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中国作协组织作家重走“草原丝绸之路”

来源:文艺报 | 行超  2016年07月11日08:30

穿越历史 照亮今天

——中国作协组织作家重走“草原丝绸之路”

“草原丝绸之路”是蒙古草原地带沟通欧亚大陆的商贸大通道,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发展和繁荣代表了中国历史的一个辉煌时期,也对研究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为配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部署,感知“一带一路”沿线的历史文明和时代变化,进一步引导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6月30日至7月9日,由中国作协主办的“草原丝绸之路”采访团穿越宁夏、内蒙古、黑龙江三个省区,深切学习体悟了沿线地区的辉煌历史和丰富深厚的文化底蕴。采访团以中国作协副主席白庚胜为团长,中国作协创联部副主任冯秋子为领队,团员有杨志军、墨白、王华、严寒、姚赛、刘迪生、徐峙、黄灵香、阿郎、牛红旗等。

7月1日,在银川举行的启动仪式上,白庚胜致辞说,在唐代,丝绸之路的开辟为当时中国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今天,在党和国家的号召下,我们希望通过“一带一路”的战略部署,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他还提到,草原丝绸之路地势复杂、历史悠久、民族多元,一路上要经过沙漠、草原、森林等地貌,是我国疆土幅员辽阔、资源丰富的一个缩影。同时,这一区域生活着回族、蒙古族、达斡尔族、满族等少数民族,多年来与汉族同胞共同生活,形成了友谊、友善、友好合作的局面。希望作家们为沿途各地、各民族抒写华章,不仅要写好历史,更要写好今天。

草原丝绸之路地域辽阔,由中原地区向北越过古阴山、燕山一带的长城沿线,向西北穿越蒙古高原、南俄草原、中西亚北部,直达地中海北陆的欧洲地区。作家杨志军感受到,这是一次“充满惊喜和发现的精神之旅”。起始点的宁夏用“中阿之轴”告诉我们:人类共同的信守和追求永远是和平、幸福、善良、勇敢、光明、进步。为了这个目标,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可以走在同一条路上。辽阔的内蒙草原是乳养生命、乳养精神的摇篮,脚下的土地如此古老又如此年轻,昨天的辉煌已然沉默,今天的灿烂正显魅力,热爱是我们惟一的选择。而“辽上京”的出现让我们发现城市可以毁灭,历史可以变迁,但“祖国”的概念永远不变。祖国是我们最牢靠的依赖,是必须坚守的精神底线。他说:“一个人的发展是时代发展的一部分,一个人的历史是国家历史的一部分,一个作家的情怀是民族情怀的一部分。丝绸之路上任何一个人的故事,都能让我们看到历史和国家的另一种丰富、另一种拥有,而情怀则是我们表现‘丝路生活’最重要的前提。”

在历史上,草原丝绸之路承担着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使命,是一条历史悠久、辐射面广泛、影响深远的文化线路。一路上,作家们参观走访了宁夏博物馆、西夏王陵、元上都遗址、知青博物馆等具有历史文化代表意义的地点。作家墨白说,我们从银川出发一路往北,然后往东,每天要行走500至800公里的路程,横穿辽阔的内蒙草原,最终到达黑龙江境内黑河附近的中俄边界,这就是古代沟通欧亚大陆的商贸大通道。当我站在乌兰察布博物馆里,看到陈列的是来自中原我所熟悉的钧瓷时,仿佛听到来自时间深处的驼铃声;在正蓝旗境内的元上都古城,当我站在从宋朝汴梁拆迁来的由熙春阁改建而成的大安阁遗址前,我仿佛看到了宋、元两个朝代重叠的身影。这些让我看到我们不同民族与世界交往的历史,也由此明白了重走草原丝绸之路对当下社会发展的意义。

在10天的行程中,作家们不辞辛劳,完成了2000多公里的地理穿越,同时,这也是一场时空的穿越。一路上,大家不仅看到了辽、元、明、清等历史时代的影子,更目睹了这些地区令人振奋的发展现状。作家姚赛说,草原丝绸之路采访活动,就是要集作家群体之智慧,为修复中华文化基因尽自己微薄之力,还山川之秀美、江河之灵气、文化之厚重。作为一位十几年前曾在这里工作的军人,他回忆道,“那时,草原给我的印象是苍凉且悲壮。当时我在广袤草原埋下一个梦想,愿她早日摆脱破坏性发展的道路,与落后和愚昧告别。今天回到草原,恍如来到了秀美的江南,城市建设大气灵动,充满了现代意识和人文关怀;经济转轨初见成效,开放度日趋提高,与周边国家建起了繁忙的经贸走廊;生态环境正在恢复,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短短的10年,这片古老的土地发生了令人惊叹的变化,她和整个中国一道,进入了腾飞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