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弘扬真善美是文学共同的主题

来源:中国作家网 | 李进祥(回族)  2016年07月07日10:18

作为中国的穆斯林,我对信仰相同的巴基斯坦有一种亲近感,更有一种认识的渴望。每当在电视中看到巴基斯坦的城镇和乡村,感觉与我所生活的中国西北很像,看到巴基斯坦的百姓,他们的动作神情也很像我的父老乡亲。

人们的种族不同、语言不同、居地不同,但最基本的情感是相似的,这种相似性构成了我们互相认识的基础,而不同点又是我们互相认识的兴趣所在。文学也是如此,虽然,各国、各民族的历史文化不同,发生的故事不同,文学表达的方式不同,但文学的基本主题——对真善美的弘扬——是相似的,这也是各国文学之间认识和交流的基础。

我最早读过巴基斯坦的一些民间文学作品,比如《鹦鹉的故事》《花园与春天》,还有《毛拉·纳斯尔丁》的故事。巴基斯坦民间文学丰富多彩,我只是读到很少的一部分,但从这些作品中就已经能看出一些显著的特点。动物故事想象丰富,动物大多都带着鲜明的人性,展示了人类社会的复杂关系,批判人的贪婪、愚昧和无知,赞扬人的善良、智慧和勇气。爱情故事反映青年男女冲破世俗阻力,大胆追求自由恋爱的内容,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很多民间传说和生活故事,都与中国的民间文学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尤其是《毛拉·纳斯尔丁》的故事,与中国西北穆斯林中流传的《阿凡提的故事》几乎完全相同,通过幽默风趣的故事,表达了对剥削阶级的不满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嘲讽贪官昏庸、世态炎凉,鞭挞贪婪虚伪、自私狭隘,歌颂友情爱情,期望和平公正。

我还读过一些巴基斯坦现代短篇小说,比如勒齐娅·弗西赫·阿赫默德的《大妈》。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小说:大妈没有生育,但把一生都献给二房的孩子们,忠厚、朴实和善良,一直到安静地死去。小说最后一句话是“善人的死也是与人为善的”,深切表现了作者对大妈的赞颂。中国也有很多这样善良的大妈,中国文学中也有很多这样伟大的母亲形象。

萨达特·哈桑·明都的《面纱》很有意思,由于面纱的遮蔽,一对青年男女的情感发生了波折,但面纱能遮住面容,却遮不住爱情,女孩大胆地回信了。小说中有这么一句话,“爱情对人类来说,真是不可缺少的东西。”男女之间的爱情真挚、美好,全世界的文学都在讴歌,真善美是文学共同的主题。

当然,世界上也存在着假恶丑,鞭挞假恶丑也是文学共同的主题。阿赫默德·纳迪姆·卡斯米的《特利比亚的劳伦斯》,讲富人老爷对穷人,就像老鹰捕杀拉鹂鸟一样,剥削、鞭打,甚至强奸。这样残忍的老爷各国都有。中国文学中也有把富人老爷比作老鹰、硕鼠、猛虎的。小说的结尾处,穷人奋起反抗,把老爷的鹰弄死了,表现出巴基斯坦人民的反抗精神。

巴基斯坦人民还反对殖民、反对种族歧视、反对战争。易卜拉欣·杰利斯的《战争》、萨达特·哈桑·明都的《最后的敬礼》、阿赫默德·纳迪姆·卡斯米的《创伤》等作品,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反对战争、渴望和平的主题。喀穆尔·阿巴斯·纳迪姆的小说《烟》中有一句话非常好:“每一种语言都是可敬的,只有枪弹的语言是可憎的。”

反对战争、渴望和平,是人类共同的理想。中国人民也曾饱受侵略和战争之苦,对和平非常珍惜。近几十年,中国有了一个和平发展的环境,人民安居乐业,但中国作家、中国文学一直关注着战争与和平的主题。

当今世界,和平发展是主流,但战争并没有远离我们,还有很多人饱受战乱之苦。为此,我写了一篇小说叫《四个穆萨》。作品写了4个名字都叫穆萨的人。叙利亚的穆萨身处内乱,妻子受辱,儿子受伤,绝望地呼喊着。阿富汗的穆萨在战乱中失去了家人,失去了自我,走上不归路。中国的穆萨生活中也有很多的不如意,家庭中也发生了矛盾。还有一个穆萨就是我。我感受到了他们的疼痛和无奈,不仅因为他们和我有相同的信仰,更重要的是,他们和我一样,都是人。我希望所有的人都远离战争,我坚信世界是可以更美好的。

我相信,巴基斯坦的未来也会更美好。我最近读到巴基斯坦作家阿里·塞西的长篇小说《祈愿者》。在这本书里,我看到巴基斯坦青年一代的成长、觉醒,看到了巴基斯坦的发展、变化,看到了当代巴基斯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人民也正在努力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改善生活条件,并努力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在相同的道路上,两国人民应该携手并进,两国文学也应该携手并进。

《祈愿者》这本书的题记中说,“了解另一个灵魂是艰巨的”。了解另一个民族、另一种文化、另一种文学更是非常艰巨的,但我们只要有认识的渴望、了解的基础,文学交流就会不断深入,并推动不同国家之间友好关系的发展,加深不同国家之间人民的传统友谊。

(本文为作者在中巴文学交流活动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