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多元发展 倡扬精品气象 ——2016年度中国网络小说排行榜半年榜综述
来源:文艺报 | 夏 烈 2016年10月13日10:21
2016年“半年榜”背后的大量初选作品中仍然透露了诸多中国网络文学一贯的问题,比如同质化、唯商业化、创新力弱、语言粗俗、格调不高、情节荒诞不经、难以自圆其说等等。面对这些新老问题,除了实时的观察和批评,至少得指出网络文学之所以称之为“文学”的原因在于它跟传统文脉保持着深刻的内在的联系,所以在文化工业IP化、资本化的浪潮中,可以被经典化、称之为精品的网文作品,乃是因为作者具备艺术上的好胜心——他们不想自己的作品沉沦涂泥,而显示出气象格局上的沉郁顿挫、领异标新。
中国网络小说排行榜是中国作家协会介入和引领当代一线网络文学创作,实践探索中国网络文学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的重要举措与创新工程。自2015年成功评选推出“季度榜”和“年度榜”以来,该项工作紧密团结与融合了网络作家、文学网站、网络文学研究专家和评论家、网文读者等多方相关力量,通过切磋琢磨、有效互动,认真务实、求同存异地推进了中国网络小说精品化和经典化的路径,在网络性和文学性、文化和产业等合理的张力场中,推选着经得起双向考验的作品。2016年改进为“半年榜”,在最新评出的上半年排行榜中,共产生已完结入榜作品10部和未完结入榜作品10部。
多元发展 兼容并包
网络文学20年的发展之路,已经形成了非常值得关注的两个关键词:“传统”与“迭代”。多元发展、兼容并包是中国网络文学的基本精神。任何评价体系必须建立在这一同情之理解的基础上。
中国网络文学因互联网而起势,近20年发展历程中几经变化,写作者结构、代际、志趣、成长模式、商业模式、趋势与走向不一而足,已经拥有了内部的丰富性和差异性。一方面,如实反映当下仍然拥有旺盛的写作生命力和生产力的不同类型、不同流派、不同价值定位的网络文学代表作,是中国网络小说排行榜的愿望与任务;另一方面,在坚持较为恒定的评价标准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通过排行榜描述出当下网络文学创作的多元生态及其多样可能,指出其艺术追求的各自渊源和目前水平,则是中国网络小说排行榜于“兼容并包”中突显自身学理性、判断力的核心旨归。
在上述原则指引下,“半年榜”肯定了当下网络小说创作的各自路径。比如“文青文”对于情怀和小说语言的守护与讲究;比如“小白文”对于“无限流”、“修真流”、“洪荒流”、“机甲流”之类内部流派的创新和融合;比如现实题材的网文创作,精准把握时代生活特征,传达励志精神;比如某部网文在IP领域成功引领二次元文化潮流;比如某位“大神”一次次向类型顶峰冲刺,贡献可圈可点的文本印痕;比如成功消化传统文化儒释道资源、意境,向海内外读者传达中华文化的智识;比如通过译介实现中国故事“走出去”,获得重要的传播效应。目前选出的20部作品分别代表了当今网络文学百舸争流的主要路径,这既是网络文学20年自我完善、自我创造的脉象搏动,也是近年来读者、产业、文学知识精英、国家政策共同入场参与后的变化新貌,其统一的归结在于越来越具有共识的审美标准即文本自身的艺术追求、艺术品位。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不熟悉网文历史和网文层次的人通常笼而统之地看待中国网络文学,觉得它热闹有余、彼此雷同,是平面的不断堆积,缺乏丰富的结构性。事实上,网络文学20年的发展之路,已经形成了非常值得关注的两个关键词:“传统”与“迭代”。
传统,一方面指网文本身进入类型化主流之后,在种种主干类型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又渐次因为某位作者、某部作品的题材、写法、风格的创生而出现次一级的流派,形成了不同背景风貌、美学特征等类型内部的变化转折,并且引领着大量后来者学习、模仿、融合、集大成。这仿佛演变着的自然地貌,森林有森林的生态、草原有草原的生态、海洋有海洋的生态、山川有山川的生态,而总体上又互相构成着大自然的生态链,这是一种网文生命性、多样性的演进历程,象征着互联网时代写作运动早期的成长。
另一方面,网文传统同样指“迭代”意义上的不同时期、不同年龄的作者仍然在寻求他们自身文脉“小传统”的发展和延展,比如十数年前已然成名江湖的作者怎样延续自身创作序列,将主打的类型绵延突进,既挑战自我,也能够进一步吸引和适应当下读者——本次“半年榜”中不乏这样的“老”作者,比如言情的缪娟、吱吱,比如玄幻的我吃西红柿、耳根,甚至一枝独秀、堂庑日隆的领袖式的猫腻;也有作者选择了融合和换道,以便让自己综合几个小传统的优势或者选择新的类型方向拓宽受众,比如爱潜水的乌贼的《一世之尊》、写耽美而转向女性武侠的Priest的《有匪》。
关于迭代,另一个指向则是网文在网络文艺、二次元文化、IP概念的影响下所呈现的年轻化、游戏化、定制化等倾向,这种倾向局部改变着网文“封神”的机制,甚至改变了作品的主体性位置,很大程度上将文字文本所设计的剧情、人物、场景、升级系统、调性风格作为互联网文艺全产业链生产中的一环,而非独立的内容主体,这样的写作是为下游的影视、动漫、游戏、衍生品做底的,也依赖互联网文艺的整体开发即生产机制来完成其IP价值。不能说蝴蝶蓝的《全职高手》就是这个目的的创作,但其特点和产业链示范便可视为此类新型网文潮流的滥觞之一。这些新变同样得到了排行榜的关注,对于其未来发展我们保持着敏感的观察和微妙的审慎,兼容并包下的基本尺度仍然回到文学性的部分,还有网文自身传统的坐标系中,这跟网络性的一面共同建构着必要的张力效应。
多元发展,兼容并包,就是中国网络文学的基本精神。任何评价体系必须建立在这一同情之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富有专业度地评点现场、增益生态,成为网络文学真正的同行者、建构者。
中华文化 精品气象
网络小说在借用中华传统文化,比如儒释道、诸子百家、诗经楚辞等资源,传达和重构中国风的意境、知识、风格方面,是当下文学创作中最重要的板块之一。在网络小说中梳理当代中国如何传承、创新中华文化精神,传播、活用中华文化资源,绝非一个虚妄的话题。
网络小说在借用中华传统文化,比如儒释道、诸子百家、诗经楚辞等资源,传达和重构中国风的意境、知识、风格方面,毫无疑问是当下中国文学创作中最重要的板块之一,它们不仅在数量上蔚为大观,在质量上、专业度上也颇多上乘之作。网络小说的几个大类型都跟这个有关,像玄幻、言情、历史、武侠,很多网文作者在写作传统上秉承了民国通俗小说和新武侠、新言情的文脉,根据所写内容着意研究史传、笔记、宗教、考古、修真、中医药、建筑、地理、兵器、服饰、典章制度等方面知识材料,其中佼佼者的个人修养也兼及古诗词创作等。因此,在网络小说中仔细梳理当代中国如何传承、创新中华文化精神,传播、活用中华文化资源,绝非一个虚妄的话题。
永恒之火的《儒道至圣》将诸子百家、琴棋书画写得生动有趣。作品虽沿袭了网络小说“升级”的常见模式,但将主角奋斗的主场直接带入中国文化最基础的精神结构——儒学,以儒入道,以道入级,将中国传统儒家入世精神与网络小说步步升级的奋斗理念相结合,构思精巧。孑与2的《大宋的智慧》延续他之前成名作《唐砖》的写法,故事主角穿越到宋朝去纾解人生困苦,建功立业。丰富的文史知识、详尽用心的考据给予文本非常有趣的阅读体验,一幅宋代生活卷轴如《清明上河图》一般,明明暗暗,虚虚实实,在读者面前缓缓展开。耳根的《我欲封天》讲述了书生孟浩步入修真界,一步步追寻人生大愿封天之路的故事。小说构思大气磅礴,在修仙的整体框架下融入人生的追寻。既有对宗教理念的探寻,也有对人性复杂的揭示。作品将古典文化和幻想很好地融合起来,形成一种富有中国意象、中国气派的玄幻叙述。牛凳的《奋斗在盛唐》围绕中国制酒工艺铺陈历史文化与世道人心,以梦中得来的白酒秘方为线索,拓展个人奋斗的故事模式,用较为新颖的角度激活了历史叙述,联结历史与现实、社会与人心、工艺与文化。吱吱的《慕南枝》、希行的《君九龄》都以古代的庙堂与江湖作背景,讲述女性历史故事及其生命性的冲突、历练……不同的男频、女频作品,相同的沉入历史文化寻求知识的真实、精神的浸润和东方审美、中华审美的建构,由此可以窥见网络文学的一项最重要的文化渊源。
猫腻凭借《将夜》和《择天记》双双入选两榜的头名,无疑更是中华文化精神和小说精品意识结合到位的典型。从已完结的《将夜》来看,猫腻所架空构建的那个“唐”朝,以及其中浩大性情的“夫子”与他的徒弟们的群像,生动地化用了孔子及其门徒的历史,而《将夜》主角宁缺的复仇主题始终被包孕在这种宽阔刚健的人文精神里,让青年人的个体意志与唐朝夫子博大浩渺的人间情怀互相包容、惺惺相惜。在与其他势力的抗衡中,“天不生夫子,万古如长夜”的熟悉的句式蓦然点亮,呈现了迷恋人间“人气”之可爱、可贵的夫子式的担当与实力,亦使中华传统文化精神最重要的部分脱颖而出,如剑出匣中,颤鸣不已。如果不嫌过度阐释,我们还可以窥见小说作者猫腻在这种力量设置中的人文立场,即中国式的古典人文理想所通过创造性转化,具有刺破教廷式宗教势力及其人间代理的力量。而按照他小说化的说法,这伟大的中华人文理想就是夫子式的:爱人间、有“人气”。正在连载的《择天记》更显狮子搏兔、精完气足的面貌,其结构宏大、想象力充沛、文字细腻无比。陈长生的精神成长和命运历程中体现着猫腻浓厚的人文情怀和坚定清晰的哲学观,这是小说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骄人之处。有论者以为,《择天记》“既有金庸的人文情怀,也有梁羽生的家国道义,同时又具有古龙的炫酷和灵动”,猫腻此作已有“超越金庸”的气局分量。可以说,2016年的“半年榜”最出彩的正是囊括了猫腻的这两部精品力作。
此外,精品意识还体现在《余罪》《最后的王公》等作品中。《余罪》从网络小说的热门类型中另立门户,以现实题材的侦破类写作取胜。该书根据真实案例改编而成,讲述了警校学生余罪因一场特殊选拔进入生活与社会矛盾之中,之后成为卧底,遇到了种种惊险事件。小说内核是主人公的励志成长,传达了满满的正能量。情节曲折离奇,走向出人意料,语言富有力量。而同名网剧更是引发了一轮IP热。《最后的王公》写了一个晚清近代的历史题材,颇有意味地触及了旧人物如何在新时代找到出路的问题。小说突破惯常的言情模式,不局限于儿女情长,将更多关注点聚集在乱世中不同身世人物的不同命运及国恨家仇上。小说人物众多,错综复杂,但笔触细腻,富于真情,在爱情的理解与书写中体现出女性的自醒和奋斗。小说结局的可贵之处在于“最后的王公”没有殉葬于清朝倾覆,而是在大动荡时代获得新生。该小说的题材和人物处理同样是传统文学和思想史观照的对象,作者缪娟成功地提供了她的网文版本。
当然,2016年“半年榜”背后的大量初选作品中仍然透露了诸多中国网络文学一贯的问题,比如同质化、惟商业化、创新力弱、语言粗俗、格调不高、情节荒诞不经、难以自圆其说等等。而新问题在于,随着IP为核心的资本模式的长驱直入,网文过度透支它在文化工业中的依赖性,急功近利地充当游戏等网络文艺形式的脚本,有可能在成功地实现别的指标的同时丧失文学的价值。面对这些新老问题,除了实时的观察和批评,至少得指出网络文学之所以称之为“文学”的原因在于它跟传统文脉保持着深刻的内在的联系,所以在文化工业IP化、资本化的浪潮中,可以被经典化、称之为精品的网文作品,乃是因为作者具备艺术上的好胜心——他们不想自己的作品沉沦涂泥,而显示出气象格局上的沉郁顿挫、领异标新。只有寻找推出这样的作者和作品,才是中国作协网络小说排行榜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