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黄志清的头像

黄志清

网站用户

小说
202309/03
分享
《白沙岗》连载

第七章 全新的世界

第二年春天,村里来了个叫黎韬的右派下放劳动,他将黎耀宗引入一个新的世界。

黎韬的父亲是解放前卖店救人的黎厚德掌柜,黎耀宗的名字就是他给取的。黎韬有自己的光荣史,解放前他在洪州城读中学时就入了党,他的老师是个地下党员,他以教书为掩护,在学生中传播革命的进步思想。在解放洪州城的战斗中 ,他们积极宣传党的主张,团结进步人士向党组织靠拢,保护城市重要设施,为使洪州城完整地交给人民发挥了积极作用。基于这段光荣历史,解放后黎韬先后在洪州市任文化教育局科长、副局长。但由于他性格耿直,1958年就打成右派,先是去劳动改造,后来就戴着右派帽子开除回农村老家,再后来去“五七干校”劳动,“五七干校”解散后回城里工作不到三年,林彪叛逃摔死在蒙古温都尔汗后,他又被送回了农村老家。

黎韬打成右派的原因是因为局长的老婆入党,他在支部会上提了反对意见。局长姓吕,山东人,是个南下干部,当年还带着警卫员,娶了财务科一当地女子为妻。该女子手脚不干净,而且品质不好,与财务科长串通一气贪污公款,后被发现后将责任全部推给财务科长,在局长的庇护下,财务科长锒铛入狱,而她毫发未损。反右运动开始后,局长认为反对他老婆入党就是反对局长,反对局长就是反党。而黎韬又坚持不承认自己的错误,于是几个和他意见一致的人,便被打成“文教局反党小集团”。

人间四月天,正是踏青的好时节。花儿吐艳,柳枝婀娜,碧水传情,山峦叠翠,处处芳菲浸染。暖风拂面,万物都蓄满生长的力量;百鸟鸣唱,世界充满盎然生机。按照往年的惯例,春插学校要放农忙假。放了假的黎耀宗、黎冬平因年纪太小,依然安排在生产队放牛。他们将牛扔在洪江大堤上,两人在堤面上又跑又跳,他们无拘无束,陶醉在假日的喜悦之中。他们一会儿趴在草地上看忙忙碌碌的蚂蚁来回奔波,看蚱蜢在宽阔的叶子上跳跃,看甲壳虫拖着笨重的身体在爬行。草地上还有叫不上名的虫子,有绿色的、灰色的、黄色的、黑色的、红色的等很多种,有无毛的、粉红的、软皮的……它们为了生机忙得不亦乐乎。一会儿闭着眼睛,倾听蚊子飞过的嗡嗡声,大黄蜂飞舞的轰鸣声,蜜蜂飞翔的振翅声,小鸟掠过的啁啾声,风吹树枝的沙沙声,水流穿过水草的哗啦声,水浪拍岸的汩汩声,牛儿啃草的刷刷声。这一切如一支春天的交响曲,让他们如痴如醉。

不远处的蛤蟆洲种上了嫩绿的瓜苗,他们远远看见一戴眼镜的人在瓜棚前在看书。他们好生奇怪,怎么有人在瓜棚看书呢?他看的什么书呢?

“我们打个赌怎样?赌那个人看什么书。”黎耀宗指着那看书人饶有兴致道。

“赌什么?”黎冬平欣然应战。

“谁输了今天负责帮牛洗澡。”

“好,我赌《毛主席语录》。”

“我赌传书。”

他们画了一道水平线,随着黎冬平一、二、三的指令的发出,两人像离弦的箭似的往蛤蟆洲飞奔。跑步黎耀宗显然不是黎冬平的对手,他气喘吁吁跑到瓜棚的时候,黎冬平已经在和那看书人对话,并知道他是黎寿生的孙子。

“你叫黎耀宗?”看书人将书丢在一边,看着他和蔼地问。

“你怎么知道?”黎耀宗倍感诧异。

“因为你的名字是我取的。”

“这么说你是黎韬爷爷?”黎耀宗知道黎韬爷爷的父亲是卖店救人的黎厚德掌柜,是村里的大善人,顿时对他肃然起敬。

“你知道我?”这回惊诧地变成了黎韬。

“我爷爷经常给我讲厚德太爷爷卖店救人的故事,教育我要成为像黎厚德太爷爷一样的好人。”

“你爷爷说得对,我们都要向黎厚德太爷爷学习,做一个好人。”

黎韬身材高大,方脸大耳,眉毛短而粗,眼睛大又亮,梳着大包头,稀疏的头发已经花白了,像松针似的一根根整齐的爬在头上。他气度不凡,目光锐利,看样子很凶,但声音却很轻柔。

“黎韬爷爷,你看的什么书呀?”黎耀宗问。

“维克多.雨果的《悲惨世界》。”黎韬将书递给黎耀宗,封面上印着一个蓄着长发的外国人的头像,原来是部外国小说。

黎耀宗看了看黎冬平,两人都吐出了舌头,他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有人会看外国人写的书。

“这个《悲惨世界》与我们的《三国演义》《隋唐英雄传》一样都是传书吧?”黎耀宗问。

“不一样,但又相类似。传书一般写的是真实的人的故事,而小说写的是一个虚构的人物的故事。”黎韬解释道。

“这《悲惨世界》写什么人的故事呢?”

“他写了一个乐善好施,满怀仁爱之心的叫冉·阿让的人的故事。这个冉·阿让是个失业工人,他诚实、善良。为了挨饿的外甥,他偷了一块面包,被判5年苦役。后因听闻亲人受苦,屡次逃跑,因而被加重刑罚,服了19年苦役。假释出狱后,遭到社会的冷遇。残酷的现实使他产生了对人、对社会的强烈憎恨,蓄意报复。他虽受到米里哀主教的热情款待却以怨报德,偷走了主教家的银器。米里哀主教宽厚待人,使他免于再次入狱。为此他深受感动,决心弃恶从善。后来成为大富翁,又当上了市长。他好善乐施,满怀仁爱之心。他所在的城市成为没有失业、没有贫困和苦难的乐园。后来,他因救助别人,遭到通缉,到处飘泊,受尽不白之冤,在痛苦和孤独中度过晚年,临终时才得到亲友的理解。”

“国外也有贫穷,也有不公平?”

“贫穷是人类社会的顽疾,社会上没有绝对的公平。作者把冉·阿塑造成一个被感化了的人物,是莫里哀主教的仁慈博爱,使他这样一个对社会充满仇恨的人物,转变成仁爱之人。虽然社会要对他的变恶负责,但以恶抗恶,作者是反对的。转变后的冉阿让几乎成了一尊神,他的仁慈慷慨,勇于牺牲是无边无际的。他的爱布施给每一个需要他帮助的人,没有条件,不求果报,在任何境况中,需要他的时候,他就在那里。作者提倡人心向善,用善去战胜恶。”

黎韬把黎耀宗带进一个全新的世界,过去他对人的认知只有英雄和平凡之分,现在他知道了人有善和恶之分。

黎氏宗祠始建于清嘉庆二十三年,坐落在村庄的正中心,为单层青灰砖连体建筑,坐北朝南,共三进,两个天井,建筑面积785平方米,内部为左右对称的抬梁和穿斗式木架构。中厅为厚德堂,有六根柱子支撑,木柱下面有一个圆型石墩。在厚德堂两边有一副对联,写着“做个好人心正身安魂梦稳,行些善事天知地鉴鬼神钦。”这副对联为黎厚德先生所书,他呼吁族人做好人,行善事。后厅原摆放白沙岗黎氏祖宗的灵位牌,破四旧时一起清除掉了。现在的黎氏宗祠成了一个仓库、牛栏,显得非常破败。

黎韬住在宗祠西厢房,这里原先是农具仓库,村民将农具搬走了,整饰一新,以便让他在此安身。尽管黎韬来村里劳动,但因他父亲在村里的名望,村上人对他很关照,从来不让他干重活。黎耀宗、黎冬平和苑小薇等小朋友经常到祠堂来玩,听黎韬爷爷讲故事。黎韬带了一箱子书来,大部分是国外名著,有《安娜·卡列宁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卓娅和舒拉》《约翰·克利斯朵夫》《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红与黑》等,也有鲁迅、巴金、老舍等国内作家的书。

黎耀宗从中知道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柯察金说的一段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黎耀宗走进了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内心世界,与他一起悲一起喜,他仿佛听到约翰·克利斯朵夫在呐喊:

——人生是一场不停的、无情的战斗,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人,就应该经常和成千上万的无形的敌人做斗争。

——当你知道世界上受苦的不是只有你,你会减少痛苦,也会在绝望中燃起希望;

——一个人若想播撒阳光,先得内心拥有阳光。

——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

黎耀宗从雨果《悲惨世界》的经典名言中汲取了精神的力量: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

——释放无限光明的是人心,制造无边黑暗的也是人心,光明和黑暗交织着,厮杀着,这就是我们为之眷恋而又万般无奈的人世间。

——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谈得上生活。

——我宁愿靠自己的力量,打开我的前途,而不愿求有力者垂青。

——脚步不能到达的地方,眼光可以到达;眼光不能到达的地方,精神可以飞到。

生命、斗争、希望、奋斗、光明、黑暗、英雄……这些新鲜的名词充斥着黎耀宗的思想,让他知道,人活世上,心中要有希望,并围绕这一希望而努力奋斗。若有了希望,便有了前进的动力,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有了奋勇拼搏的力量。希望是热情之母,它孕育着荣誉,孕育着力量,孕育着生命,它使濒临死亡的人看到了生存;使屡遭挫折的人看到了成功;使身处绝境的人看到了力挽狂澜的可能。奋斗是种子冲破泥土的力量;奋斗是流水冲击岩石的动力;奋斗是人生最亮丽的底色;奋斗是实现理想最重要的阶梯。一个真正有成就的人,定是经历过无数次的奋斗,才会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天空。奋斗,是为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做到最好的过程。

黎耀宗不再伤感,不再彷徨,不再怨天尤人,他心里燃起了新的希望——努力学习,将来让爷爷过上好生活。黎韬爷爷告诉他,人的一生能够达到什么高度,主要是取决于你后天的努力,而后天努力很大程度上就是不断学习。因此,努力学习是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

黎耀宗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中去。他的兴趣全部转向看书学习,他不再喜欢抓野兔,也很少去捉鱼。他的好朋友黎冬平依然热衷于抓野兔和捉鱼,时不时抓只野兔或捉条鱼让他尝尝鲜。只是农忙或暑假期间放牛他依然坚持,因为他要赚工分,尽量减轻爷爷的负担。即使是放牛,他手里也总是攥着本书,不像过去一样和黎冬平在洪江大堤快乐地飞奔,在洪江中尽情地嬉水,抑或躺在大堤上倾听大自然的声音、观看昆虫们精彩的表演。这让黎冬平索然无味,骂他是书呆子。

黎耀宗除了看课本之外,他还看完了两本小说,都是从黎韬爷爷那儿借来的。他记忆力很好,看完后能原原本本讲出来。黎冬平很喜欢听他讲书,每次放牛都缠着黎耀宗讲给他听,两只眼睛崇拜地望着他。黎耀宗给他讲《悲惨世界》,讲沙威发观了冉·阿让的踪迹,带着人追到了修道院,割风老人把他藏在修道院,把他藏在棺木里送他出去……黎冬平兴致勃勃等着他继续讲下去,看冉·阿让是否脱险了,可第二天黎耀宗却不讲了,他沉浸在《巴黎圣母院》中吉普赛少女爱斯梅拉达起伏跌宕的命运中去了。黎冬平不干了,抢掉他的书,可黎耀宗气鼓鼓的就是不讲。他们激烈地争吵起来,黎冬平发誓不跟他玩。

天空阴沉沉的,乌云就像千军万马从远方呼啸而来。他们都在气头上,谁也没察觉天气的变化。一群虫子在他们头上盘桓,嗡嗡作响,有一只虫子还钻进黎耀宗的耳朵,他沉浸在书的世界里浑然不知。大堤上只有他们俩和他们俩放的两头牛,还有一群惊慌失措的小鸟。没有一丝风,只有一股热气将柳树的树枝轻轻摇晃。突然一阵风吹来,垂着的柳枝突然横在空中发抖。狂风卷起尘土抽打在他们脸上。一会儿风停了,又是一片寂静,这片寂静让人感觉更加可怕。

“耀宗,马上下雨了,我们回家吧。”黎冬平终于沉不住气了。

“回吧。”黎耀宗合上书,答应着。

他们刚起身,一声惊雷,似乎要将整个天穹炸开,狂风呼吼,豆大的雨水砸在他们身上。顷刻之间雨水将他们包围。黎耀宗的腰弯成九十度,将书护在身下,避免雨水把书淋湿。

“跟我来!”黎冬平拉着黎耀宗往堤下跑。

河岸边,一条渔船反盖在地面上。黎冬平用力顶起船,让黎耀宗钻入渔船下,然后自己在他身边趴下,任雨水将渔船砸得噼里啪啦着响。

雨越下越大,砸在船上像擂起了冲锋的战鼓,一阵紧似一阵。透过船下的缝隙,见天空黑的吓人,整个世界笼罩在一片茫茫的雨帘之中。雨声像一支歌,一阵高过一阵,由“沙沙沙”变成“哗哗哗”,像是天河决口倾泻而下。他们为找到这么一个绝佳的避雨场所而兴奋不已,黎耀宗朗诵起高尔基的《海燕》——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黎冬平也加入到朗诵的队伍中来:“……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两个稚嫩的声音在大雨中回荡。

一会儿,雨停了。天空如水洗一般,澄澈透明。黎耀宗和黎冬平从船底下爬出来,看着对方狼狈的样子,两人忍不住哈哈大笑。黎耀宗看看手上干干净净的书,对黎冬平伸出了大拇指,两人和好如初。

第二年,黎耀宗以优异成绩考入石港中学。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