱼都可以浮近水面,而只有大鲸鱼才能下沉到5海里或更深的地方……自古以来,思想的下沉者总是双眼充血地回到水面。”人们很愿意承认高难的体育动作有危险,而思想也是一种高难动作。人们一思想,便必然面对一条事关生与死、理智与疯狂的线,这条线将你卷入。人们只能在这条艰难的线上思想,而人们并不一定就是失败者,并不一定就被判定为疯狂或死亡。”(《在哲学与艺术之间——德勒兹访谈录》吉尔·德勒兹)
在《论语》中,思一再被强调。出现了25次。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君子有九思,随遇而思。随事而思。随行而思。
…… ……
节选自《滇池》文学杂志2024年第10期
【于坚,字之白。昆明人,云南师范大学教授。1970年开始写作。长诗《0档案》《飞行》《哀滇池》、长篇散文坚记系列、小说《赤裸着午餐》《文石》《翡翠蜥蜴》、摄影集《大象岩石 档案》等之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