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讲故事的人 ——聊聊《中国广胜寺》创作背后的故事
来源:中国作家网 | 马楠  2024年12月20日09:15

因着《黑神话:悟空》游戏的爆火,山西旅游资源备受瞩目,冷门景点的小西天十一期间客流量日均破万,最美琉璃塔“广胜寺”游客量创历史新高。流量为王的时代,故事,是撬动流量的杠杆。

摄影,作为一种讲述故事的方式,妙就妙在可以“凝固时间”。欣赏由马毅敏先生主编、新华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广胜寺》一书,翻到庙会的图片时,仿佛自己也藏在那片热闹中。桃花丛中的古塔、雪中的古塔,种种形象汇聚于此,广胜寺,成为一个跨越时空、超越文化边界的艺术空间。

这本画册的创作耗时四十余年,我问作者为什么可以坚持这么久,他说:做喜欢的事儿从不需要“坚持”,有时候作品无法表现心中感受,就停一停,再拍一拍,慢功出细活儿。

绵绵若存下功夫,类似烹饪中的“小火慢炖”、武术中的“文练”,亦或文化中的“无量心”,不求进度、不求数量,日积月累,成就“无量”。而走上这条路,仅仅因为父亲买了一部相机。而把兴趣干成专业,则得益于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的学习经历。彼时摄影专业大咖云集,薛宝坤讲民俗、宁宗一讲古典诗词、李非讲艺术心理学、赵航讲新闻理论、童坦讲摄影光学......“没有文化底蕴,再好的设备也不出东西”“艺术品具有唯一性,前无古人,后有没有人不知道。”这一时期,他背着海鸥相机,带上手缠胶卷,窗子里跳进绿皮车厢的旅客、冬天光膀子卖艺的少年、广场里坐着轮椅唠嗑儿的老闺蜜......鲜活的市井百态滋养出一双敏锐又充满人情味的双眼。

工作后他成为新华社山西分社摄影部记者,“柯受良飞黄”现场,中外媒体汇聚黄河两岸,长枪短炮较量中,他的快门恰好定格了赛车飞到壶口中心的位置。构图干净、画面清晰,被国内外媒体广泛转载。初出茅庐的成绩,让他深刻明白这份工作不是做产品,而是交作品,是独特的、创造性成果。

生活的指引、艺术的教育、工作的帮助,使他习惯性思索“这样拍有没有意思”。山西是古建大省,四十多年前,改革开放的春风刚吹到这里,人们着迷新鲜事物,马毅敏先生从事的恰好是新闻摄影,见惯了新东西,他十分怀念闲坐于飞虹塔下,山间的鸟鸣与塔上风铃声,从耳朵灌入身体的日子。这独属于国人的闲适与精巧恐怕未来会越来越罕见,又想起在枪林弹雨中,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在山西考察的经历,于是跟随大师的脚步,与大师一并修行,成为他工作之余的爱好。彼时,他还不太能领略大师的意境,旨在用镜头补充前人的笔记。

山西山多,交通极不便利。车陷进沟里,他想还好,还有车,比梁林夫妇骑毛驴舒服多了。拍照太专注,一脚踏空摔断胳膊,他想的还是“还好,相机没事儿”。我问,有没有创作枯竭的时候。他顿了顿:“只要走出家门,带足设备就行了。低谷谁都有,我就是个照相的,一边儿错,一边儿做,功夫下到了,时间花够了,总有个交代。”

古建筑的拍摄,看似没有门槛,但越是寻常,越难出彩,比如在空间感的表达方面,游人亲临,能来回踱步,仔细欣赏端庄肃穆的神佛,衣袂蹁跹的侍者。但图片缺失的维度,如何填补呢?他在全景基础上,补充多处细节,精到传达古迹的独特之处。听起来这也没什么特别,不过实践一次便知才知不易。大同华严寺有尊露齿菩萨,网上所有的图片都是仰拍,唯有他在大殿维修期间钻进临时搭建的台子上,从侧方平拍,定格了菩萨侧耳聆听会心一笑的瞬间。那次拍摄我也跟随着,一进去只见绿围子遮住了主佛,心里先泄了气儿。他举着相机溜达,发一会儿呆,又和游客聊两句,再转悠转悠,之后借助梯子上上下下,频繁探索角度。壁画塑像中的主佛通常端庄高雅,主要原因是体量巨大。如何让图片还原其高俊的神情?光线太重要了。为了一缕阳光,在清冷的古寺,一等便是一天。四季之中,阳光质感不同,图片也不尽相似。比如佛头青,古代用的是青金石,一种来自阿富汗的珍贵颜料,为了呈现这抹纯粹的蓝色,流露佛像面部清凉、自在的神态,自然要下一番苦功夫。摄影技术虽然是写实主义,但因为人的缘故,也可以表达精神的概念。

如今,马毅敏先生的古建摄影内容已覆盖全省800余处文保单位,包括《黑神话:悟空》的全部取景地。这些精美的图片不仅是对外宣传的优秀作品,也是山西文物的重要史料。2024年平遥国际摄影节上,《中国广胜寺》从30万幅优秀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优秀摄影画册奖。颁奖结束后,我们问他激动不?他说:到了这个年纪,满堂喝彩已经不重要了,台上一分钟,非一朝一夕,几十年的拍摄,每一次,都是品味。意境在,就是享受嘛!

2024年11月22日,于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