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南国春来早——广西壮族自治区作家协会五年工作综述

来源:文艺报 |   2016年10月24日14:04

“广西后三剑客”作品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广西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目前,广西作家协会共有少数民族会员500多人,涵盖了壮、瑶、苗、侗、仫佬、毛南等11个世居民族以及其他散居民族。广西作家生活在老少边地区,享用着丰富多彩的文学素材,又深受改革开放大潮的感召和浸染,创作了一大批贴近现实生活,反映改革开放,高歌时代主旋律的优秀作品,形成了广西文学创作的鲜明特色,“文学桂军”因此受到全国文坛的注目。五年多来,广西文学创作的整体水平正迈向一个新的台阶,广西文学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进程中留下自己的足迹。

文学桂军持续发力

推出一批优秀作品

五年来,我区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与时代共进,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关注现实生活,反映时代风貌,弘扬民族精神,传递人民情感,广西文学创作呈现出活跃繁荣、佳作迭出的新气象。

2011年以来,据不完全统计,我区作家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散文、诗歌、儿童文学、报告文学等专集选集达500多部,影视作品近30部,大批文学作品在全国文学期刊发表,许多被转载,列入年度排行榜,荣获各种奖项。这些作品体现了社会历史的进程、改革开放的浪潮、城乡生活的变迁、民族地域的风情、普通百姓的命运以及革命历史和现实重大题材,展示了广西作家对生活和文学的独特视角和深刻感悟。如东西的最新长篇《篡改的命》,鬼子的《伤痛三部曲》,朱山坡的《懦夫传》《风暴预警期》,李约热的《我是恶人》,田耳的《天体悬浮》,光盘的《英雄水雷》,黄佩华的《河之上》,凡一平的《上岭村的谋杀》,潘红日的《述职报告》及“文联三部曲”,龚桂华的《苦窑》,杨仕芳的《白天黑夜》,王勇英的“弄泥的童年风景系列”儿童文学作品等。广西作家的小说创作引起了影视界的关注,一些资金雄厚、颇有影响的影视机构和重量级导演纷纷伸出橄榄枝,或邀请作者编写影视剧本,或购买小说的影视改编权,一时间广西作家及其作品成为影视人眼中的“香饽饽”。东西、鬼子、李冯、凡一平、龚桂华等作家的小说被拍摄成影视剧在全国热播,他们担任编剧的电影也在全国形成“现象级”话题。伴随着广西文学在中国文坛崛起,在“养育中国第五代导演”的这片神奇红土地上,广西作家以他们的努力和才华,将自身的文化资源转化为影视艺术,在全国形成一支重要的剧本生产力量。

2012年,钟日胜的报告文学《非洲小城的中国医生》获得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王勇英的乡土成长小说“弄泥的童年风景系列”四本小说荣获2012年度冰心图书奖;朱山坡的短篇小说《陪夜的女人》获得首届郁达夫小说奖;东西的小说所改编的电视连续剧《没有语言的生活》获得第十一届“五个一工程”奖,其另一部小说《篡改的命》获“2015华夏年度十大好书”;鬼子的长篇小说《一根水做的绳》获得《小说月报》第十三届百花奖原创长篇小说奖;凡一平的中篇小说《非常审问》获得第18届小说月报百花奖、《小说选刊》双年奖;王勇英的短篇小说《青碟》获第26届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年度单篇作品奖;陆辉艳获“中国青年诗人奖”。这些获奖的作家作品,充分显示了我区文学创作的整体实力和新的水平。

文学桂军队伍不断壮大,日趋成熟

自2011年以来,广西作协会员人数从1641人发展到2165人,其中有中国作协会员151人。从队伍年龄结构来看,既有宝刀未老、笔耕不辍的老作家,又有勇挑大梁、渐趋成熟的中年作家,还有佳作迭出、风头正劲的青年作家。从文学类别来看,小说、诗歌、散文、儿童文学、报告文学、理论批评、影视文学和民族语言文学类别完备。从艺术风格来看,不同的文学见解、美学取向和创作流派交错共存。同时,广西的网络文学队伍也显露峥嵘。一支结构合理、风格多元、门类齐全、水平整齐的创作队伍正在形成。

小说方面,东西、鬼子、凡一平、黄佩华、龚桂华、光盘、李约热、杨映川、朱山坡、锦璐、潘红日、陈大明等作家笔耕不断,小昌、周耒、杨仕芳、陶丽群等新秀脱颖而出,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小说家集群。

散文方面,冯艺、严风华、何述强、林虹、梁晓阳、梁志玲、莫景春、黄庆谋等作家各自坚守,为散文创作增添了不少的华彩。

诗歌方面,刘频、刘春、石才夫、非亚、盘妙彬、许雪萍、黄芳、庞华坚、谢夷珊等作家,不仅在公开刊物发表大量作品,而且创办了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民间刊物和诗歌网站,如《自行车》《扬子鳄》和《漆》。

报告文学队伍力量充实。王布衣、刘峰、徐歌、钟日胜、谭小萍等作家深入生活、贴近现实,写出了不少优秀作品。

小小说创作队伍成绩不俗。以沈祖连、韦延才、张凯、杨汉光等为代表的小小说作家群体,在全国报刊发表了大量作品,组织了多次学术活动,在国内有了一定的影响。

五年来,广西作协多次组织召开广西作家作品研讨会、推介会和新书发布会。2015年10月,在北京召开广西“后三剑客”作品研讨会,继推出东西、鬼子、李冯“三剑客”后,又隆重推出田耳、朱山坡、光盘三位作家,得到了广泛认可。2015年,《民族文学》推出广西中青年作家作品专号并在北京召开研讨会,广西作家的创作实力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

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完善

助力精品创作

广西作协始终把打造文学精品作为作协工作的中心环节,通过建立完善一系列有利于文学精品创作生产的体制机制,助力推出优秀文学作品。

一是建立完善重点作品策划打造机制。自上世纪90年代末实施签约作家制度以来,广西作协持续实施这项制度,据统计,仅到2012年,就已有八批近100名中青年作家受聘签约并完成任务,创作了一批优秀作品。

二是进一步完善重点作品扶持机制。立足美丽广西创作资源,围绕工作大局,策划了一批重点文学选题。在作品创作前期,邀请专家提前介入,进行研讨论证,帮助作家打造文学精品。组织专家论证评定2014-2015年度重点作品扶持项目49部,包括小说、诗歌、散文和报告文学。目前,这批作品已陆续出版发行。我会注意加强与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项目的衔接和配合,每年推荐2-3部作品获得中国作协重点扶持。对于确定的重点扶持作品项目,加强跟踪服务和扶持,鼓励作家潜心打造精品。朱山坡长篇小说《风暴预警期》是中国作协重点扶持项目,已经创作完成并在重要刊物发表,近期将正式出版。

三是引进竞争机制,面向全国招标。2015年,面向全国公开招标,实施广西2015—2017年“美丽南方·广西”文学系列创作招标项目。经过严格评审,有19部作品入选签约,其作者均签订了项目创作协议,将于2017年按计划完成创作。此次活动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首次向全国公开选聘主题签约作家和招标作品。这是广西加强策划、组织、引导主旋律创作的重大创新之举。

四是打造文学精品展示平台。为展示文学成果,为作家出版精品著作,我会积极筹集资金,编辑出版了文学积累工程——《广西当代作家丛书》(20卷)第四辑、《同代人丛书·中短篇小说精选》四卷、中泰当代文学作品选《同一条河流》(中文版)、《第八届广西签约作家作品集》、《广西少数民族新锐作家丛书》(十卷)、《广西2014-2015年重点扶持作品》(48部)。协助中国作协,征集和编辑了《中国新时期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集》(壮族卷、瑶族卷、仫佬族卷、毛南族卷、京族卷)。

五是加强青年作家培训。2013年,广西作协还推出了旨在培养青年作家的“1+2”工程,由10位著名作家作为导师,指导20位青年作者(一位著名作家负责两个学员),经过两年的学习辅导,这批学员取得明显进步。2015年11月23-27日,广西作协在象州、金秀举办“《小说选刊》广西改稿会”,邀请了《小说选刊》副主编李晓东、编辑部主任付秀莹等六位编辑前来与我区作家交流,分别两次为当地青年作者开设文学讲座,进行面对面交流。此次活动,使我区文学刊物水平和青年作家创作水平获得极大的提高。为培养少数民族作家,广西作协于2014年承办了鲁迅文学院在南宁举办的第一期少数民族文学培训班,为期22天。我区48位少数民族青年作家得到了培训的机会。2015年7月,由广西作协承办的鲁迅文学院第四届西南六省区市青年作家培训班在南宁举办,学员48人,其中我区学员20人。鲁迅文学院邀请了吉狄马加、阎晶明、胡平、施战军、梁鸿鹰、白描、商震、徐则臣、邱华栋、李一鸣、东西、张燕玲等10余名全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评论家、作家和资深编辑,就小说、诗歌、散文的写作技巧、作品鉴赏、理论分析研究等方面进行授课和研修。2014至2016年,广西作协组织推荐100多位我区少数民族青年作家参加鲁迅文学院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培训班。鲁迅文学院第九期少数民族作家班有5位广西学员在北京培训,期间还促成鲁院举行“鲁民九广西学员作品研讨会”。

加强与外界的合作

提升广西作家知名度

以往,广西作家缺乏走出去进行自我宣传、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意识。五年来,配合中央“一带一路”战略,广西作协注重了这方面的策划,加强作品研讨与推荐,组织作家开展了“走出去”的文学活动,逐步加强了自我宣传的力度,形成很好的效果。广西作协通过多种渠道,把作家的作品翻译到国外,提高作家知名度。东西的长篇小说《后悔录》《篡改的命》等分别译介法国、韩国、德国、瑞典、越南等国家。2016年7月,中国作家作品翻译出版活动在胡志明市举行,活动包括东西的长篇小说《篡改的命》越文版新书签售会,以及广西作家凡一平、朱山坡、李约热、田耳、黄佩华5位作家的越文版图书版权签约仪式。广西作家作品集体走出国门,成为连接两国友好的桥梁。这在广西文坛尚属首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