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辉波:拾光者所思
来源:中华读书报 | 舒辉波 2016年12月13日15:53
因为写儿童电视剧剧本开始关注儿童文学,我是误打误撞开始儿童文学写作的,而且长期以来,我觉得自己的写作是不入流的。所以,在这里来谈“儿童文学的新潮流”有点不合时宜,不过是一个写作者的自省与所思。
我想,如果真的有这样一个潮流,我充其量也是漂浮其中的一片树叶,虽然我更想做一条逆流而上的鱼,以自己的方式游泳,去到我认为正确的地方,经历各种艰难甚至像鲑鱼那样冒着被吃掉的危险,在时间的河流里留下自己的痕迹。
其实,即便是一片落叶,也会被河流裹挟,即便是逆流而上的鱼,也会受到河流的阻力,也就是说,不管你身在何方以何种方式写作,在今天这样一个全球化地球村的时代,你或多或少都会被影响,被改变。
李东华老师谈到70后作家被前辈的光芒所遮蔽,我也有同感。我想,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这三十年来,他们一直在发光。反省我自己,无论是学养、见识还是在创作态度,甚至在沉心学习、勤奋写作上,要向前辈们学习的地方还很多。其实反过来也可以这么讲,在我们被遮蔽的同时,我们也分到了先辈们的光和热,从作品里获得滋养,并在现实文学生活中直接得到帮助和关照。
在最开始学习写作的时候,我读《草房子》,读安房直子,我记住了作者和译者的名字。2015年,因为我写儿童文学而受约参加晨光出版社的一个笔会,在香格里拉遇见了曹文轩老师和彭懿老师。我就带着当年我买来阅读和学习的儿童文学书籍请他们帮我签名。先是在文字里相识,然后在现实中相见——这是多么美妙的一种遇见啊!让我觉得写作是一件非常奇妙的事情。
我觉得这是他们给我的光和热。我们受到这么多先辈的影响,我们分得他们的光和热,同时我们也受到了世界儿童文学创作的影响。如果说将自己比喻成一棵小树的话,一个棵树的成长当然会受到阳光的影响,但是,他肯定最终不会成长为阳光,而是会按照自己的方式成长为一棵树。具体到自己,我觉得自己还是没有达到我想要去的地方,还很远,仍旧不入流。
既然如此,作为一个不入流的写作者,我该怎么办呢?
日升日落,月圆月缺,四季更迭,大自然给了我们一个节奏,同时,我们身在其中的社会和这个时代也会给我们一个节奏,我只能在这样的众多节奏和影响中尽量保持平心静气,还希望拥有属于自己的节奏。
大概因为记者出身,写作我更喜欢做一些调研。当初写《剪刀石头布》除了阅读大量国内外的抗战史料、口述实录之外,我还走访了很多当年的战场。最近三年,我写了一本儿童文学的非虚构作品《梦想是生命里的光》,在写作的过程中我自己发现了很多问题,不管是在创作态度上,还是在写作能力之外的其他能力上(包括与人交往、参与社会、思考时代等等)都有很多不足。我想,这大概是与我“田野调查”经验和学养不足有关。
另外我觉得国外的儿童文学作家在文字里呈现出来的创作态度值得我们学习,他们更真诚,更自我,更从容,也更慢一些。莫里斯·桑达克用八年时间创作了一本图画书《野兽出没的地方》,这样的创作态度值得我学习。
三十年光阴弹指一挥间,让人倍加感慨,感谢先辈们的智慧,感谢他们的探索,努力与开拓。时光会收捡一切——它多情而又决绝,它会分门别类,也许会有很多红极一时的东西永远消失,但是,它会把最好的值得传承的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