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孝付的头像

王孝付

网站用户

小说
202403/20
分享
《诗仙李白》连载

第一十二章 少年任侠

二、诗剑江山

1、少年任侠

睿宗景云二年(711年)正月,突厥可汗默啜请和。二月,太子李隆基临国。三月,以宋王成器女为金山公主,许嫁突厥默啜。十二月,召见天台山道士司马承祯言治道,司马承祯谓“顺物自然而心无所私则天下治”。那位开一代诗风的大诗人陈子昂就在这一年死于射洪县狱中。

唐初武将有事率兵出征,设大总管,无事镇守边镇或内地战略要地者,称大都督。高宗永徽以后,都督带“使持节”的叫节度使。但尚未列入正式的官制。睿宗以后为巩固边疆加强主要地区的防务,从景云二年以贺拔延嗣为凉州都督、河西节度使,开始设节度使之官。但以统军为其主要任务,只管军队,不理民政。其民政仍由按察使、刺史等过问。

接下来的一年发生了两件在唐朝历史上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上都很重要的事件。一件是这年正月元旦,那位后来成了和李白齐名的大诗人——杜甫于河南巩县瑶湾诞生了,他比李白年幼十一岁,但后来仍与李白结成了伟大的友谊。杜甫的祖父是杜审言,杜审言是武则天所赏识的诗人,与陈子昂齐名,在唐代诗歌史上是有建树的一位高傲的人物。《新唐书》说他曾经对人自夸:他自己的文章要使屈原、宋玉做听差,他的书法要使王羲之向他北面称臣。杜审言曾经因事牵连,由洛阳县丞贬为吉州(今江西吉安)司户参军。在吉州受到同僚的陷害,被下狱,仇家更想处以死刑。他的次子杜并,年十六岁,手刃仇家于宴会席上致死。杜并自己也当场被人杀害。唐代人是重视子报父仇的,杜并的“孝烈”便受到了当代的同情,苏頲为作《墓志》、刘允济为作《祭文》,杜审言因之得以免罪,回到洛阳。武则天召见,要起用他,问他高兴吗?杜审言手舞足蹈称谢。武则天便叫他做一首《欢喜诗》,诗成,受到欣赏,授著作佐郎。

另一件是这年的八月,睿宗禅位于太子李隆基,是为玄宗,改元玄宗先天元年(712年)。唐朝的统治者姓李,他们把老子李耳(所谓“李老君”)奉为鼻祖,极力推崇道教。李隆基更是迷信神仙符箓的糊涂大仙,他的尊号便是“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正是这位玄宗皇帝,开创了历史上中外称誉的开元天宝盛世,还是这位皇帝一手造成了著名的安史之乱,令强大的唐朝开始由盛转衰,由盛唐转入中唐。

李白自从得了老嬷嬷磨绣花针的启示,大彻大悟地开始发愤读书,他这才了解到前人所写的好文章,不是会背就行了,还要求自己再三揣摩玩味,试着了解每一篇文章更深一层的涵义。他常常带着书到附近的山里或溪边,在大自然的天地里读书,时而细细品味,时而大声朗读,他发现一篇好文章,往往有它独特的气势及节奏,有的柔媚温婉,有的浩气荡荡,有的澎湃铿锵……有的如花前月下,乳燕出谷,雏莺归巢,有的如大江东去,一泻千里,势不可挡。世上好语书说尽,人间寺庙僧占多。但尽信书不如无书。书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陶渊明提倡好读书而不求甚解,每有意会,便欣然忘食。读书在于意会。而且孔子说: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是啊,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他沉潜在书的天地中,得到许许多多的快乐。

由于本身的努力,再加上先生的启发,到李白十二岁的时候,他的文章已经作得非常好,大有超越司马相如的气势。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老师开始教他诗的作法。老师略一讲解诗的格律、韵脚,李白就心领神会,明白了其中的奥妙。

一个月夜,他忽然心中有所感触,出口便吟成《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让老师惊为天才之作。

不知是因为从小身在胡地,懂得数种不同语言的关系,还是天生对文字的敏锐,他总是不假思索,脱口便能将自己的感情化为诗句,而且准确地发挥了诗的音乐性,诗的格律、对仗、韵脚全不能拘限他奔放的才情,李白惊奇地发觉自己竟是个天生的诗人。

从此,他开始尝试用各种诗体,古诗、绝句、乐府、长篇叙事诗……来记录他的心情,一直到老、到死都不曾间断。

开元元年(713年)李隆基正式登基,为唐明皇,改元开元。但武后的女儿太平公主密谋毒杀李隆基,事泄,死者甚众。这一年,李隆基真正掌握了天下大权,“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他志得意满,他踌蹰满志,立志要做汉武帝那样的大有为之君,但从一开始他就下错了棋,给大唐的危机设下了埋伏。一朝天子一朝臣,刚刚完成登基大典的李隆基当然要进行人事变动,他虽然恢复了姚崇相位,但却以宦者高力士为右监门将军,宦官之盛从此开始了。李隆基从一开始就是一个自相矛盾的人,他一方面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一方面又想更化改制,富国强兵。

开元二年(714年),玄宗自教法曲于梨园,受业乐工及宫女称“皇帝梨园弟子”。另一方面,玄宗又想励精图治,做大有为之君,他学汉武帝,一上台就招揽贤能之士,于是下诏:置翰林院,招文章之士、琴棋书画术数僧道等以为翰林待诏。翰林院设在长安未央宫中麒麟阁附近,麒麟阁即皇家藏书处。翰林不是正式官职,有事才诏见,没事就读书。

这时,在姚崇、宋璟的影响下,玄宗开始排斥佛老。纳姚崇等谏,淘汰(沙汰)天下僧尼,以伪妄还俗者一万二千余人。二月,敕:毋得(禁止)创建佛寺。四月,禁奢靡。又颁发命令:禁百官家毋得与僧尼道士往还。禁民间铸佛写经。这一年,另一位大诗人岑参出生了。岑参(一说715—770),是盛唐的第一流诗人,小杜甫三岁,是杜甫的诗友。岑参是岑植的儿子,岑植做过云安县丞。岑家是世代书宦的名门望族,究其家世,有三代人做过宰相。

开元三年(715年),李白已经十五岁了。他开始观奇书,作赋,学剑术,好神仙。 他在后来的《赠张相镐》诗中说“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他还说自己“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明堂赋》即作于此时:“下明诏,颁旧章。振奋穷乏,散敖仓。毁玉沉珠,卑宫颓墙。使山泽无间,往来相望。帝躬乎天田,后亲于郊桑。弃末返本,人和时康。……”他在赋中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受到了大人们的称赞,都说李白将来一定能成大器。

李白很佩服侠客精神,他梦想着自己有侠客的本领,他秉承了侠客的意气。李白很早就学习武术,他在后来的《与韩荆州书》中说自己“十五好剑术”。

李白之所以爱上了剑术,那是因为那次西域之行的特殊经历。

少年李白即以侠自任,仗义疏财,锄强扶弱。他这时的诗作中多有对侠客的讴歌,如《侠客行》云:“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他还结交了不少任侠仗义的少年侠士,他在《结客少年场行》中写道:“……由来万夫勇,挟此英雄风。托交从剧孟,买醉入新丰。笑尽一怀酒,杀人都市中。羞道易水寒,徒令日贯虹。燕丹事不立,虚没秦帝宫。武阳死灰人,安可与成功!”

这是一个尚武的冷兵器时代,人们崇尚重金属和血;这是开元盛世,大唐的国威远播海外,令四方蛮夷臣伏。就在李白十五岁这年的九月,监察御史张孝嵩奉使定西域,大食(阿拉伯)等八国都来请降。国强民富的盛唐气象也感染着李白这些热血少年,李白对他的伙伴们说:“国家的强盛,有赖于每一个大唐的子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自古贤能之士位卑未敢忘忧国。要建功立业,报效朝廷,济苍生,安社稷,就得从自身做起,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我们要学好文武艺,售与帝王家!”

小伙伴们都很赞同李白的观点,说:“李白志向远大,见识非凡,将来一定大有作为!”

“只是苟富贵,莫相忘啊!”

“是啊,将来发达了,可不要忘了兄弟们!”

李白笑着说:“怎么会呢!陈胜王当年辍耕垅上,对同事们说的那句话:‘苟富贵,莫相忘’,李白我引以做人根本,古人云:糟糠之妻不下堂,贫贱之友莫相忘,你们将来发达了可也不要忘了这句做人的根本。”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