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亚《白夜梦想家》:用童话点亮光明与希望
《白夜梦想家》,诺亚著,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24年10月
诺亚的长篇童话《白夜梦想家》是一部用心用情创作、有深度有温度的新童话。读到童话最后一章《北极星》时,才明白作者写在童话开篇之前的四个大字——“献给父亲”的含义与情感。
这是一部带有寓言式结构的童话,最后一章揭开谜底。一位在学校不受老师同学待见的小女孩,在生日那天被推进手术室做心脏移植手术。童话写她在麻醉药物的作用下,进入半昏睡半清醒状态的“白夜梦”。梦里每一次“师父,救我!”的呼喊声,仿佛“芝麻开门”的神奇魔咒,她应“声”一变,成了北极星、白马、豚鼠、海獭、球藻四位徒弟的“师父”,他们都是现实生活中与梦想家一样被损害被忽视的“小人物”。小女孩被拥戴为“梦想家”,他们师徒结伴北行,一路除恶扬善,助人为乐,帮助他人实现梦想。梦醒时分,也是女孩成功从手术中苏醒过来的时候,她回到了现实的病房,而脑海里还是刚刚和父亲(北极星)永别的情景。原来这梦中的一切都是她在现实生活中经历的回放,是她在天国的父亲化身北极星来到女儿的梦里,陪伴女儿度过生命中最危险的时刻。女儿苏醒了,梦境结束了,父亲回到了他的天国,依然化身闪耀天空的北极星,凝望并照亮女儿的人生旅程,是女儿永远的保护神。女儿明白父亲给她取名“乐安”,是希望她“健康常乐,一生平安”。乐安记住了父亲最后的叮嘱:“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一定要好好吃饭!”
父爱如山。儿童文学是爱的文学。我们从诺亚的《白夜梦想家》里,看到了梦想家师徒之间平等互信、团结协作、患难与共、其乐融融的朋友情谊;看到了人间最美好最无私的爱心,有一个梦想成为宇航员的蓝蓝姐,把自己的“好桃子”给了梦想家;看到了父母纯洁高尚的爱情,母亲最喜欢父亲为她画的那幅画,在母亲眼里,“当你画画的时候,你是世界上最好看的人”。最令人动容的是父女间最温暖最深厚的亲情。父亲知道女儿从小迷恋《西游记》,有一个“唐僧梦”,希望自己可以像唐僧那样,带着师徒们“走更远的路、看更多的风景”。远在天国的父亲,化身北极星下凡,像齐天大圣那样,陪伴并保佑女儿健康平安。虽然此生再也不能相见,但他们都清楚地知道:“他很爱我,就像我也爱着他一样。”
小女孩的心中充满爱。她变身梦想家后的愿望是什么呢?在第十一回《好桃子》里,小女孩接过老爷爷的许愿硬币,有一段内心独白:“我希望能跟北极星它们永远在一起,我希望所有人都幸福,我希望人人都能互相理解,我希望没有人在夜晚哭泣,我希望每个孩子都有家,我希望每一棵树、每一棵草、每一只动物、每一颗星星,都有它的好时光。”这是多么善良的充满孩子气的美好愿望呀!梦是一面魔镜,就像第八回《艾琳》里的“镜子”,照见的是与现实相反的镜像。这位爸爸给她取名“乐安”的小女孩的童年,有一个令人心痛的苦难童年——没有一个完整的家庭,爱她的爸爸因为疾病离她而去;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正在做心脏移植手术;没有一个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因为考试不及格变成了“没有名字的人”。一个月后,小女孩的手术很成功,顺利出院了,妈妈“笑得那么开心,就像我刚出生的那天一样”,但“我知道,很多问题等着我去解决,我也知道,即便长大了,生活也不一定会变得更好,但我想试着去改变些什么,因为我不仅拥有了一颗好桃子,还有一颗全世界最好的星星。”
童话是儿童世界的一面镜子。在这面镜子里照见的还有儿童身边的大人,透视着儿童的生存状态正有一些问题发生,而儿童问题的核心从来就不是“儿童的”问题,它是包围着儿童的家庭、学校、社会的问题在儿童身上的反映。童话里有一条故事发生的背景线,即小女孩从推进手术室到手术成功出院,巧妙地将整个童话发生设置在现实生活的边疆里,突出小女孩在“白夜梦”里触景生情联想起自己人生经历的这条生活线,写出了小女孩在学校生活里“没有名字”、被同学嘲弄、被人欺负的生存状态,反映了作者对于当下社会带有某种普遍现象的儿童教育问题观察之深。在幻想性与现实性的融合里展现童话文学的现代性,将意识到的内容深度与童话艺术创新结合起来,让古老童话焕发出青春活力。
“让自己的童话变得更年轻、更现代、更适应时代的发展”,是诺亚当下童话创作的“新尝试”。作为“新尝试”的最新成果,长篇童话《白夜梦想家》给人深刻的印象,在于它丰富和提升了人们以往从教科书里得到的关于童话概念的简单认识,即童话是用夸张与拟人化手法建构的儿童幻想世界,最典型的特征是建立在万物有灵的儿童原始思维上的鸟言兽语,以及用现代白话文给儿童讲述“无意思之意思”的浅语艺术;进而感受到中国现代童话不仅是开放在现实生活沃土上的绚烂之花,更有其深厚的文学传统。作者从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汲取创作灵感,用传统章回体小说形式呈现故事,每回集中讲述一个相对完整的小故事,所有的小故事串联起来,完整讲述带有现代科幻色彩的童话。在继承文学传统中创新现代童话的创作方式,在儿童梦想里反映真实的儿童生活,让人们看到儿童世界并不都是幸福快乐的,长大后的生活“也不一定会变得更好”。读这样的作品,有益于儿童读者了解同龄人的生活,培养同情心和爱心,做一个情与智全面发展的人。
引领并帮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儿童文学家的使命,这也是《白夜梦想家》的文学价值所在。在“献给父亲”的情感温度里,将现实主义反映生活的深度与儿童文学面向未来的高度结合起来,为新时代童话文学在创新创造中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让走在时代前沿的童话,给孩子们前行的力量,让孩子们在面临苦难时,心中依然充满光明与希望。
(作者系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安徽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