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一臻阳光的头像

一臻阳光

网站用户

科幻文学
202404/09
分享
《镆与兕(第一部)故宫一号案》连载

第二十四章 地球望远镜工程

01

天有不测风云,地球望远镜基地雷达显示,一架U-2高空侦察机从太平洋阿拉斯加的艾尔森空军基地起飞,对位于中国西北罗布泊附近的核实验基地进行侦察。上级要求,基地雷达部队提供跟踪数据,报告空指向543导弹二营下达作战命令,将其歼灭。

黑猫向太空射去一道蓝光,这是罗布泊实验基地。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杨硕听到了沉重的轰鸣声。这声音来自所有的方向,在她那模糊的意识中,似乎有某种巨大的机械在钻开或锯开她置身于其中的大冰块。世界仍是一片黑暗,但轰鸣声却变得越来越真实,她终于能够确定这声音的来源既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她意识到自己仍闭着眼睛,便努力地睁开沉重的眼皮——首先看到了一盏灯,灯深嵌在天花板内部,被罩在一层似乎是用于防撞击的铁丝网后面,发出昏暗的光,天花板似乎是金属的。

她听到有个男声在轻轻叫自己的名字。

“你在发高烧。”那人说。

“这是哪儿?”杨硕无力地问,感觉声音不是自己发出的。

“在飞机上。”

杨硕感到一阵虚弱,又昏睡过去,朦胧中轰鸣声一直伴随着她。时间不长,她再次清醒过来,这时麻木消失,痛苦的感觉出现了:头和四肢的关节都很痛,嘴里呼出的气是发烫的,喉咙也痛,咽下一口唾沫感觉像咽下一块火炭。

杨硕转过头,看到旁边有两个穿着和雷克沐一样军大衣的人,不同的是他们戴着有红五星的军棉帽,敞开的大衣露出了里面军服上的红领章,其中一名军人戴着眼镜。杨硕发现自己也盖着一件军大衣,身上的衣服是干的,很暖和。

她吃力地想支起身,居然成功了。她看到了另一边的舷窗,窗外是缓缓移去的滚滚云海,被阳光照得很刺眼;她赶紧收回目光,看到狭窄的机舱中堆满了军绿色的铁箱子,从另一个舷窗中可以看到上方旋翼的影子。她猜自己可能是在一架直升机上。

“还是躺下吧。”戴眼镜的军人说,扶她重新躺下,把大衣盖好。

“杨硕,这篇论文是你写的吗?”另一名军人把一本翻开的英文杂志伸到她眼前,她看到那文章的题目是《量子纠缠可能存在的能量界面和其反射特性》,他把杂志的封面让她看,那是《天体物理学杂志》。

“肯定是的,这还用证实吗?”戴眼镜的军人拿走了杂志,然后介绍说,“这位是雷大侦探。我是高大卫,雷达营的总工程师。离降落还有一会儿,你休息吧。”

你是高大卫?杨硕没有说出口,只是吃惊地看着他,发现他的表情很平静,显然不想让旁人知道他们认识。高大卫曾是叶哲泰的一名研究生,他毕业时杨硕刚上大一。杨硕现在还清楚地记得高大卫第一次到家里来的情形,那时他刚考上研究生,与导师谈课题方向。高大卫说他想搞倾向于实验和应用的课题,尽可能离基础理论远些。杨硕记得父亲当时是这样说:我不反对,但我们毕竟是理论物理专业,你这样要求的理由呢?高大卫回答:我想投身于时代,做一些实际的贡献。父亲说:理论是应用的基础,发现自然规律,难道不是对时代最大的贡献?高大卫犹豫了一下,终于说出了真话:搞理论研究,容易在思想上犯错误。这话让父亲沉默了。

高大卫是个很有才华的人,数学功底扎实,思维敏捷,但在不长的研究生生涯中,他与导师的关系若即若离,他们相互之间保持着敬而远之的距离。那时杨硕与高大卫经常见面,也许是受父亲影响,杨硕没有过多地注意他,至于他是否注意过自己,杨硕就不知道了。后来高大卫顺利毕业,不久就与导师中断了联系。

杨硕再次虚弱地闭上眼睛后,两名军人离开了她,到一排箱子后面低声交谈。机舱很狭窄,杨硕在引擎的轰鸣声中还是听到了他们的话——

“我还是觉得这事儿不太稳妥。”这是雷克沐的声音。

高大卫反问:“那你能从正常渠道给我需要的人吗?”

“唉,我也费了很大劲。这种专业业从军内找不到,从地方上找,问题就更多了,你知道这项目的保密级别,首先得参军,更大的问题还是保密条例要求的在雷达营的隔离工作周期。那么长时间,家属随军怎么办?也得到雷达营里,这谁都不愿意。找到的两个合适的候选人宁肯待在五七干校也不来。当然可以硬调,但这种工作的性质,要是不安心什么都干不出来的。”

“所以只能这么办。”

“可这也太违反常规了。”

“这个项目本来就违反常规,出了事儿我负责就是了。”

“我的高总啊,这责你负得了吗?你一头钻在技术里,‘地球望远镜’可是与其他国防重点项目不同,它的复杂,是复杂在技术之外的。”

“你这倒是实话。”

02

降落时已是傍晚,杨硕谢绝了高大卫和雷克沐的搀扶,自己艰难地走下飞机,一阵强风差点把她吹倒,风吹在仍转动的旋翼上,发出尖利的啸声。风中的森林气息杨硕很熟悉,她认识这风,这风也认识她,这是胡杨林的风。

她很快听到了另一种声音,一个低沉浑厚的嗡嗡声,浑厚而有力,似乎构成了整个世界的背景,这是不远处抛物面天线在风中的声音,只有到了跟前,才能真正感受到这张天网的巨大。杨硕的人生在这一个月里转了一个大圈又回来了——

杨硕不由得转头朝马兰基地所在的方向望去,只看到暮色中一片迷蒙的沙海。

直升机显然不是专为接她的,几名士兵走过来,从机舱里卸下那些军绿色的货箱,他们从她身边走过,没人看她一眼。她和雷克沐、高大卫一行三人继续向前走去,杨硕发现罗布泊是这样的宽阔,在天线的下面有一小群白色建筑物,与天线相比,它们像几块精致的积木。他们正朝有两名哨兵站岗的雷达营大门走去,走到门前,他们停了下来。

雷克沐转向杨硕,郑重地说:“杨硕,你投诉的材料没有证据,哨兵是误伤你父亲不是谋杀,而且你的未婚夫已做了指证,你为什么还要谋杀他?”

杨硕冷酷的说:“我恨他做伪证!”

雷克沐:“现在,你面前有一个立功赎罪的机会,你可以接受,也可以拒绝。”他向天线方向指了指,“这是一个国防科研雷达营,其中正在进行的研究项目需要你掌握的专业知识,更具体的,请高总工程师为你介绍,你要慎重考虑。”说完他对高大卫点了点头,尾随搬运物资的士兵一起走进了雷达营。

高大卫等别人走远了,向杨硕示意了一下,带她走远些,显然是怕哨兵听到下面的谈话。这时,他不再隐藏自己与她的相识:“杨硕,我可向你说清楚,这不是什么机会。我向法院军管会了解过,虽然你毒杀未婚夫要重判,但具体到你的情节,为父鸣冤所为,考虑到可能的减刑——”他向雷达营方向偏了一下头,“是最高密级的研究项目,以你的身份,走进这道门,可能……”他停了好一会儿,似乎想让天线在风中的轰鸣声加重自己的语气,“一辈子都出不来了。”

“我进去。”杨硕轻声说。

高大卫对她这么快的回答很吃惊。“你不必这么匆忙做决定,可以先回到飞机上去,它三小时后才起飞,你要是拒绝,我送你回去。”

“我不回去,我们进去吧。”杨硕的声音仍很轻,但其中有一种斩钉截铁的坚定。现在除了死后不知是否存在的另一个世界,她最想去的地方就是这样与世隔绝的无人区了,在这里,她有一种久违的安全感。

“还是慎重些吧,你想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我可以在这里待一辈子。”

高大卫低头沉默了,他看着远方,似乎强行给杨硕一些思考权衡的时间,杨硕也沉默着,在风中裹紧军大衣看着远方,那里,胡杨林已消失在浓浓的夜色中。在严寒下不可能有很多时间,高大卫下决心起步走向大门,走得很快,像要把杨硕甩掉似的,但杨硕紧跟着他,走进了雷达营的大门。两名哨兵在他们通过后关上了两扇沉重的铁门。

走了一段后,高大卫站住,指着天线对杨硕说:“这是一个大型武器研究项目,如果成功,其意义可能比原子弹和氢弹都大。”

在路过雷达营内最大的一幢建筑时,高大卫径直过去推开了门,杨硕在门口看到了“发射主控室”的字样,迈进门,一股带着机油味的热气迎面扑来,她看到宽敞的大厅中,密集地摆放着各类仪器设备,信号灯和示波仪上的发光图形闪成一片,十多名穿军装的操作人员坐在几乎将他们埋没的一排排仪器前,仿佛是蹲守在深深的战壕中。操作口令此起彼伏,显得紧张而混乱。“这里暖和些,你先等一会儿,我去安排好你的住处就来。”高大卫对杨硕说,并指指门旁边一张桌子旁的椅子让她坐。杨硕看到,那张桌前已经坐了一个人,那是一位带手枪的卫兵。

“我还是在外面等吧。”杨硕停住脚步说。

高大卫和善地笑笑,“你以后就是雷达营的工作人员了,除了少数地方,你哪里都可以去。”说完,他脸上有一种不安的表情,显然意识到了这话另一层的意思:你再也不能离开这里了。

“我还是去外面吧。”杨硕坚持说。

“那……好吧。”高大卫看看那位并没有注意他们的卫兵,似乎理解了杨硕,带她走出主控室,“你到这个避风的地方,我几分钟就回来,主要是找人给那个房间生上火,雷达营的条件现在还不太好,没有暖气。”说完快步走去。

杨硕站在主控室的门边,巨大的天线就竖立在她身后,整整占据了半个夜空。在这里,她能够清楚地听到里面传出的声音。突然,那纷乱的操作口令声消失了,主控室里一片寂静,只能隐约听到仪器设备偶尔发出的蜂鸣声,接着出现了一个压倒一切的男音:

“中国人民解放军543炮兵地球望远镜营第111次常规发射,授权确认完毕,30秒倒数!”

“目标类别:甲三;坐标序号:bn20197f;定位校核完毕,25秒倒数!”

“发射文档号:22;附加:无;续传:无;文档最后校核完毕,20秒倒数!”

“能源单元报告:正常!”

“编码单元报告:正常!”

“功放单元报告:正常!”

“干扰监测报告:在许可范围!”

“程序不可逆,15秒倒数!”

03

一切又安静下来,十几秒钟后,随着一个警铃声响起,天线上的一盏红灯急剧闪烁起来。

“发射启动!各单元注意监测!”

杨硕感到脸上有轻微的瘙痒感,她知道一个巨大的电场出现了。她仰头顺着天线所指的方向望去,看到夜空中的一缕薄云发出幽幽蓝光,那光很微弱,最初她以为是自己的幻觉,但当那缕云飘离那片空域后,云的微光就消失了,另外一缕飘入的云也同样发出光来。在主控室中,口令声又响成一片,她只能隐约听出其中的几句:

“功放单元故障,3号磁控电子管烧毁!”

“冗余单元投入正常!”

“断点[1],续传正常!”

……

杨硕听到另外一种“呼啦啦”的声音,朦胧中,看到一个黑影从山下的密林中出现,盘旋着升上夜空,她没想到严冬的森林中还有这么多的鸟儿被惊起。接着她目睹了恐怖的一幕:一个鸟群飞进了天线指向的范围,以发出幽光的那缕云为背景,她清楚地看到了群鸟纷纷从空中坠落。

这一过程大约持续了十五分钟,天线上的红灯熄灭了,杨硕皮肤上的瘙痒感也消失了,主控室中,纷乱的口令声依旧,即使在那个洪亮的男音响起后也没有停止。

“地球望远镜工程第111次发射进行完毕,发射系统关闭,地球望远镜进入监测状态,请监测部接过系统控制权,并上传断点数据。”

“请各单元组认真填写发射日志,各组长到会议室参加发射例会,完毕。”

一切都沉寂下来,只有天线在风中发出的混响依旧。杨硕看着夜空中的鸟群纷纷落回森林中。她再次仰望天线,感觉它像一只向苍穹张开的巨大手掌,拥有一种超凡脱俗的力量。她向“手掌”对着的天空看去,并没有看到已被它打击的幽灵目标,在稀疏的云缕后面,只有寒冷的星空。

向空指汇报:U-2高空侦查机在罗布泊半径消失;

酒泉站和兰州站确定,我是马兰,收到请回复!

那只黑猫消失在了漫漫黄沙,江小鱼的苏联进口的定位追踪器,一下没了红外位移。她急忙汇报,目标丢失。

雷克沐意识到,镜像人还要找杨硕,这种不明生物前期镜像飞天大盗盗窃镆心陨石,再镜像苏联专家幻影飞天接触教授之女,后镜像黑猫躲避哨兵进入核试验场,他到底要干什么?

04

第二天,杨硕被调离了发射部,安排到监听部工作。她原以为这与昨天的事有关,是将她调离地球望远镜的核心部门,但到监听部后,才发现这里更像地球望远镜的核心。虽然两个部门在设备系统上有重叠之处,比如共用同一个天线,但监听部的技术水平比发射部要先进一个层次。

监听部有套十分先进的电波灵敏接收系统,从巨型天线接收到的信号通过红宝石型微波激射器放大——为了抑制系统本身的干扰,竟将接收系统的核心部分浸泡于-269c的液氦中,液氦由直升机定期运来以补充消耗。这使得系统具有极高的灵敏度,能够接收到很微弱的讯号。杨硕不禁想,如果用这套设备从事射电天文研究,那将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

监听部的计算机系统也远比发射部庞大复杂,杨硕第一次走进主机房时,看到一排阴极射线管显示屏,她惊奇地发现,屏幕上竟滚动着一排排程序代码,可以通过键盘随意进行编辑和调试。而她在大学里使用计算机时,代码都写在一张张打格的程序纸上,再通过打字机噼噼啪啪地打到纸带上。她听说过从键盘和屏幕输入这回事,现在竟然真的看到了。但更令她吃惊的是这里的软件技术,她知道了一种叫fortrAn的东西[5],竟能用接近自然语言的代码编写程序,能将数学公式直接写到代码里!它的编程效率比机器码汇编不知高了多少倍。还有一种叫数据库的东西,竟能那样随心所欲地操纵海量数据。

两天后,雷克沐又找杨硕谈话,这次是在监听部的主机房里,在那一排闪着绿光的计算机显示器前。高大卫坐在距他们不远处,既不想参加他们的谈话,又不能放心离开,这令杨硕感到很不自在。

雷克沐说:“杨硕,现在我向你说明监听部的工作内容,简单地说,就是对敌人的太空活动进行监视,包括监听敌人航天器与地面和航天器间的通讯,与我航天测控部门配合,锁定敌航天器的轨道位置,为地球望远镜系统的作战提供依据,可以说,是地球望远镜的眼睛。”

高大卫插进来说:“雷克沐,我觉得你这样不好,真的没必要对她说这些。”

杨硕看看不远处的高大卫,不安地说:“雷探长,如果不适宜让我了解,就……”

“不,不,杨硕,”雷克沐抬起一只手制止杨硕说下去,转身对高大卫说,“高总,还是那句话,为了工作,要进一步发挥杨硕的作用,她该知道的还是得知道。”

高大卫站了起来,“我要向上级汇报!”

“这当然是你的权利。不过,高总,请你放心,对这事,我负一切责任。”雷克沐平静地说。

高大卫起身悻悻地离去。

“你别在意,高总就这样,过分谨慎,有时工作放不开手脚。”雷克沐笑着摇摇头,然后直视着杨硕,语气郑重起来,“杨硕,最初带你来雷达营,目的很单纯:地球望远镜监听系统经常受到太阳耀斑和黑子活动产生的电磁辐射的干扰,我们意外地看到了你的那篇论文,发现你对太阳活动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在国内,你提出的预测模型是最准确的,所以就想让你协助解决这个问题。但你来了后,在技术上表现出了很强的工作能力,所以我们决定让你承担更多、更重要的工作。我是这么打算的:让你先到发射部,再到监听部,对地球望远镜系统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熟悉,至于以后安排什么工作,我们再研究。当然,你也看到了,这有阻力,但我是信任你的。杨硕,这里要说明,到目前为止,这种信任还只是我个人的,希望你能努力工作,最后赢得组织上的信任。”雷克沐把一只手放到杨硕的肩上,她感到了这只有力的手传递的温暖和力量,“杨硕啊,告诉你我的一个真切的希望吧:希望有一天,能称呼你杨硕同志。”

雷克沐说完站起来,迈着军人的稳健步伐离去。杨硕的双眼盈满了泪水,透过眼泪,屏幕上的代码变成了一团团跳动的火焰。自父亲死后,这是她第一次流泪。

杨硕开始熟悉监听部的工作,她很快发现,自己在这里远不如在发射部顺利,她已有的计算机知识早已落后,大部分软件技术都得从头学起。虽然有雷克沐的信任,但对她的限制还是很严的,她可以看程序源代码,但不许接触数据库。

在日常工作中,杨硕更多是接受高大卫的领导,他对她更加粗暴了,动不动就发火。雷克沐多次劝他也没用,好像一见到杨硕,他就充满了一种无名的焦虑。

渐渐地,杨硕在工作中发现的许多不可理解的事,使她感觉到地球望远镜工程远比她想象的复杂。

监听系统接收到一系列值得注意的信息,经过计算机译解,发现是几幅卫星照片,很模糊,送到总参测绘局判读,发现均为我境内重要目标,其中有青岛军港和几个大三线重点军工企业的照片。经过分析,确认这些照片来自美国的kh9侦察卫星。第一颗kh9刚刚完成试验发射,主要是以胶片舱回收方式传递情报,但也在进行更加先进的无线电数码传递试验,由于技术不成熟,传送频率较低,所以信息泄漏较大,能被地球望远镜系统接收到。由于是试验传送,加密级别较低,能够被破解,这无疑是最重要的监视对象,是了解美国太空侦察系统不可多得的机会。可是第三天,高大卫竟命令转移监听频率和方向,丢开了这个目标,杨硕总觉得这不可理解。

另一件事则令她震惊:虽然身在监听部,但发射部有些事情还让她去做。一次,她无意中看到了未来几次发射计划的频率设置,发现在第304、318和325次发射中,确定的发射频率已低出了微波范围,不可能在目标上产生任何热效应。

这天,突然有人通知杨硕到雷达营总部办公室去,从那名军官的语气和神色中,杨硕感到了不祥。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