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鲁院研讨万玛才旦、龙仁青作品

来源:文艺报 |   2016年06月29日16:57

 鲁院研讨万玛才旦、龙仁青作品

他们的小说有不一样的颜色

  少数民族作家的书写往往具有某种异质性,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基于不同民族文化的土壤,他们的表达常呈现出不一样的颜色,藏族作家万玛才旦、龙仁青的小说即是如此。6月25日,鲁迅文学院举办“现代性语境下的民族地域书写——万玛才旦、龙仁青作品研讨会”。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吴义勤、青海省文联党组书记班果、中国作协办公厅主任李一鸣、鲁迅文学院副院长王璇、《花城》主编朱燕玲等近20位专家学者与会研讨。

  居于西部,藏族作家近些年的许多探索具有闪光的文学品质,以万玛才旦和龙仁青为例,他们的写作呈现出“由外向内的探索”和“由内向外的表现”的趋势。与会者认为,万玛才旦和龙仁青的作品蕴含着典型的藏民族文化心理,他们从汉藏两种语言的比较中形成了自己成熟的书写,反映了边地藏民族的生存环境、感受。根植于藏区宗教文化和思维方式,重视环境、万物有灵、众生平等是他们小说的重要价值观,与此同时,他们对汉语的理解和表达赋予汉语写作新的生命力,为中国当代小说提供了巨大可能性。

  大家谈到,龙仁青的小说写出了世俗生活、宗教生活和神性生活的融合,是一种人与自然真正平等、统一的世界观,所有人、物都有叙事功能,世界万物平等互动,不仅人在看万事万物,万事万物也在看人。从语言角度来看,其作品具有简约含蓄和诗性之美,最简单的文字却极具意味。万玛才旦的小说体现出电影语言与文学语言的互动影响,《塔洛》等对人物命运格外关注,尤其是结尾的处理干脆漂亮,小说对话精彩,叙事节奏张弛有度,没有拖泥带水之感。

  不同的感受方式构成了不同的小说质地,两位藏族作家的小说创作更加关注人性、人生、灵魂。与会者认为,这也为汉族作家提供了诸多启示,文学应该具有世界性,写人性、人生、灵魂可能会更有文学性。他们写藏地,写藏民的宽和、沉静、悲悯、纯粹、纯洁。在现代性冲击下,他们与世界发生联系,但又是自足的,心底呈现的纯净和本真沁人心魄,打动人心。或许,他们的作品具有一种真正的先锋性,不是为先锋而先锋,而是实质内容上的新的文学观念的萌芽。怎样用文学的眼光讲述世界,讲述故事?这或许是两位作家给汉语写作提出的最有意义的话题。(小 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