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腾:喜剧的化学实验员
来源:人民日报 | 周飞亚 2016年11月17日06:43
沈腾这个名字,在喜剧圈外或许还不算广为人知。但要说起《夏洛特烦恼》和春晚小品中频频露面的“好人郝建”,几乎算是无人不晓了。
从2012年到2015年,从《今天的幸福》到《扶不扶》再到《投其所好》,连上4年春晚的“好人郝建”,成为很多小品爱好者在春晚中的“最期待演员”。而舞台剧《夏洛特烦恼》的成功及同名电影的上映,更是让沈腾的人气直线上升。最近,他和老搭档马丽联袂出演的《乌龙山伯爵》全国巡演在北京画上句号,两人的魅力,使这部老剧也出现了一票难求的热烈场面。
作为开心麻花的签约艺人,他用一系列的作品树立起独具特色的表演风格,赢得了一大片粉丝。但走下舞台和荧幕的他,却给人一种“老实”“耿直”的印象,那些语言上的机锋都藏了起来,仿佛猛兽收起了利爪。用他自己的话说,他其实是标准的“宅男”,平时也不和陌生人说话,只有和熟人才变得能侃。
沈腾似乎就是为喜剧而生。
“我有个姐姐,长得比我好看,小时候,家里希望姐姐走演艺这条路,我长得也不咋好看,爸妈就没往这方面栽培。”有一次,当有人问起他怎样走上喜剧这条路,沈腾这样自我调侃。
不过,幼年的他也充分表现出了自己的特长——特能说、特好动。为此,爸妈甚至差点带他去检查是不是患了多动症。但到了后来,这种性格特点就转化为相当过硬的喜剧天分,再加上姐姐最终也没有选择演艺这条路,父母这才将沈腾送到了解放军艺术学院戏剧表演系。
而到毕业的时候,连老师都对沈腾说:“你的喜剧天分够了,不需要再挖掘了。接下来就挑战别的戏路吧!”
毕业后,沈腾开始给剧团投简历,最终加盟了开心麻花公司。“把智慧与快乐拧成舞台剧”——开心麻花的理念,与沈腾那颗天生的喜剧灵魂可谓“一拍即合”。一路伴随剧团成长的他,被称为开心麻花的“功勋演员”。
2003年,开心麻花首创“贺岁舞台剧”概念,而从第一部剧《想吃麻花现给你拧》开始,沈腾就多次参与演出,并从2005年开始数度担任导演。在此后10多年时间里,贺岁舞台剧成为京城的文化热点,到2012年,开心麻花终于登上了春晚这个更大的舞台。而沈腾,经过十年沉淀,不仅在春晚的演出中表现不俗,2014年还加入了春晚的策划团队。
不过,对于任何一位演员,因角色成功而被贴上标签都是令人头疼的事。
2015年,努力想要摆脱“郝建”标签的沈腾,带领团队参加了综艺节目《欢乐喜剧人》。在这个舞台上,沈腾虽然也场场出演,但更多地展现了他的导演才华。多年来对喜剧的理解和感悟,像化学反应般酝酿、爆发。从第一期丛林战争将悲剧题材演成喜剧,到最后一期引入时下流行的丧尸电影元素,沈腾的创意,一次次让观众感到脑洞大开。
其中一期《小偷在哪儿》,在我看来,堪称12部作品中的典范之作。
这是一部卓别林风格的默剧,在一节狭窄的车厢里,上演了人间百态。尤其精彩的是最后一幕:见义勇为者拖着在搏斗中被小偷刺伤的腿,一瘸一拐地将抢回的钱包一一送还,而接过钱包后,所有乘客都匆匆跳下车,让他和持着凶器的小偷单独留在车里。观众正绷紧了心弦,以为他将大祸临头,却见小偷将自己的领带解下,绑在他腿上帮他止血,然后转身离去。出人意料的剧情反转,两人脸上的复杂神情,令人心酸又耐人寻味。
这期作品,形式并不新鲜,效果却很好,是因为能打动人心。它突破了用轻松滑稽甚至低俗套路来逗乐的模式——而在沈腾担任主演的《夏洛特烦恼》《乌龙山伯爵》等“招牌剧目”中,这一问题多多少少有所显露。打开豆瓣,认为《夏洛特烦恼》“价值观有问题”的评论占据了半壁江山;即使一些非常喜欢这两部作品的观众也吐槽:马丽那招牌性的笑声有那么好笑吗,能不能换个笑点……
可见,除了插科打诨的外表,喜剧还需要一颗深沉的心。
有人说:如果悲剧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那么,喜剧就是把丑陋的东西拉近了给人看。因此,优秀的喜剧,绝不能仅仅停留在逗人发笑的程度。我一向有种固执的偏见,认为到最后让人再也笑不出来,才是喜剧的最高境界。此时的观众,往往是笑中带泪,甚至是对剧中挖掘出的人间丑陋感到毛骨悚然。
《小偷在哪儿》,已经有了一点点这样的味道。
沈腾说,这期节目是向大师致敬,也是在延续自己关于卓别林的童年记忆。“小时候,大概四五岁,我穿的第一套西装就是这样,一顶礼帽、一根拐杖,是爸爸出差时带给我的礼物。”
他与喜剧的缘分,也许早在那时就已结下了吧?
“卓别林的成功,并不是因为肢体的搞笑,而是他用喜剧讽刺了当时社会的状况,揭露了背后的人性。”把握住了这一点的沈腾,就把握住了喜剧之“道”。形式可以千变万化,核心却是一以贯之的。就好比武侠小说里的高手,无论什么招式,用起来都得心应手。
于是观众们看到,沈腾在节目中花样百出、乐此不疲的尝试。“他把这个舞台当成了一个喜剧的化学实验室。”评委陈溯如是说。
中国的观众已经看了太多套路化的幽默,而沈腾想要冲破这个边界。路还很长,但所有人都能看见,他一直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