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找到属于自己的站台
来源:文艺报 | 格日勒其木格·黑鹤  2024年12月19日10:13

记得有天,我在上海的图书馆有一场讲座,晚饭后赶往虹桥高铁站。

这是当天的最后一班高铁,如果没有赶上,我也就会错过第二天的活动。我上了车,高铁即关门启动,时间刚刚好。我在距离车门不远的座位上坐下,乘务员过来查看车票。

结果,我上错了车。我应该上的那列高铁在站台左侧,但却误上了右侧的这趟。只能叹息一声。可我刚告诉活动方的工作人员,此时司机应该已经出发赶往高铁站准备接我。如果此时再告知他们这个结果,我无法想象他们的无奈与失落。突然,我看到乘务员意味深长的微笑,他说:“你只需要在下一站下车,直接走到站台的另一侧,就可以再乘上那趟高铁。它跟这趟高铁是同一方向,下一站也会停靠,仅仅落后15秒。”果然,我在下一站下车,穿越站台,本应属于我的那趟高铁已经挟风呼啸而至,当车门打开的一刻,我进入车厢,全程无缝衔接,没有任何停顿。已经被自己淡忘多年的阿里巴巴的大门,在这个夜晚向我开启。

这一天,我在九又四分之三站台换乘。

这是现实主义的陈述,也是我生活之中的童话,这是我的童话照进现实的时刻。作为儿童文学作家,我相信自己拥有九又四分之三站台,相信童话,更相信自然。

我的文学创作在“自然”的框架之中,有小说、散文、绘本、影像书等的分类。在我的自然文学创作中,小说占了很大的比重。

这些年来,我一直生活在中国北方的呼伦贝尔草原和大兴安岭森林地区,以田野调查的方式了解北方少数民族的地域变迁、文化沿袭、生活方式及群体意识,我的创作主要以蒙古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北方少数民族风俗及野生动物和自然环境为基础,通过小说形式重构北方少数民族即将消逝的古老文化,如使鹿鄂温克族的驯鹿文化、蒙古族的游牧文化、鄂伦春的狩猎文化等,寻求人类与自然和平共处的可能性。我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让小读者意识到,人类与其他生命一起共享这个世界。

人人都向往草原,这种向往并非仅仅是因为草原地域上的辽阔、文化上的兼容并蓄,外来者在这里惊讶地发现,世界上竟然存在这样一种生活方式,人类可以在不改变自然环境的前提下与周围的环境和其他生命和谐共处。草原不只是一种生态系统或地理概念,而是游牧人沿袭千年的生活理念和伟大传统——最大限度地保持自然原来的样子,最低限度地向自然索取、顺应自然,并成为自然的一部分。

叶塞宁说过,我们是大地的孩子。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没有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和时间,那么自然文学的阅读至少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让孩子们懂得怎样珍惜我们的世界。

有时候,一本书、一句话可以影响儿童的一生。所以,这也对儿童文学作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前些年,我去西部参加公益阅读活动,每天要穿越戈壁到一个学校去,每个黄昏,我吃完饭从小饭店里走出来的时候,总会有我的读者站在门口,静静地等待我。孩子们站在耀眼的阳光中,双眸晶莹剔透。他们怀中抱着书,就像怀抱具有生命力的火。也有的孩子在看到我时,眼中有泪光闪动。他们抱来的书已经看得翻卷掉页,我没有想到自己的书竟会来到如此遥远的地方。在那一刻,我第一次重新审视自己的身份。我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写作者、一个儿童文学作家,我存在的意义在哪里。

儿童文学的存在就是给孩子提供一种可能。当他们距离不可触及的一切太遥远的时候,阅读能够带他们进入一个期待的世界,感受自由、忠诚、善良和爱。

从我开始创作儿童文学,就一直坚持我最初的想法,儿童文学的艺术水准和文学诉求应该高于给成年人的作品。儿童文学的起点,是需要作家创作真正能让儿童高兴的作品。写作者应该持有自己的尊严,经常自我审视,拒绝无限地高产,创作真正的儿童文学作品,经历时间的考验。

在路上走得久了,有时候会忘记自己当初为什么要开始这次旅程。所以,我们要经常性地重回自己的九又四分之三站台,回到那些闪闪发光的时刻。

(作者系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