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艺术的追求,是为了返回自我内心 八旬上海画家柴祖舜的心象绘画创作在柏林引发关注
来源:文汇报 | 范昕 2016年10月28日08:16
随着对笔法韵律探究的深化,柴祖舜探索的目光由有界跨入意象,由真境的追求跨入幻景的抒发。意象画尤其是心象画,是柴祖舜晚年为向世界现代艺术学习而研创的新画种。图为柴祖舜心象绘画作品。(展方供图)
近日于德国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举办的“融合的力量———当代中国心象艺术展”上,八旬上海画家柴祖舜的18幅心象绘画令人大开眼界。跨越一个甲子的艺术创作生涯,从具象到抽象,进而通达心象,这位老艺术家的艺术轨迹意味深长———所有对艺术的追求最终都是为了返回自己的内心。
有评论家认为,这些有着心性的自在表达、无拘抒发的作品,其实不是简单的情绪宣泄,而是带着哲学思辨。在作品的线条和色彩之间,我们能发现艺术家立足于对本土当代艺术语言的多角度探索。
画风数度变化的背后,有着孜孜不倦的艺术探寻
从1952年步入上海美专正式学画算起,柴祖舜从事艺术创作已逾一个甲子。这些年,他的画风数度发生着变化,有时甚至是180度的转弯。
今天人们看到的画着抽象画的柴祖舜,其实有着扎实的写实、造型底子。在专业类美术院校的现代教育环境中学画,他曾师从刘海粟、谢海燕、陈大羽、关良、颜文樑、潘思同、苏天赐、李剑晨等一大批名家,中国画、西洋画皆通。1956年毕业后,柴祖舜在上海戏剧学院舞美系教授绘画直至退休。
早年成名,柴祖舜凭借的是一系列现实主义主题性绘画创作。他不断投身于写生锤炼,到革命圣地、工厂农村体验生活,用画笔刻画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慨,也用画笔记录工人、农民在祖国建设事业中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显现出不同凡响的人物刻画功力。
为多角度探索艺术表达方式,柴祖舜开始画起了走兽,尤擅虎。通过这类题材,他想表达的是一种从逆境中奋起、不屈不饶的进取精神。为了把虎画好,他不仅临摹马剑父、高奇峰、刘奎龄、张善孖、朱文侯、熊松泉、刘继卤等诸多画虎名家的真迹,还会深夜去动物园,看小虎诞生,与幼虎整整呆了一个晚上。这些仔细观察,使得他笔下的虎不仅有着威武正气,也时常传递出一种舐犊情深的温情。在画虎的过程中,恩师刘海粟提点的“不妨在用线上下功夫”似让柴祖舜醍醐灌顶,他自此注重起对书法的研习,将画虎笔势融入书法之中。柴祖舜将虎画得炉火纯青,光是 《百虎图》,就画了3个长卷,其中最长的达50米。
随着对笔法韵律探究的深化,柴祖舜探索的目光由有界跨入意象,由真境的追求跨入幻景的抒发。意象画尤其是心象画,是柴祖舜晚年为向世界现代艺术学习而研创的新画种。这些画作从张大千的金璧泼墨红荷中得到启发,尔后又从现代装饰绘画、抽象绘画中学其所长,进而用水油结合等技法组合而成。
线与墨的随心游走,涌动激情,闪烁睿智
《日照千峰》 中,层峦叠嶂的山水气象里涌动着金碧辉煌的大国气象;《山魂》 中,模糊朦胧的诗意色彩,交融了人与自然的物我两忘;《云崖暖》 中,虚实之相间、黑白之映衬,景色之寒与人心之暖让人浑然心醉……柴祖舜坦言:“画抽象山水是先有心象才能妙得。”他说的这心象,既来自于对大自然的体悟,也来自于内在的心境。
柴祖舜在心象画上的探索,一晃也已十多年,其风格日渐成熟。观《语》 《春瞬》 等柴祖舜早期的心象画,人们还能辨出隐藏在画中的观音像、老虎头等图像。这是一种抽象与具像相融合的表现形式。评论认为,这些画中可以看出:艺术家将自己过去用于寄托思想情感的传统题材图像加以分解,将局部的形象巧妙地融合在抽象的图形之中。在线条、墨晕、色彩、皴染自由从容的游走中,涌动的是激情和睿智。这些作品试图为观众打开一个天马行空的想象空间,任人凭借自己的知识、经验去解读。
在评论界看来,柴祖舜的“心象艺术”是在学习、消化、融合东西方文明的基础上,探索出中国绘画的创新。艺术家找寻的是其中的和谐点,拓展出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生”的思维,凸显出相融、相合、相生的生态空间。
晚年创作心象画的柴祖舜,其实疾病缠身、行动不便。但在画中,人们却分明能感受到一种快乐,那是艺术家浪漫、率真的心灵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