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推动少数民族文学事业持续繁荣发展——作协五年工作巡礼系列报道之五

来源:文艺报  | 明江  2016年11月16日07:42

五年来,中国作协和各团体会员单位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及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努力使优秀少数民族文学成为传承和弘扬中华各民族优秀文化的火炬,成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号角,成为中华各族儿女的精神家园。

少数民族文学的内生动力进一步激发

中国作协和各团体会员积极研究探索促进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的长效机制。 2012年被确定为少数民族文学年,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会议成功召开,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不断加强,少数民族文学的内生动力得到激发。

少数民族重点作品扶持成果丰硕。2013年以来,每年遴选确定近百部年度重点作品扶持项目,发挥了示范引导作用。截至2016年4月底,重点扶持作品应结项选题218部,实际结项167部。2016年审批通过扶持项目95个。作协所属报刊社网开辟栏目,推介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展示研究成果,激励了创作。从2013年至今,鲁迅文学院共举办26期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培训班。五年间,中国作协新发展会员中,少数民族会员占到13%。

理论评论和评奖引导机制得到积极发挥。中国作协组织针对内蒙古当代诗人、云南少数民族作家作品、新疆当代少数民族作家作品、少数民族青年作家、藏族中青年作家作品的专家研讨,探讨规律,褒优指谬,弘扬潜心创作、勇于创新的精神。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举办了和晓梅长篇小说《宾玛拉焚烧的心》、夏鲁平短篇小说集《风在吹》、郑文秀诗集《梦染黎乡》等作品的研讨会,并参与组织了“中国南方少数民族文学首届陵水论坛”。贵州作协召开全省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会议、举办首届贵州少数民族文学“金贵奖”和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改稿班;青海作协设立“野牦牛”藏语文学奖,翻译出版《野牦牛》藏语文学翻译丛书;内蒙古作协精心实施草原文学精品工程;广西作协积极推出新人并承办南宁第一期少数民族文学培训班,编辑出版《广西少数民族新锐作家丛书》(十卷);新疆作协与中国作协联合召开了新疆少数民族作家作品研讨会,并举办哈萨克族中青年作家培训班;西藏作协为多位青年作家召开研讨会,与鲁院合办第三期少数民族创作培训班;四川作协举办“康巴作家群作品研讨暨新作发布会”;宁夏作协召开基层文学会议;延边作协举办第九届和第十届延边民族文学院文学讲习班,设立了“檀君文学奖”;云南作协召开了“倾听红土地的声音·新时期云南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状况研讨会”;重庆、四川、西藏、云南、贵州、广西作协在西南六省(区、市)文学工作协作方面形成了很好的机制,促进了出作品出人才。

第十届、十一届“骏马奖”评选优化机制,分别奖励的29位和27位作家和翻译家代表了创作翻译的突出成就,体现了近年来少数民族文学主旋律高昂、题材风格多样的喜人局面,显示出薪火相传、人才辈出的局面,很好发挥了“骏马奖”在促进民族团结、繁荣少数民族文学方面的积极作用。

阵地建设加强 交流互动活跃

阵地是繁荣的重要保障,少数民族文学阵地在坚守中发展,发挥了出作品出人才的突出作用,五年中,有着光荣历史的《民族文学》杂志陆续创刊蒙文、藏文、维吾尔文、朝鲜文、哈萨克文版,并发行到少数民族聚居的边远地区,让刊物进图书馆、进学校、进寺庙,影响越来越大。《民族文学》每年举办多民族作家改稿班、笔会和翻译家座谈会,形成了品牌效应,发现、联络、团结了一大批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和语言翻译人才。在今年召开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期刊会议”上,全国30余家少数民族文学期刊的负责人围绕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文学阵地,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

交流促繁荣,中国作协继续加强东部地区作协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作协的对口交流。上海作协与新疆作协联办少数民族作家创意写作培训班,浙江作协所属文学院连续招收青海学员参加培训,浙江作协还组织作家采风团赴西宁等地采风。江苏作协每年邀请8名宁夏作家参加其举办的作家读书研讨班。广东作协坚持每年向内蒙古作协赠送《作品》杂志等,还多次邀请内蒙古作家参加研修培训。山东作协与西藏作协加强交流合作,对口支援西藏日喀则地区采访创作。“结对子”促进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人才培养。

五年来,中国作协多次组织少数民族作家参加多种主题的采访采风活动,如组织人口较少民族作家东部行,组织由56个民族作家参加的“多民族作家红色赣州行”、“丝路文学之旅”采访活动及“少数民族作家赴广西采访”、“革命老区梅州行”、“重走长征路”等活动,效果良好。“中国多民族作家走进广西暨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研讨会”、“中国多民族作家山东行”等活动,以及与国家民委合作组织的作家前往民族院校巡回讲座,推动了不同民族之间文学交流互鉴。

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工程硕果累累

“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工程”于2013年正式启动,这项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涵盖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扶持、翻译出版、作品出版、理论评论等多个方面,其实施与推进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民族文学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在作品出版方面,《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的编选出版,动员和集中了全国18个省区市作家协会的力量,总计55卷、60册,是我国第一套以民族立卷、全面展示55个少数民族新时期文学创作发展的丛书,共收录2218位作者的4279篇作品,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影视剧本,并将长篇作品存目,很多少数民族从此实现了文学作品选集零的突破,受到海内外关注。

翻译支持是多向的。在汉译少数民族文字方面,从2013年起,中国作协每年从上年度中国大陆公开发表的中、短篇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文学作品中,精选出约200万字汉语作品,翻译成蒙、藏、维、哈、朝五种民族语言。民译汉方面,2013年即出版了10卷本的《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翻译作品选》,2014年起专项针对民族文字作品单行本进行扶持,每年扶持民族文字作品单行本10部。

为扩大翻译工程影响,中国作协积极开展向新疆、西藏、内蒙古等少数民族地区赠送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工程成果活动,受到各地群众热烈称赞,周边国家纷纷表达了引进出版的意向。对外翻译方面,2013年至2016年,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对外翻译项目共扶持100部作品的对外翻译,涉及15个少数民族、25种语言。

理论扶持方面,2013至2016年,连续四年在各地举办“中国少数民族当代文学论坛”,分别围绕中国梦的多民族文学书写、中国梦的多民族影视文学呈现、“丝路文学”语境下的多民族文学审美、少数民族翻译等主题探讨少数民族文学理论并出版了年度专题论文集。

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切实推动了我国少数民族文学事业茁壮成长,形成了多民族文学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的良好局面,少数民族文学正在迎来新的更大发展的黄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