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用文学开启新的丝绸之路 《人民文学》推出阿拉伯文版《丝路之灯》

来源:中国作家网 | 王杨  超侠  2016年08月26日15:35

铁凝致辞

吉狄马加讲话

加尼姆·希卜里发言

刘震云讲话

会场全景

与会嘉宾

 8月25日,《人民文学》杂志阿拉伯文版《丝路之灯》出版暨“丝路文学”晚会在京举行。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中国作协副主席吉狄马加,阿拉伯国家联盟驻华大使加尼姆·希卜里、副大使穆罕默德,以及来自中国、埃及、巴勒斯坦、摩洛哥、阿布扎比等国家和地区的30余位作家、翻译家、出版人与会。

铁凝在致辞中引用孔子的“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将好的作品比作一条卓有成效的道路,能够将中国人的生活、思想和情感带到神秘的阿拉伯世界。她说,丝绸之路从中国的长安开始沿河西走廊经敦煌一路向西,贯穿了整个中亚和西亚。这是一条商贾和旅行者之路,更是优美的语言文字之路。倚仗这条语言文字之路,中国和阿拉伯世界开展了持久深入的贸易与文化交流,特别是许多文学作品由此得以相互传播。丝绸之路上商贾云集,驼队、马帮和大漠孤烟已成为历史,但我们的语言、文字还在这条道路上笃定沉默地运行着,千百年来从未断绝。而在《丝路之灯》杂志中,汉语和阿拉伯语又一次会师。在全球化、科技高度发达的当下,两种语言的对接如此迅捷、简便和完美。我们正用文字、文学和艺术重新开启了一条新的丝绸之路。杂志取名为《丝路之灯》,寓意文学宛如灯火,能够照亮21世纪新的丝绸之路。这盏灯或许并不耀眼,但它能超越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在民族、地域、文化和信仰上的差异,抵达人心深处,点亮人性之美,使人们之间的情感相通。

据介绍,阿拉伯文版《丝路之灯》是《人民文学》的第9种外文版,每一期有不同主题,系统地向阿拉伯世界介绍中国当代作家作品。吉狄马加谈到,阿拉伯文版《丝路之灯》的出版,为中阿交流打开了新的窗口和渠道。阿拉伯的传统文化非常深厚,阿拉伯的现当代文学也非常繁荣。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应该在文化上开展更深层次的交流,既要把中国作家的优秀作品翻译成阿拉伯文,又要及时地把阿拉伯作家的作品翻译成中文。加尼姆·希卜里在发言中回顾了中国文学在阿拉伯世界的传播过程。他认为,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框架下,中国文学和思想类作品的翻译和出版,对于积极构建中阿两国人民之间交流的桥梁、夯实人文交流的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中阿文学交流对谈1

中阿文学交流对谈2

与会作家、汉学家还就《丝路之灯》阿拉伯文版的翻译出版、中阿文学交流以及文学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做了深入探讨。大家谈到,中阿文学交流仍有待加强,当务之急,是要拓展翻译渠道,使之更加畅通,使双方读者都能更加方便而有效地阅读和了解彼此的文学。这对促进中阿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作家刘震云认为,在政治层面、经济层面、军事层面、宗教层面,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有不同的立场和派别,但实际上,所有的民族之间的感情交流都差不多。世界最真实的观点和情感主要是反应在文学的作品里。文学是虚构的,正因为是虚构的,有时候会比真实的生活更真实,因为它反应的是不为人知的情感深处。如果大众多读文学作品,就会消除我们在其他方面的偏见,因为我们都是一样的人。

《丝路之灯》首发式及研讨分别由《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和副主编李东华主持。《人民文学》副主编徐坤,作家劳马、徐则臣也参加了活动。

(文:王杨 图、编辑:超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