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孝付的头像

王孝付

网站用户

小说
202403/13
分享
《诗仙李白》连载

第十章 天生聪慧

景龙二年(708年),朝廷置修文馆学士,选公卿以下善属文者为之。从侍游宴赋诗,天下以文华相尚。景龙三年(709年),关中大饥,斗米百钱,耕牛死者十之八九。

接下来这一年,朝廷又发生了一连串的大事。这年六月,韦后毒杀中宗,称制,改元唐隆。临淄王李隆基又兴兵攻杀韦后,其父相王李旦复辟,是为睿宗。改元为景云,是为睿宗景云元年(710年)。李隆基被立为太子,时年二十五岁。

睿宗景云元年(710年)这年,李白已经十岁了,他开始观百家,读诸子史籍。他后来说自己:“十岁观百家,轩辕以来,颇得闻矣。”轩辕也正是道家所托,所谓黄老。

李白的父亲李客是一位富商,由中亚碎叶迁徙入蜀,是拖着一大家子人的。这个商人地主李客入蜀后,把李白养成了一个漫游成癖,挥霍任性,游手好闲,重义好施的人。

但李客毕竟也有一定的文化修养,他很重视对李白的教育,在李白很小时,就让李白吟诵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长门赋》,以及庄子的《南华经》等。

李白很是仰慕司马相如,他对父亲说:“父亲,孩儿长大了也要做个司马相如那样的文章家!”

李客非常满意,他抚摸着李白那小小的脑袋,微笑着对夫人说:“我家十二有志气!我儿将来果真能治国平天下,出将入相,封王封侯,光宗耀祖,自是我们李家祖上阴德;倘使不能经邦济世,等而下之,退而求其次,能做个文章家也不错,到底能流芳百世。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再次立言啊!”

李白:“父亲,我们家祖上有人封过王侯吗?”

李客点了点头说:“自然有的!”但随即又叹了口气说:“咱们家远祖即是那‘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李广。当年李广为汉武帝时的名将,虽有边功,匈奴人称之为‘飞将军’,但终身未得封侯啊!”。

少年时代的李白,学习范围是很广泛的,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其它诸子百家之书。

正当李白在发奋读书的时候,那位后来对李白人生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李隆基,正在一步步走上圣坛,同时,朝廷内部为争权夺位而产生的明争暗斗及为安抚突厥而引起的外忧内患也时有发生。

自从西域之行后,时间又过了三年,李客的家产更大了,他觉得不再需要去西域等外国做生意了。他就把所有的财产都投资到盐铁的生意上去,而且全部委托亲信去经营,自己则每天只在家里读书练字,或者到附近的小山散步悠游。他还从县城请了一个教书先生,到家里来教李白读书。

第一天,在书房里,李客先命李白向先生叩头行了拜师的大礼,然后对儿子说:“白儿,你今天拜先生为师,一切都要听从先生的教导,要知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所以你要敬重先生,就跟敬重爹爹一样。”

李白敬谨地点头说是。

李客转向先生说:“白儿自小因为一直住在胡人的世界里,恐怕比一般的小孩顽皮,希望先生严加管教。”

李白在一旁听爹爹这样说,心想:但愿先生别管得太严才好。

先生却说:“我看令郎谈吐、举止都像个懂事的小大人了,我想只要稍加启发就行了。”先生转过身来,低头问李白,“我们现在就开始上课好不好呀?”

爹爹在场,李白哪敢说不好。

“好,你先取《论语》来,”先生说,“我们就从《论语》的章句开始教起。”

“对不起,先生,《论语》我全会了。”

先生吓了一跳,以不可置信的眼神询问李客。李客笑着向他点点头,于是先生改口说:“那么读诗三百好了。”

“也全会了,先生。”

先生接着问老子、庄子、孟子、周易、尚书、春秋、史记、汉书等书,没想到李白都已经读完了。先生尴尬地向李客说:“东翁,这玩笑开大了,我能教的他全会了,看来西席这份差事,我是担当不起了。”

“先生说哪儿话,那些书小儿虽然读过,并不表示他已读通了,还要请先生考问他书中的涵义,而且除了经书以外,还有古人写的那么多的诗文歌赋,他都还没碰触过呢,先生都可以教他呀!”

“看来只有这样了,只是受东翁的束修,晚生不好意思。”

李客走后,先生对李白说:“你爹爹对你期望一定很高,你呢,一定很聪明。”

被人称赞聪明当然很高兴了,李白只是不明白先生怎么第一次见面就知道呢?

“如果你爹对你期望不高,怎么会在你十岁之前就教会了你诸子百家以及各种经书呢?如果你不聪明,怎么可能才十岁就读完了那么多书?”

接下来,先生便从书架上抽出一本司马相如全集,说:“我们从汉赋开始吧!司马相如是我们四川人最有光彩的文学大家,他的赋如果读通了,对你做文章一定有很大的帮助,你先背《子虚赋》。”

先生原以为这篇洋洋洒洒的《子虚赋》,最聪明的小孩最少也要一天才背得好,没想到才一个时辰不到,李白就背得像撕烂布一样的顺畅,一口气便背到底。

“你真聪明,但是会背还不够,要会默写才成。”

“没有问题,我就默写一遍给先生看。”

才一眨眼工夫,李白就说:“我写好了,请先生过目。”

先生取过李白默写的《子虚赋》,仔细地看一遍,果然全文都默写完了,但是先生却在这篇文字中发现了几个问题,不但字迹潦草,而且白字还不少,先生挑出白字,要李白改正,然后再叫他默写一遍。

“你大概太聪明了,一读就会,所以才粗心大意。字潦草也可以看出你性情浮躁,这些毛病都不是一两天可以改掉的,但是只要你多用心,相信不久就可以改过来的。”

李白很不好意思地笑着说:“谢谢先生指点,学生以后一定会注意。”

一年很快就过去了。李客和教书先生成了很知心的朋友,上午先生只教李白约一个时辰的功课,此外几乎都和李客在一起清谈高论、下棋饮酒。李白也乐得先生跟爹爹打成一片,每天上课的时间越少越好,反正每天都是背一篇文章,背完书就尽情地玩,不是拎着网子到河里抓鱼,就是拿弹弓到山里打鸟,再不就是到县城里去听说书的讲段故事。他一出门,不到太阳下山是不会回来的。

在这一年之间,汉代的文章早已经背完了,可是先生还是没教他新的功课。先生每天只是随意抽背几段,虽然李白渐渐也能体会出那些文章的妙处,可是先生一问,还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先生也不说破,还是让他到外头去玩。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