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袁敏《月光妈妈》以爱为旗 所向披靡
来源:文艺报 | 高洪波  2024年12月02日11:30

《月光妈妈》,袁敏著,江西教育出版社,2024年10月

本书作者袁敏是我相识几十年的同学和文友,她曾写过涉及教育领域的《蒜头的世界》《燃灯者》,再加上这本厚重的《月光妈妈》。袁敏用真诚的情感、持久的耐力、以及有温度的文字完成了这本具有特殊意义的书。

由这本《月光妈妈》我想起曾经用动物园中的动物比拟过作家的类型:比如批评家,属于啄木鸟型;诗人大多是高雅的,属于仙鹤型;散文家有点像梅花鹿;小说家像孟加拉虎,捕捉各种细节和人生感悟特别厉害;唯有报告文学作家,它属于凶猛的西伯利亚狼型,需要耐力追踪,才能把作品完成,袁敏就属于这种类型。

袁敏表现出的耐力、耐心以及和《月光妈妈》主人公高颖的心灵交流还有和藏族孩子们彼此的互动让我非常感动。我想起美国诗人惠特曼的诗句“爱像光一样静静地包围一切”,想起冰心老人的名言“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在读《月光妈妈》的时候,我强烈地感觉到了弥漫在字里行间中的大爱。

可以用三句话来表达我读后的感受,第一是大爱无疆,慈善引领。书中可以看到月光妈妈高颖和300人的团队所做的事情,平凡中见高尚,琐碎里出境界,时间上显真诚,让人非常感动。第二是众生平等,民族情浓。我曾经在云南生活过10年,云南有26个少数民族,我也见过那些乡村教师和小学校园里的孩子,有相似的感觉,但《月光妈妈》让我更加感动。来自汉族地区的月光妈妈团队对民族地区的特殊关爱,体现出了浓厚的民族感情,在民族团结的高度上作出了极有意义的实践性引领。第三是有教无类,育苗成才。这八个字实际上是点题的,“教育扶贫,少年追梦”特别透彻地体现在这本书里面,袁敏为我们提供了一本中国当代乡村教育及民族地区教育的教科书。

作者袁敏与被描写者月光妈妈高颖,她们是彼此很熟悉和了解的朋友,这是我所看到的纪实文学中一个特殊的范例。她们互为主角,相映成趣。袁敏虽然是采访者,月光妈妈高颖是被采访者,但是呈现在全书文本中的叙述方式是互为主角。作家写故事,主人公补充人生的各个环节,比如月光如水照射大地,袁敏用节制的文字书写了跨血缘、跨民族、跨地域的特殊情愫,用文字融化了地域之间的文化隔膜。她追踪了14年,当时那帮懵懵懂懂的小孩子,现在有的成为诗人,有的成为研究生,有的想当法律工作者,这种巨大的变化给人一种特殊意义的感动。袁敏特别敏锐地把这些捕捉并准确地表达出来,这和她的多年编辑经历及文学创作实践大有关系,更表现出袁敏对《月光妈妈》这一特殊领域教育题材作品的珍视程度。

袁敏很注意表现动人的细节,比如她写到自己在雪山上的体会,顺便带出红军长征时最后一次党费的故事,描写埋在雪地里牺牲的红军战士刘志海高举着的手,和手里的党证和党费,一下子就把历史和现实融合在一起。这样的细节在书中特别多,但是又非常真实,这就是小说家的才能。还有她笔下那个写诗的藏族孩子,他写的噶尔巴就是土沟,小孩子在土沟里看天。但是换了一个词,就让人觉得很神奇,好像噶尔巴是一个神奇的平台,是一个特殊的象征。她用孩子们的诗,把藏族小孩的才华、诗意的敏感,还有他们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性,都很轻松地表现出来了。

由于有了月光妈妈团队,有了他们的发掘,甚至扶植培养乡村孩子们的特殊才华,才有《月光妈妈》这本书里面表现的一个又一个生动的画面和生动的细节。孩子们从最初冷漠、疏离、躲闪的眼神,到最后每个人眼里都有了光,有了光就有希望,这和《月光妈妈》的主题非常一致。

读作品的时候,我一直觉得月光妈妈应该是两个人的化身,一个是本书作者袁敏,一个是人物原型高颖,两个人组合在一起,幻化成这一本特殊的纪实文学。高原采访的艰辛程度我深有体会,20年前,我进藏调研15天,由于严重的高原反应,我的体重减了5公斤,这15天里好像背着一个几十斤的背囊在行走。而袁敏的采访历时两年多,七次进高原,其中的艰辛、困苦不足为外人道也。

袁敏由一个文学刊物的主编和优秀的小说家,转向社会教育题材创作,这是一次华丽的转身。她的一批教育题材的作品,为我们提供了多维度的视角,对于民族地区如何进行全民阅读推广工作,有相当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教育改变人,实际上是阅读改变人的命运,从这一点来讲,这本书也符合国情、党情、社情和世情。全民阅读已经推广十年有余,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全民阅读的特殊读本,对边疆地区的孩子们产生励志作用。这本书不仅属于藏族孩子,也是跨血缘、跨民族、跨地域的大爱无疆,它属于所有人。

(作者系诗人、儿童文学作家、中国作协原副主席、儿童文学委员会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