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之书》:童话在寓言世界里的故事
来源:中国作家网 | 陈诗哥 2016年10月09日14:46
封面
作者:陈诗歌
朋友让我用一句话来概括《童话之书》,我这样回答:她说的是童话在寓言世界里的故事。这句话里有三个关键词贯穿了全书的始终:童话、寓言和故事。
这三个词语,在《童话之书》里各有所指。
我在第28页描述了一个刚刚被创造出来的世界,那是一个童话世界,其实也是一个神话世界:因为有了神话,所以就有童话;透过童话,便可以看见神话。这个世界,在我心里,便是《圣经》里的伊甸园,而以大人形象出现的亚当和夏娃,其实是两个孩子而已。
那时候的伊甸园,并不是没有时间,而是没有时间这个概念。所以,没有所谓的一天天和一年年,只有美丽的日出和美丽的日落。日出的时候,阳光照耀大地,男孩女孩便在田野上、河流里、森林里玩耍,嬉戏。而日落的时候,大地沉入黑暗中,男孩女孩便躺下来睡觉,做起了甜蜜的美梦。
一切都如此单纯和美好,伊甸园里说着神话与童话。
但是,人们不愿意止步于单纯和美好,正如人们不愿意止步于信仰。人们希望能够像神一样拥有智慧,通过创造故事来创造世界,获得永生。这大概是人类最大的诱惑吧。
于是,人们不再需要神了。我只好在书里为神找了一个台阶:“神忙着创造别的世界去了。”
于是,故事兴起了。
有些故事温柔平和,犹如清晨的浪花;有些故事则汪洋恣肆,常常冲出故事的框架,犹如黄昏的波浪冲击海岸。故事一旦冲出海岸,通常就要淹没其他的故事。
我在第109页“从童话世界到寓言世界”描述过一个小故事:有一天,有一样东西掉在人们中间,引起了注意,它圆圆的,有四条结实的短腿,但嘴里发出老鼠的吱吱声,它会偷偷溜进人们的心里,兴风作浪。它的名字叫做“怀疑”。
有一天,甲看见乙从窗外经过时往屋子里看了一眼,便想:这小子是不是想入屋打劫?而丙看见丁的手上有一只大苹果,心想:这只苹果如果给我吃会不会更好呢?于是,也不问一声,丙就动手去抢丁手上的苹果,放进自己的嘴里。丁疑惑不解,感到了委屈,泪水直在眼眶里打转,一股屈辱之情顿时从心底升起,他决定报复,他跑到丙的家里,把他的梨子、桔子和鸡蛋全搬回自己的家里。
于是,两个人扭打起来。两个人的战争爆发了。
很快,丙和丁的亲戚戊、己、庚、辛、壬、癸等人也加进来;然后,东街和西街的人也加进来;最后,整个世界也加进来了。人们相互掠夺,相互残杀,变得贪婪、血腥、残暴,啼哭声此起彼伏。
故事开始变得惨烈。
人们给这个世界起了一个新的名字,叫“寓言世界”,因为这个世界寄托了他们种种的忧愁、哀思、悔恨和骄傲,同时也表达人们的某种希望: 寻找故事的寓意,确定生存的依据,从而获得幸福。
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幸福,无论他是在童话世界还是在寓言世界。
不同的是,在童话世界里,幸福只有一种,我们可以称之为美好的幸福。在童话世界里,也许人们并不完美,他们不一定高大、英俊、美丽、勇敢、聪明,相反可能矮小、丑陋、愚昧、懦弱,但是他们温顺,谦卑,相互信任,相互关心,这种生命的本质便是为了他人的美好,自己的幸福是建立在别人的幸福的基础之上。
童话世界消失之后,美好的幸福并没有消失,但是向往的人少了,因为它要人们保持灵魂上的纯洁。而在寓言世界里,人们习惯于追求自身的精彩,对他人则进行简单的甚至带有强制性的说教,人们更多向往的是另一种刚刚出现的幸福,我们可以称之为享乐的幸福,这种幸福追求的是身体的快乐。
我注意到,《红楼梦》也讲述了一个童话在寓言世界里的故事。我在第110页说,大观园内是一个童话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一群天真未泯的0—99岁的孩子,在此度过了一段最美丽的日子,单纯而快乐。而大观园外便是一个寓言世界,那是一个已经衰败了的世界,它的主人是0—99岁的大人,他们追求享乐的幸福,有的人通过寻求寓意的方式,有的人通过设定规矩的方式,有的人通过放高利贷的方式,有的人通过偷鸡摸狗的方式,等等。结果便是:无论在故事里,还是在现实中,寓言世界都把童话世界重重包围了,以至于有一天童话世界失陷了,故事里的第七十四回抄捡大观园,便标志着童话世界的破灭。
其实,究竟有没有伊甸园,这并不重要。为什么世界会变成一个寓言,却十分耐人寻味,富有启发。
寓言世界到处充塞着故事。
有人把这些故事归纳为四个字:恩怨情仇。也有人归纳为八个字: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当然,也有人不同意,他们认为世界就是故事,故事就是世界。
但谁也没有办法否认,这时候的故事像洪水一样在大地上漫延。
为了让这些汹涌的故事分流疏导,不把所有人都淹没,我在第166页“国家的故事”里说,有一个有思想的人在东西南北方和中部划了五个圈,分别建立五个国家。国家的出现,使得万事万物各从其类。
为了避免这些国家间的冲突,这位思想家写下了一部伟大的法典,这部法典只有两个词:爱和宽容。
但是,随着故事越来越复杂,这部伟大法典的字数也越来越多了。
这时候,人们离神已经很遥远了。
为了回忆神的话语,或者为了从神的话语里寻找生存的意义,或者权威,于是,模拟的神话就出现了,就是我们目前看到的神话故事。
我在第79页“从前有一个巴博萨”里提到有一个神话学家,他想从神话里找到神的话。他认为,只要找到神的话,人们就可以拥有真正的智慧,就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他证实,即使由人写出来的神话也是充满智慧的。因为人们依据这些神话的教诲来生活,生活得很有秩序,很有意义,也很幸福。
有一天,这位巴博萨遇到了一个女子,他对她说:“在很久很久以前,神创造了两个人,一个叫巴博萨,另一个是你吗?”那女子看了他很久,娇羞地点点头。于是,他们结了婚,很快乐地生活着。
但后来,一场疾病夺去了他心爱的妻子,一场车祸又夺去了他心爱的儿子,他伤心欲绝。他像神一样发出呼唤:“起来!起来!”可是他们还是没有起来。他终于发现,这些神话并不是真正的神的话。
另外一些人也发现这些神话并不是真正的神的话,但从这些神话里得到了启发。他们就是哲学家。
这些哲学家发现了另一个世界,我在第37页“有一个世界”里说,那是一个真正的世界,因为它是由神所创造出来的。不过,那是另一个神了。
在那里,只有一个人、一朵花、一粒石子、一条河流、一尾鱼、一座山、一只猫、一棵树、一张床、一盏灯……尽管只有一个,却完美无瑕。
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是那个世界的倒影,就像太阳投射在地上的影子。
在那里,一朵花是伟大的。永远绽放,永远芬芳,永远美丽。因为它是被神创造出来的唯一的一朵花。
我们这里的花,只是对它的模仿。有的花模仿它美丽的外表,有的花模仿它芬芳的气味,但它们都只得到刹那间的荣光,因为模仿不了它的永恒。
在那里,人永远是快乐的,没有悲伤。因为没有悲伤的理由。
在我们这里,因为花朵的凋谢,引起了多少惆怅和感伤,人们悲叹时间的流逝,容颜的易老,从而写出多少文学作品。因此可以说,写作是一种对岁月的眷恋。
只有少数智者写出来的作品,才是对那个世界的回忆。因为只有少数智者,才能在思想的深处偶尔看见那个世界。这是神赐予的礼物。
在那里,石头是沉默的,却是睿智的,因为当中充满了思想,洋溢着光彩。
而在我们这里,石头同样是沉默的,却是愚蠢的,其中只是一片漆黑。
在那里,石头只有一块,不多不少不大不小不胖不瘦不重不轻不圆不方不尖不钝不新不旧不高不低不黑不白不喜不忧不急不慢不前不后不左不右不贫不富不热不冷不香不臭不饿不饱不死不活不是虚空也不是实体不是好看也不是不好看。它是一块真正的石头。只要它一开口,比我们每一个都要聪明。可惜它从来不开口。
而在我们这里,石头是大大小小、千奇百怪的,仿佛是那里的石头的调皮儿子。
而在我们这里,太阳是任性的。如果没有树木带来令人愉快的荫凉,这个世界就会成为一个沙漠。
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一个沙漠,只有图书馆是一片绿洲。
在那里,只有一本书,但记录了世间天地万物所有一切。
在我们这里,即使所有的书加在一起能绕地球一圈,也不过是那一本书的一个小小的注脚。
在那里,没有悲伤,没有痛苦,没有死亡。
而在我们这里,什么都有,看似丰富,实则单调,甚至让人恐惧。
而那个世界,看似美妙,但只有智者才能偶尔看见它。
回到上述的失去妻儿的巴博萨吧。有一天,悲伤的巴博萨在书店里遇到了一本童话书,使他重新变成了一个孩子。或许,唯有透过童话,才能看到真正的神话。他这样认为。
事实上,他最喜欢的是这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人,谁也不知道他从哪里来,他发明了风和雨,他在大地上走了很久很久,终于遇到了另一个人,是一个女人。而她发明了一张小板凳,她说她就一直坐在板凳上等他,等了很久很久。所以,他们结婚了,生下了很多的儿女……
重新成为孩子的巴博萨,出人意料的是,他变成了一名快乐的海盗。他把大名鼎鼎的飞翔号海盗船变成“鞋子号”海盗船,并用讲童话的方式,从海盗手中挽救俘虏的性命,最终使凶神恶煞的海盗变得文质彬彬,变成讲故事的高手、学识渊博的学者或者伟大的出版家。而海盗船,人们则把它称为世界上最著名的一座学府,一所流动的大学。
巴博萨说,如果他的妻子和儿子还在人世,大概他也会让他们做一名海盗。
巴博萨还发现,他所说的话,都可以称之为童话。
使巴博萨先生重新成为一个孩子的“童话之书”,在寓言世界里遭遇了许多人和事。他在各种读者和环境中辗转,行走在路上,邂逅幸福,遭遇苦难,被人误解,被人珍惜,却渴望人们能重新反省自我和世界,重新成为一个孩子。
只有重新成为一个孩子,才能看见童话。透过童话,可看见真正的神的话。
然而,这并不是童话世界,而是寓言世界。
在这个世界,王子与公主并不会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即使他们结婚了,他们也可能会为各种事情左右,可能会吵架,怨恨,甚至离婚。我们发现,改变世界的偶然事件实在太多了。
例如,如果战争没有爆发,“童话之书”就可以在宋先生的小观园里美美地过上几年;如果怀玉牢牢地把“童话之书”抓在手上,“童话之书”就不会掉落在废墟上,压在青石板下三十年。
那么,童话应该如何应对寓言世界呢?
还是以“童话之书”在废墟下三十年为例。让我可以作为参照的是在《西游记》里孙悟空被压在五指山下五百年。我很好奇,无所不能的孙悟空是怎样度过那五百年的呢?他有没有愤怒?有没有难过?有没有悔恨?有没有流下痛苦的眼泪?可是,齐天大圣会流下痛苦的眼泪吗?
很难想像。
很遗憾的是,书里没有提到这个事情,只是简单地说,有个老头会经常拿些桃子给孙悟空吃。为什么没有提及?莫非吴承恩先生认为:这个事情压根不重要?
这是我写第六章“废墟下的故事”的出发点。读者应该注意到,它和第五章“五本书的故事”位于全书的中心位置。在我的感受里,“童话之书”是一个信徒,所以第一个十年里,他还能以纯洁、乐观的心境对待,静静地等待救赎。然而到了第二个十年,他开始动摇,开始给朋友们讲述世上并不存在的故事,并想通过巫术来获救。经过二十年的等待,到了第三个十年,“童话之书”开始崩溃,甚至想过自杀,在陷入绝望后变成了一个纨绔子弟,请朋友们挖空石板下的泥土,建了一个地下宫殿,过着灯红酒绿的生活。
但是,这种奢华的生活过得久了,也会变得单调、空洞,于是他重返内心,重新和心灵融为一体后,不再对抗时间,而是以顺服的心境和时间相处,等待真正的救赎,时间反而不再像一支要人性命的利箭,而是像一只顺服的猫趴在地上睡觉。
我认为这就是童话的秘密,她改变了时间的线性方向,让时间像母亲子宫里的羊水一样荡漾在我们的周围。
有一点要说明的:把“童话之书”设计成“永恒之书”并非我所愿,我的初衷是他和寻常的书一样,害怕书虫,害怕潮湿,但我找不到方法让他在废墟下三十年而不腐烂。
如果重写,我可能会把“童话之书”千年不坏的身份卸去,让他和大家一起以寻常的身份,承担寓言世界里的不测和痛苦。
童话就是一路同行,直到寓言世界的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