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作品在线 >> 在线阅读 >> 《寻找与考证:萧红居地安葬地及纪实作品研究》 >> 正文
起于青岛的与鲁迅先生通信的习惯,在上海亦坚持下来。两人渴望能够见到鲁迅先生。在见鲁迅先生之前,两萧已与他通过6封信了。这同在一个城市,却靠通信联系,是否矫情呢?萧军解释为当时上海从事左翼文化活动处境凶险。“他们几乎是没有一般所谓社会生活以至社交生活的。有的只是一种工作上的关系,组织上的关系。……一个电话号码,一个通讯地址,……就是一切的联系关系。某个茶馆,某处街头,某个场所……就是‘接头’的地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般是概不介绍的。”左翼作家政治活动空间的狭小,鲁迅先生在上海危险处境,这对于刚到上海立不住脚,想急切见到鲁迅先生了两萧,是一无所知的。然而,他们也只能等待。所以说,鲁迅上海第二封回信“见面的事,我以为可以从缓,因为布置约会的种种事,颇为麻烦,待到有必要时再说罢。”
第七封信,鲁迅先生终于邀请两萧碰面。
刘
先生:
吟
本月三十日(星期五)午后两点钟,你们两位可以到书店里来一趟吗?小说如已抄好,也就带来,我当在那里等候
那书店,坐第一路电车可到。就是坐到终点(靶子场)下车,往回走,三四十步就到了。
此布,即请
俪安
迅上
十一月二十七日
三十日两萧第一次面见鲁迅先生,是在内山书店。
两萧到书店时,先到的鲁迅先生主动打招呼,随后两人跟在先生身后,在萧军的记忆里,“他走起路来是很利落而迅速的。这天他没戴帽子,也没围围巾,只穿了一件黑色的瘦瘦的短长袍,窄裤管藏青色的西服裤子,一双黑色的橡胶底的网球鞋。”三人去到一家外国人开的咖啡馆,这里的生意主要靠后面的舞场支撑,白天客人很少,颇为安静,是鲁迅先生经常会客的地方。落座后萧红急切地问:“怎么,许先生不来吗?”“他们就来的”,鲁迅说着浙江式普通话,萧红似乎没有听懂,大眼睛定定地望向鲁迅,就听到海婴嘴里说着上海话,跑向三人,许广平跟着过来。萧红握着许广平的手,“两堆泪水竟浮上了她的眼睛!”
1936年11月,鲁迅先生逝世后,萧军曾对鲁迅先生寄两萧的信进行注释,题目是《让他自已……》发表在《作家》月刊第二卷第二号(总第八号)一九三六年十一月号《哀悼鲁迅先生特辑》中。
这次见面,萧军是这样描述的。
在我们分别时,他的夫人向萧红说:
“见一次真是不容易啊!下一次不知什么时候再见了?”
我们默默地扬着手。
“他们已经通缉我四年了。”
……
去的时候,我们的心全是破轨的跳跃,而回来,我们的心,却似死去了。
“这是冬天,他还在穿着胶皮底鞋……脖子上连一条围巾也没有,那件棉袍子是什么布的呢?黑得也不正确,看起来又是那样单薄不合身……。”萧红说。
“如果不是他……我也许疑心他是一个落拓的吸鸦片烟的人!……他的脸色……那森立的头发……眉毛、胡须……。可是虽然他是病瘦到这样不成形,我们这壮年的人……却要来吸他的血!……”我说。
“你原稿……抄得字太小了……又用油印纸……这使他看起来要吃力呢!”她说。
“你的原稿也是一样啊!全是你一个人抄的。”我说。
“大字我写不来呢。”她说。
萧红《生死场》、萧军《八月的乡村》原稿字太小的事情,鲁迅先生逝世后,许广平证实,的确让鲁迅先生吃了不少苦头。他们的原稿用日本制的薄棉纸,用复写纸抄写,字迹又小又密。鲁迅先生在夜里灯下看,必须在原稿下面再垫上一张白纸才能够看清。鲁迅先生戴着花镜,感叹着自己“嗳,眼睛不成了!”这件事让两萧后悔很久。鲁迅改过的《生死场》手稿,萧红后来赠送挚友舒群纪念,舒群记得鲁迅改得很仔细,不知道划掉多少个“了”。可惜这原稿最后遗失了,不然,鲁迅对青年作家的扶持亦可“历历在目”。
1934年12月19日,鲁迅先生再次向萧红萧军发出邀请,赴“梁园豫菜馆”一聚。这次鲁迅先生是为初到上海人生地不熟的青年作家,介绍些圈中熟人,便于他们在上海立足。
刘
先生:
吟
本月十九日(星期三)下午六时,我们请你们俩到梁园豫菜馆吃饭,另外还有几个朋友,都可以随便谈天的。梁园地址,是广西路三三二号。广西路是二马路与三马路之间的一条横街,若从二马路弯进去,比较的近。
专此布达,并请
俪安
豫
同具
广
十二月十七日
18日接到邀请函的两人顿时兴奋不已。激动的萧军,马上找出一份上海地图,找二马路三马路和广西路,算好公车如何抵达,直到萧红问他“你要出兵打仗吗”,都没反应过来。而萧红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打扮萧军。为萧军能够体面地见到鲁迅先生和其他客人,萧红去买便宜的布头做“礼服”衣料,在阴暗的亭子间里,萧红女红本领派上用场,要显显“神针”手艺。不到一天时间,为萧军缝制了高加索式的格子衬衫。萧军穿上格子衬衫,精神焕发,生机勃勃,阳刚之气尽显。萧红这份细心体贴的爱,让萧军感动记忆一生。
宴会上,鲁迅先生介绍些熟人给两萧。叶紫、聂绀弩、周颖和一位鲁迅称之为老板萧军称之为C先生的茅盾。遗憾的是,鲁迅为胡风夫妇的长子做满月酒的这次宴会,由于胡风妻妹将信送迟了,两位主宾反倒错过这次聚会。与此宴会相关的人物,除叶紫早逝,聂绀弩、周颖夫妇,胡风夫妇都与萧红萧军保持着长久的关系。萧红居香港期间,对于战事走向以及她打算的流亡路线,仍然向茅盾寻求建议,可见交情不浅,这与第一次在鲁迅坐东的宴会上见面不无关系。
对于宴会上萧军身上的格子衬衫,许广平印象极深。
亲手赶做出来,用方格子布缝就的直襟短衣穿在萧军先生身上,天真无邪的喜悦夸示着式样。——那哥萨克式,在哈尔滨见惯的——穿的和缝的都感到骄傲,满足,而欢欣。我们看见的也感到他们应该骄傲,满足,欢欣。
两萧的天真无邪很讨鲁迅先生和夫人的喜欢。许广平对萧红的第一眼印象是,“爱笑,无邪的天真,是她的特色。但她自己不承认,她说我太率直,她没有我坦白。”许广平当然也注意到,萧红年轻的面庞与头上过早的白发,这种不协调说明萧红一定会有一些曲折的生命历程。
这次宴会,鲁迅先生也把两萧需要的20元钱带来,借他俩先支应日常开销。1934年11月17日鲁迅寄两萧信,告诉他们,钱“我可以预备着,不成问题”。这让两萧感动不已。据萧军回忆,住拉都路期间,两人与鲁迅先生通信,若接到回信,两人吃过午饭或晚饭后,沿着马路向南散步。午饭后则“用六枚小铜板买两小包花生米,每人一包,装在衣袋里,边吃、边走、边漫谈着……待到路上行人车马稀少了,就由装着信的人把信掏出来,悄声地读着,另一个人静静地倾听着”。有时高兴得跑着互相追逐,有时高兴得掉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