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贵祥:军事文学的英雄理想
来源:文艺报 | 徐贵祥 2016年12月23日10:44
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听了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感觉提气、传神、鼓劲。我就歌唱祖国、礼赞英雄这个主题,汇报学习体会。
英雄文化是军事文学的灵魂
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歌唱祖国、礼赞英雄从来都是文艺的主题。”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读这首诗的时候我是个中学生,还不懂得“自由”是个什么概念。但几乎就在同时,我读到了一位中国人的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种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气概长期滋养着我。
2015年4月,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组织学生观看话剧《共产党宣言》,这些“90后”学生突然发现,共产党离自己并不遥远,那个放弃了荣华富贵、漂洋过海寻求真理,面对亲生儿子却不能相认、毅然走向刑场的林雨霏,就是共产党人。那句“为了我们孩子的未来”的留言,就是共产主义。共产主义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我们每一个文艺工作者,我们创作的每一个优秀作品,都是共产主义的一部分。
与这个话剧相辉映的是海军作家周志方创作的电视剧《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主人公陈志参加革命后,逐渐从迷茫中坚定了信念,通过一个个具有艺术真实的情节,人物的理想信念不仅让我们感到可敬,也感到可信。事实证明,以文学的方式讲道理,用人物携带情感,用形象承载思想,用故事传播理想信念,主旋律作品同样可以深入人心。
当代军队作家,始终紧扣英雄主题创作,英雄叙事一脉相承。武警作家王霞的《打回老家去》中,常恩多等典型人物让我们热血沸腾。空军作家张子影在谈创作体会时说:“我的父亲一生十数次调动任职,走过大半个中国,但一直让母亲为他保留初次升空作战时所佩戴的飞行员围巾,白色纺绸已经脆弱变黄,每次亮相却总令子女凝起敬重的目光。它们不仅是生命与爱情的见证,更是一名许身家国者信仰的象征。”前辈的信仰融进了当代军人的血液,注定她要写出《天亮之前》那样英雄与爱情交织、凄婉与壮丽辉映的小说。同样是写历史题材,裴指海的《往生》用作家和军人的激情对逝去英灵泣血歌唱。我第一次读这个小说很受触动,合上书卷,心里呼唤着陈傻子、大老冯……我在呼唤英雄,一如呼唤我自己作品中的梁必达、陈秋石和沈轩辕。
英雄人物就在我们的身边
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走近生活、贴近人民,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态度。”只有从生活中来,才能产生艺术的真实和美感,这是文艺创作必须遵循的规律。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徐怀中、李存葆、朱秀海、庞天舒等作家深入自卫反击一线体验生活,塑造了一批时代特色鲜明的新型战斗英雄。和平时期,一批年轻的作家也从基层生活脱颖而出。作家党益民在高原工作几十年,多次参加反恐行动和雪山救援行动。正因为如此,他的《一路格桑花》《守望天山》等作品里的人物才有血性、有坚守、接地气。作家刘静曾经出现在通信兵某部光荣榜上。长期的基层一线工作经验,为刘静提供了丰富的生活营养,创作出《戎装女人》这部表现女性军人英雄理想和侠骨柔肠的作品。张志强是从北大特招到军艺的教员,对部队缺乏感性认识。2014年他到部队代职半年,感悟生活,熟悉人物,感觉顿时不一样了,创作了长篇小说《代职》,塑造了一个时代特色鲜明的“团长”,我对这个作品的评价是“三像”:像军人,像军队作家,像军事文学。
我是从部队基层成长起来的作家,第一次认识英雄,是在1979年春天自卫反击战场上。一次炮战中,一发火箭弹落在我们炮位旁,装填手王聚华全身数处负伤,但他抱着炮弹坚持没有倒下,千钧一发之际,指导员赵蜀川大喊一声冲过来,接过炮弹,推进炮膛,按下发射手柄,炮弹呼啸出膛,避免了炮毁人亡的悲剧。英雄爆发,往往只需要半秒钟。就从这次战斗开始,我踏上了寻找英雄的文学旅途,我创作的第一篇作品,标题就是《炮兵英雄王聚华》。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第二次到前线参战,在一次战斗中,战士李军踏雷负伤,仍然坚持战斗,掩护战友撤退,他就牺牲在我眼前。那个春天,老山前线到处弥漫着英雄精神,战士们用树枝、草根和石子,营造了英雄的阵地文化。其中一副对联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图私利前线铺满黄金龟儿才去,为祖国战场遍布地雷老子我来。横批是:信仰无价。多少年来,这副对联一直萦绕在我脑海,鼓励我写好作品,写好英雄。
英雄叙事培养了新的作家群体
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人是事业发展的最关键因素。”在英雄叙事的道路上,军队作家始终辛勤耕耘。特别可喜的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一批青年作家蓬勃生长。冯骥的《火蓝刀锋》,被人称之为网络世界少年英雄狂想曲。在谈创作体会时,冯骥说,“如果有一天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我希望作品里的蒋小鱼成为年轻人的标杆和精神上的偶像。”徐彤的《风雨桥》写了一个戍边大学生的故事,主人公夏之恒随时准备战争、进行战争准备的理念不被世人理解,在我看来,正是这个“不正常”的军校大学生构建了国家的基石。同样写边关生活,董夏青青极其敏感地触摸生活的神经末梢,短篇小说《垄堆与长夜》营造了苍凉、孤寂、悠远的意境,作品看似冷峻、平淡,却放大了边防军人内心的坚守,渗透着悲天悯人的情怀……以上这几个“80后”、“90后”作家,都是军艺文学系的毕业生。
习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指出:“我国文艺事业要实现繁荣发展,就必须培养人才、发现人才、珍惜人才、凝聚人才。”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所从事的正是这样的工作。我们将以习总书记的讲话作为行动指导,继续在人才建设上努力,也恳请在座的大作家、老作家,关注、扶持军队文学人才成长,关心、爱护军艺文学系这个军队作家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