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性。在传统的写作中,一首诗从创作到发表、出版并走向读者,需要经过酝酿、写作、修改、审稿、编辑、印刷、发行等大量的程序,花费的时间比较多。而在网络写作中,作者可以立即将创作的作品上传到网络上,甚至直接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写作。作品从创作到走向读者的过程差不多是同时完成的,几乎没有时间间隔。传播速度的快捷是网络诗歌和传统诗歌的重要区别之一。在微博出现之后,这种即时性、快捷性特征体现得更加明显。
互动性。在传统写作中,除了作者身边能够看到手稿的极少数人,人们对作品的评价往往是在作品发表出来之后。作者与读者、评论者的交流、切磋,因为空间和技术等方面的原因,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实现。在网络写作中,这些时空上的限制都被消除了。只要作品传到网上,读到它的读者、评论者就可以立即发表意见,而且发表意见的方式也很简单、很自由甚至很随意,几乎可以不受人事方面的制约;反过来,作者也可以在同一时间对这些意见表达赞同或者不赞同等看法,甚至可以根据读者的意见立即对作品进行修改。
自由性。诗歌是一种追求心灵和精神的无限自由的文体。在过去,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写诗,即使写了,也不一定能够得到发表并被读者阅读。那些真正将作品变成印刷文字的人,往往因此而受到读者、朋友甚至领导的敬重。在过去的很多时候,诗人的地位较高,当然和当时的社会风气有关,但也和写作、传播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网络写作却不同,无论是谁,只要有一定的文字基础,能够懂得适合自己的输入法,他就可以在网上发表自己的作品,而且想怎样写就怎样写,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甚至可以不管别人是否认为他写的是诗,只要自己认为写的是诗就够了(
甚至自己也不一定认为那就是诗,只要觉得有点意思,随便放到网上就行了 )。在这种语境中,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成为诗人的梦想。但是,这种缺乏限制的诗歌生产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诗之为诗的许多规则,诗歌形式上的规范性、诗歌精神上的超然性、诗歌气质上的贵族性、诗歌表达上的创造性等等都受到极大的挑战。于是,我们发现,由于不需要考虑报刊的选择,不需要考虑读者的感受,在网络诗歌中,除了少数作品具有特色之外,大量琐屑的、个人化的、私人化的感受充斥其间,过分随意的语言、形式和缺乏提升的精神内涵,使诗歌失去了必要的精致与精美。在这样的文化语境中,诗歌创作的神秘感淡化了,诗人和诗歌的地位也因此而受到了挑战。
爆破性。这里所说的爆破性是指网络写作对诗歌这种文体带来的爆破性影响。如果说大部分的网络诗歌和平面媒介上的作品在本质上还没有多大区别的话,那么有一小部分作品却是平面媒体所望尘莫及的,比如使用网络语言(
如符号语言,数字语言等 )创作的作品,比如通过鼠标点击其中的一些关键词而可以一层一层阅读的所谓“多媒体诗”,比如以flash等方式配有活动图片、活动字体的网络诗,等等。这些跨媒体、超文本的诗歌的表现方式是平面媒体无法实现的。对于传统意义上的诗歌来说,这些都属于具有爆破性质的实验,但这些方式写出来的诗究竟是对诗的破坏,还是丰富了诗的表现手段,或者为诗歌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都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虚拟性。和现实的物质世界不一样,网络世界本身就是虚拟的。网络时代的诗歌写作也是一样。在传统的写作中,写作工具、发表阵地、传播媒介等等都是可以眼观手触的,具有质感。而在网络写作中,我们所面对的一切都是虚拟的、数字化的,而失去了质感的东西有时也是容易消失的东西,其历史感、文化感已经不那么强烈。如果遇到网站出现问题,所有的资料就可能在瞬间消失。在传统的写作中,即使诗人使用了笔名,因为能够发表作品的人毕竟有限,而且报刊社都保存着这些人的真实资料(
比如联系信息和真实姓名等 ),我们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找到这个诗人是谁,时间长了或者作品的影响大了,我们也就把这个笔名和本人一起对待了。而在网络写作中,很多人使用的是网名,有些人还不断变换网名,由于网民数量巨大,有关网站也难以保存和提供这些人的真实信息,即使是自己身边的人甚至家人,我们都难以确认他们的真实身份,很难将他们和现实中的人联系起来。因此,对于网络诗歌的写作者,除了在传统写作中已经获得了一定的名声或者采用真实信息发表作品的诗人,读者一般不会去了解他们的个人信息,即使想了解也难以获得。这种“无名性”使人们可以更多地关注作品的质量而不是作者身份。但因为这种虚拟性,网络上也经常出现一些违背事实的、不负责任的或者发泄个人情绪的评价文字,有的甚至带有人身攻击、人格侮辱的成分,这会造成对诗歌创作和个人尊严的极大伤害。
网络写作的这些特点为许多喜欢写诗的人提供了纸质媒体所无法替代的便利。他们不一定要成为诗人,但是他们希望以诗的方式抒写自己的感受。他们不一定要被众多读者承认,但他们找到了一种属于自己的倾诉方式。他们可以不考虑诗歌的文体特征,不追求诗的经典化甚至精致化,只是按照自己的感受和认识在写着。整个网络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和现实社会对应的虚拟社区,其中又有很多不同主题、不同类型的小型社区或者专题社区。在诗歌方面,我们曾经经常见到的是以群体形式存在的诗歌论坛、诗歌网站,在最近这些年,个人博客( BLOG )、个人空间、微博等又成为网上诗歌创作、发表的重要园地,其数量之多,令人瞠目,更是传统的平面媒体所无法比拟的。在这些虚拟的诗人(
诗歌 )社区里,许多写作者不一定在平面媒体上发表过作品,但他们却在网络世界里拥有自己的读者群,于是出现了许多在传统媒体中很少露面但在网络上影响甚大的诗人。这种格局甚至形成了传统写作者和网络写作者之间的争论。一些传统写作者认为,网络写作太随意,缺乏评判,很难有优秀之作,更难以进入文学史;一些网络写作者则认为传统写作、发表方式太落后,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潮流,思想、情感的自由也受到了更多的限制,难以实现艺术上的创新。只要还存在传统写作和网络写作这两种方式,这样的争论就会长期延续下去,不过很难有一个大家都能够接受的结论。
网络诗歌的流行和热闹,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诗歌的生命力和潜力是巨大的。一些在传统媒体上很难露面的诗歌作者将自己的阵地迁移到了更为便捷、随意的网络上。在物质至上的社会文化语境中,虽然诗歌刊物、诗集的发行量减少了,但诗歌并不缺少作者,也不缺少读者,只是很多人习惯于从传统的写作方式、传播方式的角度去了解和考察诗歌现状,忽略了网络这一新兴媒介,忽略了网络诗歌这种独特的写作方式,忽略了在网络世界里活跃的众多诗人。
三、网络诗歌发展面临的一些问题
相比于传统的诗歌写作,网络写作有其优势和特点,这是毋庸置疑的。周宪对“草根传媒”的积极意义进行了总结,认为“它丰富了传媒的资源和格局,形成了一个不同来源的多元传媒文化结构。此外,草根传媒为公众表达意愿提供了一个渠道。……最后,草根传媒与官方传媒的张力关系,形成了比较有趣的发展趋向,那就是官方传媒不断地从民间草根传媒学到一些东西,进而改进自己的策略和方法。”①
可以看到,网络已经成为表达和了解民意的重要途径,对官方媒体都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但是,在承认其特点、价值和广泛影响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在当下的文化语境中,具有“草根传媒”特点的网络诗歌写作及其传播也存在不少局限,给诗歌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自然也带来了一些值得注意和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一 )缺乏评价标准。诗歌评价标准是一个很难说清楚的话题。由于诗歌的构成元素丰富而复杂,诗歌创新的手段多种多样,不同时代、不同诗人和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