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创新创造 攀登文艺高峰 ——三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次全国文代会、第九次全国作代会上的重要讲话
来源:中国艺术报 | 本报评论员 2016年12月03日22:58
“优秀作品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创新创造的能力和水平。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中心环节,不断推进文艺创新、提高文艺创作质量,努力为人民创造文化杰作、为人类贡献不朽作品。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次全国文代会、第九次全国作代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了创新之于创作高质量文艺作品的关键作用,阐明了创新之于人类进步、民族文化传承、文艺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希望文艺工作者勇于创新创造,用精湛的艺术推动文化创新发展。
“新,取木也。 ”树木的长成,只有伐去旁枝,其主干方能稳固;伐去陈枝,其新芽方能茁壮,斫朽培新,以至于枝繁叶茂、树大根深,方能泽被一方水土,化育一方百姓。比之于文艺,则唯有常新,方能独秀于世界各民族文艺之林。
中国发展道路在世界各国发展中独具贡献,描绘中国发展新貌,文艺工作者使命光荣。“惟希望也,故进取。惟进取也,故曰新。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新中国成立再到改革开放至今,文艺工作者始终是感知历史新思潮、社会新风尚、生活新气象的最敏锐的神经,文艺作品更是对日新月异的现实最直观、最具体、最生动的反映。文艺工作者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发时代之先声,开社会之先风,启智慧之先河,成为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的先导,做传播中国新形象的先锋,把中国创新发展道路上取得的成果,以文艺作品的形式奉献人民、传播世界。
中华民族文化在人类文明史上独具价值,奏响中华文化新声,文艺工作者责无旁贷。“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文艺家创作了无数经典,同为创作者,今天的文艺工作者既是前辈文艺家的同道,也是他们的知音,最了解一部经典传承不息的价值在于何处,最懂得流芳百世的文艺家伟大在于何处,最能担起将先行者留下的宝贵遗产传之久远的责任,也最应致力于找寻传统与现代交汇融合的所在,完成先行者未竟的事业,缔造这个时代的经典。
文艺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优秀文艺作品在推动社会进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方面意义非凡,探索文艺创作新路,文艺工作者任重道远。“文律运周,日新其业。变则可久,通则不乏。 ”当前文艺创作还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究其原因,创新不足是重要因素。创新是文艺的生命,是文艺作品存在价值的根本凭依。重复已有模式,照搬成功经验,创作必将停滞不前,作品难以实现质的飞跃,就无法继续为人民打造优质的精神文化产品,亦无法担当引领时代风气、推动社会前进的重任。在继承传统、尊重文艺创作规律的基础上,不畏惧困难、不害怕失败,大胆尝试新题材、新内容、新形式、新手法,应成为文艺工作者永不停息的追求。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文艺工作者应该立足国家与社会,直面历史与现实,把握文艺创作规律,争当文艺创新创造之路上的“新雷” 。像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克服浮躁这个顽疾,抵制急功近利、粗制滥造,用专注的态度、敬业的精神、踏实的努力创作出更多高质量、高品位的作品;向着人类最先进的方面注目,向着人类精神世界的最深处探寻,创造出丰富多样的中国故事、中国形象、中国旋律,为世界贡献特殊的声响和色彩、展现特殊的诗情和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