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市场即将触底反弹?
来源:京华时报 | 2016年08月16日15:58
曾巩《局事帖》124字卖出2.07亿元。
张大千《桃源图》拍出2.7亿港元。
“东方不亮西方亮”,是全球艺术市场自2012年中国艺术市场开始行情调整后的状态的真实写照:在中国,艺术品的交易数量、成交率与成交总额等各项指标都出现了大幅缩水;而在欧美,艺术市场近来却趋于活跃。不过,这个态势在2016年上半年却出现了翻转:据全球知名的艺术信息网站Artprice发布的2016年上半年艺术市场报告,对全球3500家拍卖公司销售数量的统计如下:2016上半年,全球拍卖公司总共售出25.2万件艺术品,总成交额为65.3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与去年同期相比,尽管全球艺术品的总交易数量上涨了3.2%,但其总成交额却下降了25%;而中国艺术品的总成交额却增长5.7亿美元,增幅达18%,其23亿美元的总成交额,在全球市场份额中占比高达35.5%。中国艺术品市场以超过23亿美元的总成交额夺得全球之冠。
Artprice的市场报告将成交价超过1000万美元的作品定义为顶尖作品,报告指出,正是这些顶尖作品的成交数量下降,导致了全球成交总额高达25%的缩水,在欧美艺术市场的两大中心纽约与伦敦,这种下降更是触目惊心:纽约下跌了49%,伦敦下跌了30%。
当然,如此高的落差,也与2015年上半年大量顶尖作品在欧美涌现并催生了大量新拍卖纪录有关,比如在2015年5月11日纽约佳士得的夜场拍卖上,毕加索的作品以1.794亿美元拍出了艺术品拍卖的新纪录,而贾科梅蒂的作品则以1.413亿美元拍出了雕塑作品的新纪录。可是到了2016年上半年,艺术品的最高成交价仅为5730万美元。
中国艺术品市场则恰恰相反,包括苏富比2.7亿港元的张大千的《桃源图》、佳士得1.58亿港元的明代青花五爪龙纹大罐、中国嘉德2.07亿元的曾巩《局事帖》、北京保利2.3亿元的傅抱石作品《云中君和大司命》以及北京匡时1.51亿元的蒋廷锡《百种牡丹谱》,2016年上半年出现了9件超亿元作品!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的数据,中国艺术品的交易数量减少了15.42%;但有了这么多超亿元作品,千万元以上的作品数量也多达274件,同比增幅近33.65%;这导致单件作品的均价高达29.54万元,甚至超过了上一轮繁荣期正处于巅峰状态的2011年春季(当时的均价为29.01万元),创历史最高。
中国艺术市场的成交总额,长期排在欧美的纽约、伦敦之后,直到2010年才超过伦敦屈居亚军,到2011年则一度超过纽约夺得冠军。欧洲艺术基金会的年度报告《2011年国际艺术市场:艺术品交易25年之观察》提供的数据是:当年,中国所占的份额由2010年的23%上升到2011年的30%;而美国则以29%的份额列全球第二;2010年即被中国超越的英国以22%的份额保持季军地位。时隔6年,正如Artprice的创始人兼CEO埃尔曼在发布报告时所强调的,中国是“重回世界榜首”,也难怪他为此而惊叹了。
2016年上半年欧美市场与中国市场如此这般的此起彼伏也许有一定的偶然性,但也有其必然性:首先,中国艺术市场虽然是新兴市场,2012年起更是遭遇调整行情,但苏富比、佳士得以及中国嘉德、北京保利、北京匡时等大拍卖公司却一直坚持精品策略,2016年的佳绩证明这一策略行之有效;其次,尽管调整行情让大部分买家产生观望心理,但中国市场的大买家却从未离场,他们反而走向全球艺术市场主动出击;第三,尽管中国经济在2012年后也仍未摆脱转型的动荡,艺术市场也随之出现震荡,但艺术品仍然是有保值增值与避险功能的投资标的,仍然在吸引新的买家进入市场。正是基于上述理由,在今年春拍紧锣密鼓之际,就有预感中国艺术市场将触底反弹。Artprice的这份报告,就是一个专业的旁证。我们有理由对今年秋拍的前景充满信心。 (邱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