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味”陈建斌
来源:人民日报 | 张煜 2016年08月12日07:45
电影《一个勺子》剧照
前一阵儿,谍战大戏《父亲的身份》在央视热播,收视率一路走高,口碑也颇为不俗。作为陈建斌谍战剧的处女作,其表演引起了观众的关注。
“怪味”属四川的特殊复合味型,其代表作怪味胡豆为百姓熟知,有人爱它趋之若鹜,有人厌它敬而远之。陈建斌在《父亲的身份》中的表演延续了他一如既往的“怪味”风格。有的观众大呼过瘾、精彩,有的观众则抱怨《甄嬛传》中的“面瘫皇帝”又回来了。
说到陈建斌表演的“怪”,表情贫乏可能是最显著的特点。他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对于表情的运用可谓吝啬到了极点,以至于有人批评他无论哪部戏都是同一个表情。但是细心的观众也会发现,陈建斌虽然表情不多,人物的喜怒哀乐以及心理上细微的变化,很快就可以把观众带入规定情境中。
陈建斌不是一个表情夸张的浮夸型演员,他更擅长刻画内心情感丰富且变化多样的角色,如《三国》中的曹操、《甄嬛传》中的雍正、《父亲的身份》中的俞北平,这些角色受其身份、职业的影响,都有喜怒不形于色的特点,这就要求演员在其他细节上下足功夫。《甄嬛传》中雍正手中的翡翠念珠在陈建斌手中就被用活了,捻珠子的节奏巧妙地把人物的内心情感外化于形。在《父亲的身份》俞北平搜查林莎房间的这场戏中,俞北平看到林莎房间中摆了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他的前妻和孩子,他的眼睛在一瞬间就红了,湿润了。这是一个好演员才具备的理解力和表现力。
陈建斌并不缺乏爆发力,而是会根据角色需要予以调动。电影《一个勺子》中的“拉条子”改变了观众对他的固有印象,大量语言、肢体、眼神的细节塑造了一个真实的、“土得掉渣儿”的西北农民形象。在“拉条子”找“大头哥”要钱的一场戏中,陈建斌钻到巨大的“猛禽”皮卡下面擦车,“大头哥”没有看见他,车子启动后,他才从车下猛地钻出来大喊:“大头哥!大头哥!”“大头哥”赶紧刹车,“拉条子”趴在车头说:“是我啊。”一辆巨兽般的“猛禽”张开血盆大口,像是要吞噬一个渺小的农民,一下就把“拉条子”的滑稽、卑微表现得真实而生动。这是一个实实在在考验演员人物塑造能力的角色,需要演员具备坚实的创作技巧,以及不留痕迹、生活化的表演功底,调动起全部情感化在角色身上。在这种角色身上,表情丰富与否已经变得不重要,观众更关注的是演员对角色内心情感的感受与表现是否真实。
陈建斌的台词也是“怪味”十足,人物语言从他嘴里说出来好像漫不经心、松弛异常,有时逻辑重音也显得怪怪的,还带着一点西北方言咬字的生硬味道。时间长了,这种台词风格竟成了他的标志。有观众曾把他与鲍国安扮演的两个“曹操”相比较,批评陈建斌台词功底不好,著名的《短歌行》朗诵起来毫无味道。也许陈建斌不是不会朗诵,他只是想呈现一个更接近于真实生活的曹操,而鲍国安的曹操经过舞台化的艺术加工和处理可能更接近观众心目中的传统形象。所以,这二者各具特点和风格。
陈建斌早年在中央戏剧学院学习、任教的经历使他的表演创作带有浓厚的学院派气息。注重鲜明的个性表达,注重分析、组织人物的舞台行动,注重体验、感受人物的情感世界,都是他表演的特点。在时下“小鲜肉”流行的影视界,像陈建斌这样的“怪味大叔”显得很另类,他不“鲜”但有“味”。我们希望这样“有味”的演员更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