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花》2024年第10期|吴修明:比“悟空效应”更长效的IP是晋文化
吴修明,1966年11月生,山西翼城人,祖籍山东莱芜。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百佳新闻工作者,原三晋都市报副总编辑,现供职于山西日报新媒体。
《黑神话:悟空》引爆山西旅游
中国首款3A游戏《黑神话:悟空》8月20日上线即大火,因为在山西区域所取景点和寺庙古建筑等占了三分之二,同时引爆了山西旅游。沉寂许久的三晋旅游人,恭迎天命人尽情打卡。有关部门在介绍山西情况时,用“两山夹一川,恰是闭塞复杂的地形,这些宝贝们才得以完整保存”来托喻,一时间,蜂拥而至的亿万游客,把表里山河的晋国推到了前台。一部春秋半说晋,同时被游客发现的,还有曾经称霸华夏一个半世纪的晋国。
周代八百年的风云变幻,缔造出一个庞大的晋国及后来的韩赵魏。晋国如何庞大?称霸华夏一个半世纪,历史存续六百五十年。有学者将其归纳为“地区性霸主国家”,是周朝中心之外一个极其重要的“第二中心”。《左传》近20万字,晋国事迹占一半;《国语》9万字,晋语占半数。加上《诗经》《史记》《尚书》 等先秦典籍的加持,《东周列国志》的演绎,无论晋国还是分家后的三晋,成为早期中国一个难以逾越的存在。
是奇迹,更富含诸多的谜团。
20世纪后期以来, 重大的考古发掘接连问世,尤其晋西南地区霸国、倗国墓葬群的发现,与“晋侯墓地”所出土的有铭文青铜器,共同揭开了晋国早期历史的面纱,晋国历史也正式由文献国度变为史实国度,进而使得“晋文化”显学。这其中《清华简(系年)》《尚书·文侯之命》和晋姜鼎铭文、戎生编钟的发现,弥补了《史记》中对于晋文侯在平王东迁中的史实,对于晋国称霸中原150余年 做了重要补正,历史逻辑关系渐渐被打通。青铜器铭文的解读,与有限甚至阙如的文献记载结合起来,一个真实的晋国渐渐浮现在世人眼前。加上越来越多的文艺影视作品的传播,晋国博物馆及研学游的繁荣,“晋文化”渐渐由学术走向民间。这次《黑神话:悟空》游戏出世,突然带火了山西古建筑,给山西景区景点带来了泼天富贵。无限流量下人流滚滚进晋,车水马龙,向世界介绍晋国正逢其时。
晋文化最大的物理 IP:表里山河
所谓晋文化,本文界定的是历史意义上的 国家治理价值,可简单概括为封地建国、疆以戎索、尊王攘夷、小宗代政、兼容华夷等。包括三家分晋后继续强势争雄两百年,晋国,将中原华夏文化与北方戎狄等非周文化融为一体,成为晋国留给后世的最大遗产。有此文化基因奠基,加上独特地理存在,构成了表里山河的晋文化。所以,讲好山西故事,首先要从了解山西历史文化开始。如此,才可能将这一波泼天富贵接住、接稳、持久,助力山西文旅事业上台阶、大发展,完成山西的华丽转身。
称雄一个半世纪,天下共主的晋国,对内政治修明,对外纵横捭阖,打破旧制,引进民间竞争力量(士族)参与政治经济和军事,改革军制,兼容华夷,吞并邦国,给当时周王朝及诸侯国提供了诚信为政、务实创新的范本。晋文化的特点概括起来,政治上,开放包容,尊王攘夷,晋国成为周王朝的军政倚靠者、礼仪承接者,是弥合诸 侯罅隙,全力发展经济的代表,更是华夏早期文明的启蒙者、建树者、光大者;军政外交上,公道正义,合作共赢,先于周朝及诸国建立上中下三军,以霸主(伯主)身份维护诸侯国和平,走军备与和平并行之路,以怀柔为主推动周边外交,纵横捭阖,无论联齐抗楚、联秦抗楚还是联吴抗楚,弥合齐鲁关系、吴越关系,到后来的韩赵魏 三国合则秦弱、三国分则秦强等,颇值得今天世界各国参访学习;经济上,大力发展农桑,“子欲速富,当畜五牸”(小母牛),完善交通,怀柔戎狄以物(物品)易地(土地),鼓励经商,“民易资者不求丰焉,明证其辞”,要求合理挣钱不求暴利, 明码标价且讲诚信,早于其它邦国具备了明清晋商的雏形;文化上,以法为表,以儒为里,兼容道墨兵刑农杂家,晋国故事像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画卷,自始至终充满传奇,所创制的几十个成语,为中国文化和中华语言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内容。
我们认为,由晋国而延续至今的山西省域,一个三千年基本未做大改变的独特疆域,因袭下来的表里山河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一个非常独特的现象,足以支撑其成为历史学考古学上的独立一支,与齐鲁文化、荆楚文化等并行天下。
除了晋文公还有更牛的晋悼公
晋国历史的叙述,按照时间轴,故事综述如 下。
以藩屏周始建国。西周初年,周王室为了加 大屏障,分封周成王之弟姬虞到曾经反叛的唐地为王,其地望“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史称唐叔虞。其子燮父迁都晋水之侧,改国号为晋,都城在今日汾河支流浍河旁的翼城曲沃绛县(基本定论在今翼城县故城村),成为晋国本源。近年发掘的曲沃与翼城交界处的天马曲村遗址晋侯墓地,成为文物佐证。司马迁《史记》中记载的桐叶封弟,只可作为典故谈谈,并无史料记载。晋两代君王之后,文献里留下多年空白,一直到七世晋穆侯。晋穆侯娶姜氏,七年生太子,20年后穆侯崩,穆侯之弟殇叔篡位。4年后,太子归来反击,击杀殇叔夺回君权,是为晋文侯。文侯在位 35年,协助周室完成了著名的平王东迁,定都成周(今洛阳),并击杀非正统的携王,史书称“晋文侯于是乎定天子”。周平王赐《文侯之命》,留下了经典文献。平王东迁的文化意义在于历史进入东周时代,晋国居功至伟,成为周王室的最强外援。
与此同时,一场血淋淋的宗室较量也拉开了序幕,晋国历史开始改写。
小宗夺位开宏业。晋国小宗代大宗这段历史,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由封建王治(君主)而公治(士族)的颠覆性意义,也为五百年后三家分晋埋下伏笔。晋文侯故去,其子昭侯即位,将叔父分封到曲沃,史称曲沃桓叔。桓叔时年58岁,好德重名,晋国之众多归附,作为小宗的桓叔野心渐长,开始争夺君权。他串通昭侯的大潘父杀死昭侯,试图入主晋都,不料桓叔此举遭到了大臣与国人的激烈反抗,失败后退回曲沃,潘父被杀,昭侯之子继位,为晋孝侯。桓叔去世后,其子庄伯继位,攻大宗,杀死孝侯,大宗小宗继续博弈。庄伯去世,其子姬鳝继位,史称曲沃武公,继续武力扩张,对抗大宗。至公元前678年,武公最终灭掉晋缗侯,又贿赂周天子始得列为诸侯,世称晋武公。刀光剑影长达 67年的搏杀告终。晋武公去世后,其子诡诸继位,是为晋献公。
曲沃伐翼,晋国大批士族人才获得破格录用,传统周礼遭到冲击,为嗣后卿大夫崛起营造 了良好的政治气氛, 奠定了晋国崛起的人才基础。小宗取代大宗,进而锐力改革,成为晋文化 特色之一——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是对夏商周朝宗法体系的良性打击。
彰明昭著晋献公。有晋文侯、晋武公打底,实力雄厚的晋国进入称霸的快车道,因为有齐桓公做榜样。献公在位期间继续奉行尊王攘夷政策,“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版图迅速扩大。晋国大力发展经济,鼓励农商,国力迅速上升,超越了当时的郑、卫、鲁、曾、虢等姬姓国,与齐国不相上下;同时汲取小宗代大宗的教训,除患固本,离间、尽杀桓庄一族,弱化宗室宗族力量,扩军强兵,大胆起用异姓贵族担任卿大夫,将儿子们派驻曲沃、蒲、屈等地驻防戎狄,防止篡位,进而引出宠妃骊姬姐妹的“骊姬之乱”。
卧薪尝胆终称霸。 献公在位26年去世,晋国又经过多年内乱,终于迎来了高光时刻,晋文公重耳称霸。晋文公的故事耳熟能详,他谦虚好学忍辱负重,善于养士举贤用能,加上19年游历多国的治国理政与外交斡旋经验,在秦穆公及姐姐穆姬的支持下,杀弟晋惠公继位。尽管在位只有8年,他通商宽农,诚信立国,“尽纳群公子”,以人为本,举行大搜之礼(相当于今天的阅兵式),创建三军六卿,扩张北方戎狄之地,帮助周王室平定王子带之乱。在城濮之战击败楚国,一战而霸,成为春秋时第二位霸主,史称齐桓晋文,留下了割股奉君、退避三舍、志在四方、贪天之功等成语。司马迁称他为“明君”,孔子评论“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这里的谲指权诈权变,说明他技高一筹。层出不群的戏剧 舞台剧和影视剧,让晋文公成为晋文化里的大纛巨擘。
称霸图霸霸常在。晋文公去世后,其子晋襄公继位,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崤之战,尽灭秦师,擒秦将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使秦国“三百年不敢东进”。他罢新军置三军,衔接、延续着霸主地位,史称文襄之霸,只可惜英年早逝。襄公之子晋灵公7岁,在权臣赵盾等扶持下继位,但权力旁落。晋灵公被赵盾赵穿兄弟杀害后,公子黑臀继位,为晋成公。晋成公7年后去世,继任者为晋景公。景公在位期间,晋与楚、齐继续争霸,并在鞌之战击败齐国,消灭了赵氏家族(“赵氏孤儿”就发生在这一时期),取得了公室对卿族的第一次胜利(后世记住他一个原因,就是掉进粪坑溺亡)。他死后,姬周继位,就是贤能的晋国最后一位霸主晋悼公。其少年天才,14岁登基,内安国外争霸,整治混乱内政,实行包括“八卿”制度在内的新官制,“君明、臣忠、上让、下竞”,任用了赵氏孤儿赵武,平衡朝堂各方势力。他任贤用能,施政勤奋,继续推动晋国发 展,在晋楚大小十余次争霸中胜出,多次会盟诸侯,以武慑威、以文布德,成为新的春秋霸主。后世评价他“民无谤言,所以复霸也”,史称“八年之中,九合诸侯”。惜天妒英才,罹患重病,不到30岁的晋悼公去世,此后晋国再无霸主。
权臣争权终分晋。晋国自武公、献公开创的新型治理政体,最大限度激发了各类人才的积极性,楚才晋用,稷下学宫,天下人才一时蜂拥至晋。由一军而二军再三军,晋国实行三军制, 授予卿大夫统御上中下三军, 由此许多非公室人员进入军队上层。晋国六卿执政,军政融合,几代下来,君臣移位,太阿倒持,六卿专政尾大不掉。晋悼公去世后,晋平公继任,庸碌度过26年后,晋昭公、晋顷公先后继位,均庸碌无能。从顷公到最后第37位国君晋静公,六卿专权,内乱迭起,晋室衰败,成为摆设。晋阳之战后,公元前376年,韩、赵、魏废晋静公,静公迁于端氏(山西沁水县),三家瓜分了晋公室土地,被周王单列为诸侯,晋绝不嗣。
六百余年的晋国文化璀璨无比
三家分晋,战国开启。
从公元前1038年到公元前376年,存续了六百余年的晋国,给中国历史留下了璀璨无比又无限遗憾的文化,构成了中华文明初期百家争鸣时代极其重要的文化元素。持续六百年,稳踞“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前路,并服百十个大小国家,险些先于秦而统一中国……晋国不止一个晋文公,晋国是一部大书,综合中原文化与边塞文化,在竞合中成长,文脉传承一以贯之。包括今天被称为“中国古代古建博物馆”,也是晋文化的播扬与结果。随着考古发掘的深入,越来越多的陶器、青铜器、甲骨文、金文、铭文和铸范不断面世,为晋国史研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与传世文献一道,成为重要佐证。纠正偏颇,复原本真,让晋学成为显学,走向全球,是文旅兴晋之举,也是实现国家层面“第二个结合”的应有之义。
许久以来,春秋之晋以及战国时期由晋国析出的韩、赵、魏,这一独特国族的兴衰,因为文献史料短缺、背景复杂、年度跨越大,一直吸引着学者探索、发现、解密。2023年 8月21日至23日,晋国源头的翼城县举办了一次全国规模的“河汾之东:翼城县首届晋文化研讨会”,张焕君、王晖、曹建墩、谢耀亭、谢尧亭、田建文、马保春、雷鹄宇、董长才、宁镇疆、周美华、翟铭泰等 20余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和研究人员均与会发言或提交论文,加深了对晋文化的研究,成为当下晋文化研究的一大亮点。此前,随着《称霸:晋文篇》(刘勋著)、《晋国兴衰六百年》(谢尧亭著)、《晋国霸业》(沈载勋著)、《解晋》(王杉著)、《风云晋国》(张恒著)、《古灵魂》(张锐锋著)等学术著作及艺术作品的出现,加上侯马盟书、陶寺遗址、北赵晋侯墓葬、翼城大河口霸国遗址、绛县倗国遗址的考古新发现,逐步揭开了晋国崛起与衰亡的真相。此前出现的一些文艺作品, 如山西作家张石山、张拉发的“鉴赏三部曲”,绛县本土作家刘玉栋、青年历史学者石磊等都创作过晋文公和晋国题材的作品,2019年浙江卫视播出了电视剧《重耳传奇》,都涉及到了晋国历史故事。
先秦中国,尤其春秋战国之际所形成的由士族阶层的崛起而引发的百家争鸣,孕育并催 生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大师云集,儒道墨法兵 农杂各家,对于中国文化形成影响巨大,对他们思想的掌握要与物理发掘(考古)结合起来,以校正历史真伪,让我们更全面地知晓中国的伟大。比如,荆楚《竹书纪年》的发掘,就让后人对《史记》的记叙有了重新认识;“侯马盟书”对于周王朝及晋国历史存在,其巨大的说服力,远远超过过往已有的史料。透过文物看中国,学习考古读真相,通过文学作品让大众了解古玩玉器,重读古籍经典著作,对于提高国民素质意义重大。
文以载道,民唯邦本。古人的道常蕴于器物,历代王朝包括民间都很重视器皿文物,国之重器,工匠精神,如一家几代人才能完成一件大型玉器、宝剑、方鼎、建筑等。由《黑神话:悟空》爆火引发的全国全球网友关注山西,恢弘逼真的中国山水风貌、古建筑群、宗教塑像以及奇幻的神仙妖怪形象,中式古建筑展现以及孙悟空IP的呈现,成为这款游戏的文化亮点。应该说,古建筑,只是晋文化引申出来的一串葡萄,是衍生品。我们需要探究的,是为什么会在山西出 现。回答这个问题,才能为游客找到破解晋文化的密码。近些年的考古发现,越来越有机会让晋学(晋国文化)成为显学,对于山西一煤独大的 经济向文化旅游转型升级,价值和意义巨大。
如此,才能解读“表里山河”这个山西IP。
假如当年晋国统一了中国
朝代有代谢,历史无绝期。表里山河的山西既然有如此丰厚的独特选题, 为什么没有出现 如《黑神话:悟空》的独特创制,没有像陕西作家孙皓晖长篇小说《大秦帝国》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影视剧呢?一定意义上,山西人在端着金饭碗讨饭吃,晋文化研究迫在眉睫。
先有晋之崛起,后有秦之统一,可以说,是晋国法治精神的播扬、士族力量之崛起、晋才之大量涌入,才让秦国滋生出成为大国的文化基础。按照历史演变的逻辑,无论信史还是最新考古发掘都证明,公元前1033年(一说公元前 1038年)周成王分邑唐叔虞到汾河浍水之畔建唐国,“启以夏政,疆以戎索”,后其子燮父改唐为晋,成为晋国立国创业的始祖、三晋文化的重要创建者。进入春秋,通过多年兼并图霸,晋国成为北方黄河流域的区域性大国,成周朝之外的第二政治中心。晋国第22任国君晋文公流亡19年归国就任国君后,威服宋、卫、齐、鲁、郑、 陈、蔡诸国,平定周王室王子带之乱,尊王攘夷,九合诸侯,维持周王礼乐不坠。晋国及三家分晋后的韩、赵、魏,接续、提升、推广了孟子、韩非子、荀子、子夏、吴起、卫鞅的法家思想,兼融儒、墨、兵、农诸家,纵横捭阖,遂能放手改革,得以扩张天下,绘就大版图。
晋国,自晋文侯、晋武公、晋献公、晋文公开始,在数任国君称霸华夏的 150余年间,通过曲 沃代翼、兴兵强军、农牧结合、汉戎交驰、繁盛商贸,绝宗族倡贤达,让平民子弟、普通士子甚至隶农通过自己的努力登上政治舞台,成为王朝宰辅贤良,开创性地打下了人力基础。这是晋人对中华文明的重大历史性贡献。一定意义上,“无晋国则无中国”是成立的,越来越多晋国遗址的发崛和研究,为这一说法提供了佐证。
三晋的开疆拓土和六百年的霸业旺盛,其倡导道义、权谋机巧、文攻武备、韬略智道,轮番上演的战争模式,以及常态化的“大搜”行动,几乎隔年就要发生的一场战争,让晋国在血与火的历练、洗礼和熔铸中迅速胜出,进而出彩出圈,把一个周王分封的“河汾之东,方百里”的小邦国,跻身五霸、称雄列国,成长壮大为号令华夏诸侯的中原强国,几致于并周“请隧”,雄踞大河上下,南北横贯数千里,为秦国大一统奠定了物质基础、思想基础、人文基础、制度基础。有学者甚至提出了“假如晋国统一了中国”这一设想,便是对晋文化的国家意义的深度思考。晋国的胜出,不是突发,更没有偶然。一国之崛起与强大,一定具备天时、地利、人和诸要素。我们今天要探究的,就是它崛起的思想起源、制度根源和族群精神。
三千年前的山西处于亚热带, 汾河平原地肥水美,原本贫瘠的土地被改造成天下富庶之地,成为表里山河。又因为山川阻隔,易守难攻,晋国得以顽强存在而变得神秘、扑朔。曾经的舟楫之便、盐铁之利,由车战而马战,由一军而三军、六军,与强大的齐国、鲁国、宋国、楚国、秦国、吴国、越国厮杀,于分分合合的礼仪与血腥并存的战争中,于温润与诡谲的外交博弈中,稳居C位三百年。晋国是个天才之谜,值得持续深入加以研究。
为什么说读懂晋国就能读懂今日世界
决定战争胜负的,乃综合实力的比拼。以宋襄公之礼战,半渡而不击;以齐桓公之不知子胄之变,终饿死于后廷;赵王迷信赵括而移位赵奢,坑赵卒四十万,近乎亡国;齐鲁仰仗海渔之利却失于温润敦厚,不思权变……在小国争霸的春秋战国年代,试图用偶尔的狡黠和逞口舌之辩的纵横术,来解读历史上的中国、历史上的晋国,显然是虚妄无知的。
春秋无义战。把一个君王神灵化,寄望于一两个圣贤的君主,是对历史的误读。晋之兴,是制度之兴、家国治理理念之兴、邦交优渥之兴、黎民富庶与武备无虞之兴,即全面的综合实力完备之兴。舍此,我们便无法解读晋国,更不懂晋人。
水土一方、天下分合的背后,是大集团力量的集聚、暴发与冰释。明君、庸君、亡国之君的存在,盛与衰,其因果关联都是镜鉴,后人可在治理国家的制度设计中找到玄机与对策。 我们需要从晋国38位君王代谢与韩、赵、魏变法图强称雄战国,找寻三晋治国之秘诀,给当世及后人以政治启发。
古今读书,在鉴古、弘道、明理,更在悦读。近年来,国内国外省内省外,对晋国的研究著作越来越多,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对晋侯墓地的发掘与出土文物之研究,让我们越来越接近真相。若能在诸多考古发现中读出未解,或在叙述意境上有所突破,无论专家学者还是文人墨客,都是对晋文化研究、播扬的贡献。
分合之理,天下一矣。在秦统一中国前,未曾中断、持续存续的六百余年的晋国,无疑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璀璨过往、一个社会范围的大课题,人人可言说,个个可发掘。百川归流,浩浩荡荡。一部晋国史,我们于碎叶细枝草蛇灰线间,读出沧海桑田万千变幻,尽在智慧交织的觉悟开悟中。如此来讲,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学艺 术家对晋国历史文化的关注,无论有没有重大揭秘与发现、会不会产生重大影响,都应视作全社会对自己过往的历史自觉和行动自觉—正解山西“表里山河”,由浅入深,透过现象看本质,赋予山西各地延续几千年的精彩建筑和雕塑以国家意义、人类意义,这才是《黑神话:悟空》爆火给山西带来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