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实验动画的意义

来源:文艺报  | 刘书亮  2016年12月05日08:46

奥斯卡·费钦格

动画《小蝌蚪找妈妈》

实验动画常常被视作一个相当高冷的词汇。有些实验动画非常难以理解,普通观众对其敬而远之,或诟病其为无聊的视觉游戏。但如果你持续关注实验动画,就会渐渐发现一片新的天地。

在动画中做实验,意味着创新与未知的精神内核。一部称得上具有实验性的作品,一定是使用了一些大众不熟悉的表意方式,从而与主流的、习惯化的、已经固定下来的叙事方法、结构和手段保有一种距离——甚至是刻意对其规避和反对。这些实验作品的意义,在于带给影像以更多的可能性。材料和技法、运动方式、造型风格、叙事、制作流程……任何一个方面都是绝佳的实验田,可以尽情开垦。相对而言,商业动画的创新往往被动而保守。趋利的目的让商业动画在表达方式上亲近大众,关心大众能接受什么,因而即使有所谓的实验,也往往是柔性的。

这里绝对不是说什么样的作品就好,什么样的作品就不好——这种价值判断缺乏有效的根据。近几年来,我一直将实验动画作为研究领域之一,似乎一直在为它发声和正名。但即使我说的有道理,也并不能说明实验动画就要比主流的商业动画更好——“好”对我来说是一个奢侈的字眼儿。我也从来没有让普通的动画观众都爱上实验动画的野心。这并不现实:你无法强迫喜欢《疯狂动物城》《小黄人大眼萌》《熊出没》的普通观众也一定同时追看那些反叛观影习惯的东西。实验动画是非主流动画的一部分,它们的陌生化与创新姿态注定不可能在短期成为主流。事实上,当大家都喜欢上某一种动画实验的时候,它也就被褪去了“实验”的非主流标签,成了主流风格的一部分。

这意味着实验动画是一个时间性的概念,要谈所谓实验性需要回到作品所处的年代才能看清其真实的样貌。譬如说,抽象动画在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是特别典型的实验动画,但今天我们能在大众视野内看到它的诸多影子,比如一些MV或者电脑上音频播放器的效果动画。如果我现在要创作一部像德国抽象动画大师奥斯卡·费钦格所做的那种图形化的抽象动画短片,它的实验意义最多体现于个人创作的尝试,因而显得没有那么纯粹。

在中国动画史上,水墨风格就曾经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实验动画。从《小蝌蚪找妈妈》到《鹬蚌相争》再到《山水情》,经典水墨动画是从技法到视觉风格的全面实验。但那只是20世纪60年代的事情。而现在,水墨也常成为商业项目策划会上和客户眼里能代表民族特色的标签,成为一种争相使用的标榜中国风的主流风格。如今的水墨已经几乎不再具有实验性。

另一个特殊的例子是虚拟现实。总体上说,虚拟现实语境下的动画影片创作,其叙事的方式还非常不稳定,固定的讲故事的“语法”尚且未知,至少没有系统性的总结。因此毫无疑问,虚拟现实作品的创作是非常具有实验性的。当然,依靠大量的(可能是过大的)媒体曝光率以及人们对技术奇观的迷恋,虚拟现实作为实验性的影像形态却占有了观众们的心,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插放智能手机的低端虚拟现实眼镜甚至已经成为超市促销时的赠品,可见它已经极大程度地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从2015年到现在,虚拟现实的火爆程度超乎想象,跳入其中的厂商如雨后春笋,随之而来的问题便是高质量的内容产品极度缺乏,人们纷纷期待着虚拟现实平台下出现有趣和成功的作品。对于始终关注着实验动画的人来说,这不能不是一件令人十分兴奋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