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全:精练地讲述中国新故事
来源:光明日报 | 李朝全 2016年11月28日08:45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两年多来,文艺领域呈现出了可观的新气象新风貌。“深入基层、扎根人民”,成为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思想共识,并且在实际创作中积极加以践行。在中国文联第十次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九次代表大会即将召开之际,本版特刊发一组文章,介绍“2016:中国报告”中短篇报告文学专项创作工程进展情况,推荐两部最新出版、来自生活一线的作品,敬请关注。
“2016:中国报告”中短篇报告文学专项创作工程,是中国作协自今年3月开始实施的一项现实题材创作扶持工程,旨在及时、生动地反映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过程中的重大成就和感人事迹,反映这个过程中涌现出的新人、新事、新气象、新风尚,讴歌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讲述中国故事,彰显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
“中国报告”启动以来,得到全国广大作家的积极响应和热情参与。截至9月,共征集到申报选题400余项。经评审共确定了35项选题予以重点扶持。4月以来,《人民日报》《人民文学》《中国作家》《民族文学》《文艺报》等报刊先后刊发“中国报告”超过30篇。这些作品大多聚焦当下社会热点问题,深入基层、扎根生活,重点选取具有时代典型特征、人民群众关心的题材进行创作表现,刊发后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
有些作品聚焦改革开放伟大实践,记录时代变迁和重大现实变革,书写中国梦新篇章。马娜的《小布的风声》,记述宁都县小布村在党中央扶持赣南苏区发展决策东风的吹拂下发生的惊人变化,老百姓从破旧的房屋搬出,住上了宽敞明亮、设施完善的新居,村里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红色旅游,村民们办起微店,当起电商,老区脱贫致富正在逐步变成现实。过去小布的风是尖锐的、暴烈的,如今小布的风则是温柔的、暖人的。余秋尚的《独龙江帮扶记》,真实反映精准扶贫攻坚战对偏远落后的独龙江地区的影响,记述了独龙江通过实施整乡帮扶行动计划,实现大跨越。哲夫的《水土中国》从延川县梁家河村长期以来注重水土保持养护的生动事例出发,全面反映我国在水土保持、营造良好生态方面所走过的曲折道路以及取得的显著进展,讴歌水土保持工作者的责任担当、奉献牺牲精神。作品主题重大,具有长远意义及价值。王宏甲的《塘约新路》讲述贵州一个贫困山村党支部带领打工青年回乡创业,走新型农业合作化道路,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的生动故事,探析农村未来改革的一条可行性道路。王雄的《高铁与这个世界》表现中国高铁的突飞猛进,及其对中国与世界紧密相连所发挥的作用,是关于科技创新和中国梦主题的一曲高昂乐章。许晨的《虎跃龙门》通过实地采访,如实记述当年曾见证过中华民族独立自强抗击外侮的虎门,如何成为连接海上与陆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港口。喻晓的《拜访黄河站》则以随笔的形式,叙写作者抵达中国唯一的北极科考站黄河站后的所见所闻,将黄河的涛声与北极的冰天雪地联系起来,别有一番韵味。
有些作品从小处入手,着重描写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新事物,表现在时代变革大潮激荡之下个人生活和命运的变迁。丁燕的《男工来到电子厂》,关注在东莞樟木头电子厂里工作的男工群体,反映他们艰辛的生存状况以及被改写了的青春。正是这群庞大的男工和女工支撑起了辉煌的中国制造业。黄传会的《再访皮村》,深入到北京的一处外来务工人员聚居地朝阳区皮村,采写新一代农民工富于朝气与活力的生存状态。丁一鹤的《东方白帽子军团》则将笔触集中于网络黑客中的道德黑客,即所谓的“白帽子”,通过讲述360网络安全首席工程师、反木马专家MJ0011(本名郑文彬)等人的生动故事,揭开网络安全的神秘面纱,指出网络安全事关信息安全和国家安全,是一项亟待引起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严峻课题。陆春祥的《关于“家+”》描写了浙江金华寺平古村居家养老方面的创新与创造,村里的老人都生活在一个新的大“家”里,有着共同的“家长”,吃住都在这里,享受着便利的各种公共服务,乐度晚年。这是社会敬老养老的一种可喜的新探索。
有些作品聚焦各行各业涌现出的可歌可泣的时代英模及先进典型。徐艺嘉的《为祖国出征》描述的是十几年来中国航天员选拔、训练和备战出征的情形。在这个英雄的群体中,既有正式出征升空的航天员,还有一批直至退出航天队伍也未能真正出征的默默无闻的航天员。他们是事实上的“陪练”,没有获得站到聚光灯下的机会,但是他们也把自己的全部青春和热血、聪明与才智都献给了祖国的航天事业,他们的人生同样是光彩照人的。高玉昆的《永做太行一棵树》为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科技富农事业的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立传。这是一位甘愿生活在大山里的教授,朴实得如同泥土和农民的科技工作者,被人们称誉为“太行山新愚公”。作者表现了他身上的可贵精神。黄玲的《景颇山上新童话》刻画甘愿放弃都市优渥生活条件,来到景颇山创建榕树根儿童活动中心的一对夫妇。北京的80后女孩李旸和荷兰人乐安东志愿在大山深处传播文化,教景颇族孩子跳街舞,为他们“疗伤”,陪伴他们走过青春,找到人生的方向。而这些孩子,大多受到过各种不同的伤害。在这对志愿者的帮助下,他们走出了人生的阴影,找到了进取方向,融入了社会。山哈的《寻找师傅》通过对余姚一家制药厂制药师傅的寻访,揭示师傅和师徒传承是延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在这个时代,重新定义师傅,发现师傅的价值,弘扬工匠精神,不仅重要而且迫切。
李青松始终着力于生态报告创作,表现我国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新进展。《鸟道》通过叙述云南巍山一条候鸟迁徙必经道路上所发生的变化,反映人们爱鸟护鸟和生态保护、生态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他的《首草有约》生动讲述贵州兴义野生石斛采摘人的故事,表现人们对这种具有极高药用价值的草从采集到种植,从破坏自然到建设性开发利用的过程。
报告文学是文学的“轻骑兵”“侦察兵”。尤其是短篇报告文学,在迅速反映现实新人新变面前拥有“短平快”、易于传播传诵等优势。报告文学在20世纪80年代曾有过一个辉煌期,那时的作品多是中短篇,篇幅也就三五万字,但往往都能引起强烈共鸣。“中国报告”专项创作工程在倡导作家尽量写短、短写,关注现实的同时,也是在倡扬报告文学的优秀传统:用这种富于中国特色的文体,为这个时代,为正在行进中的伟大梦想的实现过程,擂鼓助威,及时发出文学强劲的声音。当今时代的巨变与新貌,需要一大批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进行描写和反映,“中国报告”或许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倡导和鼓励更多的报告文学作品写短、短写,更加注重语言的锤炼推敲、艺术修辞的运用,在有限的篇幅内传达尽可能丰富深刻的内容,从而促进中短篇报告文学的兴盛,使报告文学创作迎来新的高潮。
(作者系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