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坚守艺术理想 引领社会风尚

来源:文艺报 | 刘秀娟  2016年12月19日09:41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生动而深刻地阐述了创作者的内在修养对于艺术品质的重要性。文艺铸造灵魂,塑造人心。要承担起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使命,首先要求文艺创作者自己具有高尚的灵魂、纯净的内心,坚守艺术理想,提升人格修养,才能成为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用精湛的艺术丰富先进文化,用高尚的文艺引领社会风尚。不少作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特别强调创作者自身的态度、品格和追求,既包含希望,也提出问题,对文艺创作具有重要启发和引导作用。

深邃观察,真诚写作

总书记在讲话中明确提出,“最终决定作品分量的是创作者的态度”,希望广大作家“用博大的胸怀去拥抱时代、深邃的目光去观察现实”。作为一位报告文学作家,张雅文深切地体悟到,激励自己不停歇脚步、年过七十仍旧敢于创作大部头的动力,正是出于一位写作者对于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责任。“我要写一部关于当前青少年犯罪的报告文学作品,这不但关系每一个家庭,更关系我们国家民族的未来。”虽然有病在身,经历数次手术,但她仍激情不减,已经为新作开始奔波于各地采访。在她看来,急遽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为作家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中国故事,用作家的良心去体察、用文学的语言去记录,是时代赋予当代作家的使命。

“如何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新希望、新要求、新思想,让艺术之树长青,是历史、时代、人民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仅仅身体扎根不行,更关键的是心灵扎根、情感扎根、忠诚扎根。”作为一位煤矿行业的作家,杨佑田说,具体到我自己,就是与矿工、矿区及家属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努力做到德艺双馨,敢于担当。当下中国的煤矿正处在一个深化改革、转型升级、“去产能”的深刻大变革时代,矿工、矿区及家属群众所面对的整体环境与局部环境等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写作者要真实、深刻、温暖地揭示新时代的矿工及矿区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两个一百年”目标而努力奋斗的生动实践。

既要“修艺”,更要“养德”

随着创作实践的积累,很多作家意识到,在艺术上所能达到的高度不但需要才华的支撑,更需要写作者不断自我调整方向,加强思想和道德的修为,有意识地摒弃浮躁、功利、庸俗等思想的影响,保持创作的“初心”,始终抱有朝向“经典”的努力。

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养德和修艺是分不开的,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把崇德尚艺作为一生的功课。“德”如何养,对作家来说也是一门功课。“德在乎心。年轻时我一直认为没有独特个性艺术表现的作家不是一个真正的作家。到一定年龄后,我觉得应该补充一句:作家的大小在于心的大小。”作家储福金认为,作家的心应该融诗经楚辞等传统文化,应该融托尔斯泰等外国作家所著之经典,还应该融科技政治经济等一切自然与社会于心。“心得圆融为大,自然德在其中。创作的作品,哪怕只是一个小短篇,只是一首小诗,也会透显出深味。”

诗人傅天琳写诗40多年,仍能保持诗艺的不断精进,她称自己是从“土”里走出来的作家。“19年的务农生活塑造了我的品德,也主宰了我的一生,让我的诗歌很自然地走入生活、走进人民。”傅天琳说,她对自己的创作从不迷茫,坚持顺从本心、自然而然的诗歌创作。

在儿童文学作家薛涛看来,既然选择了文学这个行当,就要把最好的文字献给读者——这就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不断提升心灵的质量,赋予文字最伟大的灵魂。“世界上没有哪个职业比作家这个职业对灵魂的质量要求更高。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的托尔斯泰的话让我产生很大共鸣。我最大的野心就是,未来的某一天,有一个人回忆起小时候读过的一本书,还能记起当年的感动。我希望我就是这本书的作者。”

摒弃浮躁,守住本心

“我觉得一切伟大或者优秀的作品都是在一张安静书桌前写就的,不论描写的是多么喧嚣繁芜的世相,但创作者定要怀有一颗沉潜之心,逐字逐句地,写下每一行对自己的名字负责的字。”在散文作家陈蔚文看来,读者对作品的优劣“心知肚明”,作家要珍惜自己的社会形象,笔下的作品无论短长、文体,它都能体现出创作者的艺术素养、情怀以及创作者的态度。到底是为趋名逐利、讨好市场而写,还是听从内心声音、守得本心,直接决定了作品的水准。

“总书记关于坚守艺术理想的希望给了我坚持下去的信心。”作家王可心同时也是一位影视编剧,时常感受到艺术理想和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她认为,艺术是首位的,一个没有艺术分量的作品有再高的票房,也是毫无意义的,甚至是对大众的不负责任,对社会的不负责任。“我在结构每一个故事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艺术价值。在影视市场这么巨大的诱惑下,我一直没有放弃纯文学的写作,每年都有中短篇小说发表,我可以不去签那个影视合同,但是一定要把案头的小说写完,写到我满意为止。小说更能让我保持心灵的纯净。尽管纯文学的稿酬偏低,我会一直坚持写下去。为文学坚守,为纯净坚守。”王可心说。

作家安宁虽是“80后”,却已经写作16年。“写作并不能带来多少物质利益,之所以坚持,是因写作给了我源源不断的心灵的滋养和洗涤;它让我的生命变得更为纯净、饱满、从容。”在她看来,日常的生活充满了喧哗,而文学可以引领她安静下来,坦诚地面对自我,面对复杂的人性,面对这个世界的悲欢,并作出准确深刻的判断。“如果这样的判断,恰好又能影响到读者,给予他们对于生命同样丰富的体悟与发现,那么,这样的幸福便会如天空中的霞光,得以铺排和延伸。”她认为,一个写作者惟有从“小我”的体验,向更高的关乎生命、世界、哲学的层次和领域跃升的时候,创作才能真正冲破狭隘的地域或个人经历的限制,向深广的领域探求。安宁说,作为年轻作家,未来要继续“将心沉淀下去,而不是功利地将创作当成获取声名的工具,祛除媚俗与浮夸,无疑是一个创作者向德艺双馨这个看似抽象的词语迈进的重要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