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栋:《人类世》,一部警世之书
来源:中国作家网 | 刘玉栋 2016年10月10日14:54
大约在两年前,我就知道赵德发老师在创作一部叫《人类世》的长篇小说。有一次开会,晚饭后沿着山路散步,他第一次跟我讲到《人类世》 ,尽管说得不多,但我记忆深刻。我当时心里还琢磨,这么大的题目,这么大的架构,还有,这么新奇的一个题材,赵老师该如何处理呢?我真替他捏一把汗。但他那自信的目光和口气告诉我,他已经是运筹帷幄了。只是没想到这么快,赵老师就把它拿了出来。
当我把这部沉甸甸的《人类世》 拿在手中时,一股强烈的好奇之心油然而生。我用了三天时间,一口气把它读完。书拿起来就放不下了,我完全被吸引住了,几条线交错展开,情节层层推进,故事一环扣一环,跌宕起伏。这部体量大、劲头足的作品,如同一壶六十五度的老酒,浓郁绵柔,内劲十足,读罢,有醍醐灌顶之感。
当然,故事的引人入胜只是一个方面,最让我感到震撼的,还是它对现实的思考和呈现,以及那种深刻的忧患意识。与他以往的作品不同的是,这一次,作家的视野极其宽阔,他是站在人类的角度,放眼整个世界,关注的是地球的未来和人类的命运,思考的是宗教信仰和精神救赎,以及“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样的大问题。对于小说创作来说,直面这样的大问题,是特别艰难的一件事情,处理不得当,就会变得费力不讨好。所以,这既需要勇气和胆识,又需要大量的采访、调查、查阅资料和阅读相关的知识,可能更重要的是,还得需要一颗敏锐的、滚烫的,充满着忧患和悲悯的心。只有对这个世界充满着爱怜和痛惜,才能完成这样一部费力劳心的优秀作品。
小说塑造了孙参这一人物形象。孙参这一名字来源于《圣经》中“参孙”的反写,包含着丰富的隐喻,通过对其家庭背景、社会关系和人生轨迹的描写,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可怕的、疯狂的、强大的、所向披靡的企业家的形象,但他出身卑微,跟母亲和姐姐从小捡垃圾养家糊口,而跟他相依为命的姐姐因为抢一瓶化妆品葬身海底,给他心灵上造成了无法抹去的阴影,他违背了一位善良的美国老人的意愿赚到了第一桶金,又不择手段地完成原始积累,他疯狂地肆无忌惮地追求资本,在乡亲们和整个海晏市市民的心里,他几乎变成一个“魔鬼”,其实他的内心又是多么虚弱啊,卑贱的出身是他无法摆脱的梦靥,始终坚持捡垃圾的母亲又让他倍感无奈,从南太平洋带来的所谓的公主凸显了他的虚荣心……当然,他对母亲是孝顺的,对女人的柔情和对儿子的渴望让读者感受到他良心未泯的一面。所以说,孙参这一形象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他集中了现实中的诸多矛盾,饱满、丰富、生动、鲜活,准确地折射出现实社会中方方面面,极大地呈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广阔性。这个炸山填海,不顾他人的生存安危,一味地追求个人的资本帝国的人,理所当然是作家抨击和批判的对象,当然,像这样建立在虚荣、欺诈、谎言上的资本“帝国”注定是不牢靠的,它的崩溃坍塌必定是早一天晚一天的事情。所以我说,《人类世》是一部警世之书。
除孙参这条线外,还有就是地质大学教授焦石和他的研究生关亚静这一条线。这两条线同样重要,彼此交错,相辅相成,让这部小说变得丰满而宏阔。我觉得,作家眼光、境界、胆识和对世界的思考,主要是通过这条线得以确立和完成的。性格古怪的地质学教授焦石和企业家孙参一样,也要砸下一枚“金钉子”,但这两枚金钉子显然是不一样的,一枚是学术的金钉子,一枚是资本和肉欲的金钉子。焦石教授的境遇和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作家还着重描写了关亚静一家人的遭遇,从三峡到黄河三角洲,再到海晏市,从奶奶的猝死到父亲在海上的失踪,包括对关亚静爱情的描述,作家似乎对“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隐隐地做了回答。
这部长篇小说震撼人心的力量来源于作家对现实的准确把握和对人类未来的忧思,作家用国际性的眼光和思维,呈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价值观和责任心。
纵观作家近些年的长篇小说创作,从《君子梦》到《双手合十》《乾道坤道》,三部小说都是思考宗教文化和信仰的,而这部《人类世》,在许多情节和细节中,都写到了基督教精神和信仰方面的问题,并且探讨得相当深入。我觉得,这部《人类世》应该是这一系列写作的延续,正如批评家张艳梅所言,“《人类世》是他近年来文学视野及思想建构的拓展和推进。”更重要的是,它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