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2024年第11期|干亚群:偏方
医院里坐诊的医生有年轻的,也有年长的,最长也长不过门卫老伯。如果门卫老伯穿上白大褂,找他的病人肯定比找我们的多。他那满头白发是招牌。
我们站在屋檐下开他的玩笑,他似乎很受用,仿佛自己真成了医生。
不过,我知道门卫老伯的心思根本不在医院里,而是在对面的影剧院,尽管他完全可以用耳朵知晓电影院放什么或演什么,但他每天仍会一本正经地去看电影院门口的海报,一站好半天,因为有时候一个字就会让他花上不少时间。
有时,门卫老伯会不无遗憾地对我说,如果自己也能上几年学,一定比姓牟的更高尚。一听“高尚”,我就知道门卫老伯又要开始说牟站长的坏话了。说来说去,坏话集中在牟站长的生活作风问题上。牟站长年轻的时候跟村里的一位姑娘谈恋爱,还送过聘礼。后来,因写了几篇新闻稿,牟站长被乡里的领导看中,安排到文化站工作,虽然没有正式编制,但毕竟是端了公家饭碗。结婚的事慢慢被他搁下,对方一直催促,他找借口是工作忙。他忙着给镇里排节目、搞联欢会、写新闻报道,还要替计生办写标语。有人问他有没有对象,他总是语焉不详,支吾中闹出一脸的红。别人以为这是年轻人害羞,给他介绍对象,他就相亲了。后来此事被姑娘的兄弟知道,跑到乡政府吵,因为吵不出结果,于是他就被人打了一顿,两颗门牙双双落下,双方的恋情,也就此戛然而止了。
牟站长的青春故事,一直被年老的门卫老伯翻阅着,如果是一本书的话,应该是早翻烂了。
刚开始时我感觉他带着审判的正义,仿佛是《铡美案》里的包公。时间久了,我觉得门卫老伯有点过于津津乐道,像是咀嚼一枚橄榄。这两者之间更倾向于哪种,还要看门卫老伯当时的心情。
有次,县里越剧团来镇上演出,门卫老伯满脸堆笑地去了文化站,央牟站长给他一张票。牟站长说票子他一张也没有,因为完全是走市场的。门卫老伯很生气,回来跟我说:骗三岁小孩啊,市场是卖菜的,根本不管戏文的事,不肯,就直说。我差点笑岔气,跟他说这个市场不是菜市场,意思是说票子对外卖的,文化站不管。
门卫老伯哪能信我的解释,开始扯牟站长的生活作风问题,从内科到外科,又从外科到防疫科,医生们许是听多了,不疼不痒地附和一下,自顾自地看病或看报纸。门卫老伯不甘心,在妇产科门口立住,头往后扬,问我有没有病人。我说没病人,他走进来,坐在对面的椅子上,脸上闪出神秘兮兮的光,问我牟站长的问题知不知道。我晓得这是他的开场白,我已经听得耳朵起茧了。也不等我回答,他已经开始讲牟站长的那些事了。
门卫老伯讲对方被牟站长抛弃时如何的痛不欲生,一连用了很多的“苦啊”,而脸上也仿佛镶嵌了各种字体的“苦”字。我好奇又觉得好笑,问他:这事跟你有什么关系?门卫老伯挑了下眉毛,说:我跟那位姑娘,是亲戚。
于是,他给我报了长长一串的名字:我表娘舅的堂兄弟的娘家阿侄的大连襟的寄拜爹的小姐夫,是姑娘的舅舅。说完,他问我:现在清楚了吧。我在许多“的”字之间跌跤绊倒,最后还是不明就里。我怕他会再复述一遍,赶紧点头。
门卫老伯突然长长叹了口气,说:如果这事成了,那我就是他的娘舅。娘舅看场戏,那是给他面子。门卫老伯带着失去的娘舅身份,怅怅地离开了妇产科。
有天中午,门卫老伯正在小屋里喝酒,牟站长从医院门口走过。门卫老伯瞧见了,赶紧放下手里的酒杯,把头伸到窗外,朝牟站长挥动双手,嘴里高喊“老牟”。牟站长头也不动,迈着“八”字,一脸正经,仿佛前面有人举着“回避”与“肃静”。旁边的菊婶婶小声提醒他,要叫“牟站长”。门卫老伯连忙改口,让一声声“牟站长”淌过窗底下的溪水,扑向牟站长,希望牟站长接住。可牟站长继续前行,几乎快要离开了门卫老伯的视线。门卫老伯急了,两只手扒住窗框:“牟牟……”脚一跺,一声“牟老师”仓皇地从喉咙里出来。牟站长缓缓转过身来,微微一笑,又微微一点头,左手拎着黑色的人造革包,腾出来的右手捋了捋额前的头发,继续走了,身后的影子拂过一盆鸡冠花和数棵凤仙花,还与一竹竿的影子重叠,黑黑的影子偷走了裤衩般的花哨。
这一幕来得快去得也快。两快之间,我看得出门卫老伯有些不甘心,或是不情愿。他呷了一口酒,说:又没当过老师,偏偏喜欢被人叫老师,文化人,除了“烤剁”(含沙射影之意)有什么屁能?末了,门卫老伯叮嘱菊婶婶以后剪螺蛳屁股时往上一点,别小气那些肉。说这话时,门卫老伯把酒杯蹾了蹾,脸上挂着对菊婶婶舍不得螺蛳屁股上那点肉的不屑。
深秋的一个午后,门卫老伯本来是缩在小屋里的,可能是听到牟站长的声音,赶紧跑出来,左一声“牟老师”,右一声“牟老师”,把牟站长本来僵着的脸化出了笑。门卫老伯屁颠屁颠跟着牟站长,颠出一路的好话。
平时也没看门卫老伯读报看书什么的,但说起好话来跟犁田似的,横是横,直是直,滴水不漏。他还用了一个成语,说牟老师“才高十斗”。牟站长扑哧一声笑了,帮门卫老伯纠正:是才高八斗。门卫老伯在牟站长亮晶晶的笑容里找到了鼓励与肯定,说:十比八大,你肯定不止八斗。
我正好去煮注射器,他俩肩高肩低地从我身边走过。我忍不住嘻嘻直笑。门卫老伯冲我使眼色,示意我严肃点,当然,还有一层意思,担心我检举他背后经常说牟站长的生活作风问题。与牟站长两相好地走到了天井,门卫老伯像是想起了什么,问他找谁。牟站长说找阿其医生。门卫老伯高喊“阿其,阿其”,那声音像一面旗帜,迎风猎猎,传递出一种强烈的信号——我跟阿其医生是说得上话的。
阿其医生问牟站长哪里不舒服,这是病人主诉的关键,有了关键词,医生才能开始诊疗。
牟站长直了直腰,说:上周乡里排国庆节联欢会,这是宣传委员交办的任务,从策划到实施,都是我一个人。我不仅要组织各村各单位的节目编排,还要排练大合唱。整台节目主题突出,寓教于乐,要让大家在欢快中感受进步,在进步中领悟奋进……阿其医生不得不打断他的陈诉,问他到底来看什么。
牟站长抿了抿嘴,说:我排了一个大合唱,是《咱们工人有力量》,你懂不懂音乐?阿其医生认真地摇了摇头。牟站长咽了一下口水,说:没有音乐,生命就失去了艺术的价值。
牟站长把双手打开,一只伸向半空,差点戳到阿其医生的眼睛。阿其医生微笑着问他:你是来看病的吗?牟站长收回抒情的双手,继续他的陈述。他说:排练大合唱时我担任指挥,你知道指挥是什么吧?门卫老伯说:屁股对着观众,手拿长筷子,站在台上发羊痫风。牟站长剜了他一眼,门卫老伯用手捂住嘴,手背上的老年斑犹如风干的羊屎。牟站长接过阿其医生困惑与讶异的目光,说:你也知道那些合唱队员,都是村里的妇女主任与治保主任,他们根本不知道什么叫A调与G调,想要从他们的喉咙里调教出音质与音色,这实在是太难了……
阿其医生不得不再次打断,问他到底哪里不舒服。阿其医生的笔悬着,病历卡上还一个字都没写,牟站长的话完全是一堆废话,成不了病人的主诉。
牟站长捋了捋额前的头发,说:指挥是一台演出的灵魂,我责无旁贷。我用昂扬的手势,拉出合唱队员的嘹亮与喜悦,以及激情。虽然你们看到我前俯后仰,但那是力量的勃发,我不停地开合着嘴巴,那也是我的表情的一部分,让队员们把声音再雄壮些。
阿其医生皱了皱眉头,一支笔在他的大拇指指甲上旋转了几圈,居然没有掉下来。
牟站长说,那天我穿的是西装,既然是西装,就得穿白衬衫,可找来找去没有合身的。于是我系了假领子,为了防止它跑出来,我也知道动作如果过于辽阔,假领子容易攀到脸上,所以我又系了根领带。演出非常成功,可我感觉自己的喉咙不舒服了。
原来,牟站长是喉咙不舒服。
阿其医生放下笔,拿压舌板,让他“啊”。牟站长把“啊”拉长,把平上去入都加进去了。也不待他把四声念完,阿其医生收回了压舌板。牟站长干咳了几声,算是潦草地完成了去声。
阿其医生给牟站长配了治疗咽喉炎的药,嘱咐他多喝水。在病历卡上唰唰写下了几个字:咽喉不适七天,无发热。
门卫老伯开始牵挂牟站长的病情,有事无事去牟站长那里随访,问药吃了以后效果如何,说如果要配药,他可以给配来,免得牟站长跑一趟。这马屁拍得——医院跟文化站只隔着一炮仗的路。
牟站长似乎也没把门卫老伯的嘘寒问暖当回事,到医院来也不会主动跟门卫老伯打招呼,仍是门卫老伯屁颠颠地贴上去。不过,他到底还是给门卫老伯送了几张戏票,乐得门卫老伯腰板挺得直直的,说是乡政府领导请他看戏文。
牟站长的喉咙看了很久还是没看好,跟阿其医生说还有异物感,话讲着讲着就被卡住了,好似有一双无形的手扼住他的喉咙。阿其医生照来照去,认为咽喉的红肿在消退,应该说治疗是有效果的。卫生院的药也就这么几种,能配的几乎都给他配过了。
咽喉炎按说属于五官科,但卫生院只有内科、外科、牙科、妇产科,牟站长只能在内科接受治疗。对于阿其医生来说,这病实在太轻了。可到了牟站长那里偏偏成了疑难重症。阿其医生建议他少讲话,甚至不发声。牟站长满脸的怅然,转而是忧戚,说:不讲话怎么行,文化要振兴,全乡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主心骨,我不忙,怎么行?
门卫老伯因为得了几张戏票,对牟站长喉咙里的事非常上心,不时打听有没有更好的治疗方法,一天数次跑到阿其医生那里,甚至还向我讨要胎盘。我取笑他:又不是你亲戚,干吗这么用心?门卫老伯说,这不还有一个娘舅的身份嘛。我说:不是错过了吗。门卫老伯掰手指头说:我打听过了,他寄拜爹的姐夫,是我表阿嫂的小姨父。我担心他又跟我说那一大串的亲眷关系,赶紧转移话题。
不记得哪一天,我们在屋檐下闲聊。说着说着讲到中医的事,说是中医的偏方有些不可思议。李医生是半个中医,本来是村里大夫,去县卫校进修了两年的中西医结合,别的本事没有,就是胆子特别大,不讲究用药剂量,一个病人来看风湿,风湿好了,腿瘸了。另一个病人来看腿,腿好了,落了一身湿疹,每日每夜地抓自己,指甲缝里尽是血污。最有意思的是,他专门收集民间偏方,什么猪屎可以治头上的脓疮,灶间的臭虫专治小儿遗尿。不经意聊到牟站长的喉咙成了顽疾,阿其医生甚是苦恼,门卫老伯跟着满脸愁云,不过,他的愁云里也总带着彩虹。李医生咧着嘴说:因为假领子引起的,那继续系假领子呗,中医是以脏补脏,以形补形,用生活的道理说,是解铃还须系铃人。
大家都知道这是个笑话,谁也不会当真。
谁知门卫老伯如获至宝,兴冲冲地跑到乡文化站,让牟站长赶紧系上假领子。牟站长自然满腹狐疑,也不会相信他这种治疗方法。一个替医院看大门的,能有什么医术!门卫老伯说这是偏方,怕牟站长不信,他故意把神情的亮度调到最低,罩上“偏方”的几分神秘。
牟站长有没有采纳门卫老伯的偏方,不得其详。不过我听过牟站长的一次讲话。是很小的一个会议,牟站长讲得非常激情澎湃,围绕一二三,讲了两个多小时。他脖子上的白领子簇新簇新,接引着从脸上泛出来的亮光。
我猜想,牟站长一定买了不少假领子。
【干亚群,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散文集《给燕子留个门》《梯子的眼睛》《指上的村庄》《树跟鸟跑了》《带不走的处方》等。作品常见于《散文》《作家》《上海文学》《天涯》《美文》等。曾获得浙江省优秀文学作品奖、三毛散文奖、冰心散文奖、储吉旺文学优秀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