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肩负民族复兴大使命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 叶小文 2016年12月01日04:57
11月30日,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在两年前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再度从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深刻阐释文艺的地位和作用,为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指明前进方向,对广大文艺工作者寄予殷切希望。
文运同国运相牵。众所周知,近代人类的振兴始于西欧历史上一场持续200余年的文艺复兴。人文光辉带领西欧走出中世纪的蒙昧和黑暗,迎来了现代文明曙光。随后,工业革命势不可挡,西方世界迅速崛起,市场化、全球化席卷八方。今天,中华民族从未如此接近实现复兴的梦想,民族复兴需要以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需要一场新的、当代的“文艺复兴”。
文脉同国脉相连。我们离实现民族复兴的目标越来越近,再往前走,每一步都是惊心动魄的一跳,都是从量变到质变的巨大飞跃。要保持稳定、持续、良性的增长,必须保持振奋的民族精神和旺盛的创新活力,必须有文化根基和文化价值支撑。
那么,如何把握文化的根基作用?
根,维系于民族精神。无论历史多么久远、岁月如何蹉跎,无论社会怎么变革、如何转型,都不能除了根、丢了魂,都必须把根留住。文化是精神的载体,精神是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现代化则要靠民族精神的坚实支撑和强力推动。时代精神要在全民族中张扬,民族精神就要从文化的深厚积淀中重铸。
根,滋润于“慎终追远”。“慎终追远”不是“搬出祖先来说事”,而是以古鉴今,提醒大家在当下想想根、定定神,稳住脚步找到魂。“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职责,应该用独到的思想启迪、润物无声的艺术熏陶启迪人的心灵,传递向善向上的价值观。”如果说金钱、利益可以洗刷和消解人伦道德,诱使民德“变薄”,那么,“慎终追远,则民德归厚矣”,有助于积德厚德,开创民德归厚、厚德载物的新天地。
根,深扎于世道人心。“欲事立,须是心立”。当市场经济的高楼大厦遍地林立,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也要岿然耸立。“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能越走越宽广,其特色之一,就是能以“厚德”载市场经济。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文艺,牵着国运,连着国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震古烁今的伟大事业,需要坚忍不拔的伟大精神,也需要振奋人心的伟大作品。”文艺工作者唯有“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才能无愧时代,不负人民,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文艺高峰,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文艺复兴”。
(作者为本报特约评论员、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