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泽安:我的鲁院同桌
来源:重庆晚报 | 刘泽安(鲁30学员) 2017年01月17日17:46
作者:刘泽安
我们鲁迅文学院第30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结业的时间是11月11日,典礼结束后,我向我两个月的鲁院同桌说,等你回到蓝蓝天空下的那个家,我要写一篇散文,题目都已经想好了:我的鲁院同桌尼玛顿珠。
尼玛顿珠咧着嘴笑了笑,迈出教室的那一霎说:发表以后记着要寄一份样报给我。
当然,当然。
直到13日的中午,我在微信里看到了尼玛顿珠发出来的几张照片,才得知他飞成都转拉萨,终于回到了日思夜想的家。
尼玛顿珠,我的鲁院同桌,第一次见面是在鲁院报到的那一天,鲁院的六楼,哦,我们住在同一层楼栋里。我出电梯,他进电梯,抬头的那一个时刻,我的心里涌出一种直觉,他是一个不同于我们这一类人的人。
我们是同学吗?我的问话是多余的。你来自什么地方?
他张开嘴,牙齿白得像云,皮肤却是褐色的,健康得如太阳一般。
我来自西藏话剧团,我们肯定是同学。
没有想过的是,我们不但是同学,开学的第一天,我们还成为了同桌。
坐在教室的第一排第一桌,真还不是什么好事,好在我俩在全国儿童文学界默默无闻,老师一般情况下不会点我们的名。老师讲课时,一点不敢造次,头埋得低低的,声音也小得跟蚊子似的,生怕被老师听见。
在教室的悄悄话中,我知道了尼玛顿珠来自西藏的牧区,真正的牧民子弟,上中学才开始学汉语,后来考上中央民族大学,学的编剧,学成后回到西藏话剧团,同时也开始了儿童文学创作,主要反映藏区少年儿童生活的小说、话剧。他强调自己创作儿童文学的目的不是走出中国,而是走在西藏的少年儿童当中,用藏语创作,争取能够影响到闭塞落后的地区,提高藏区少年儿童的素质是他的创作理想。我倒是认为,他的这份理想是崇高的,是切合实际的,更是一个为同胞而努力的最高境界。
尼玛顿珠是话剧编剧,自然就成了联欢晚会和毕业晚宴的总导演、总编剧,一个人肩上的担子可不轻,但作为同桌的我帮不上什么忙,我是一个音盲、舞盲。尼玛顿珠尽了一个导演、编剧的职责,把能唱的、能演的、能说的、能舞的同学们调动起来,使一个参差不齐、年龄大小不一、生活经历差别之大、作为作家的精神特质更是刺人的队伍集合起来,让毕业晚宴如此之让人难忘,我真为有这个同桌而骄傲。
唯一让人揪心的是运动会上,撕名牌的项目中,不知道是谁使劲太大,他直接往前扑倒在地上,前额擦破了一块皮,冒出了丝丝血珠。他本人没有去追究是谁,从操场上默默地爬起来,默默地走回宿舍,贴上一小块邦迪,就算是彻底解决了运动会的遗憾。
尼玛顿珠在同学们眼里是大哥,在我眼里是兄弟。大家在教室、食堂或者鲁院的其它地方见到他,都会点点头,叫他一声尼玛大哥。我只叫他尼玛,省略了后面两个字。不管大家怎么叫他,他都会认可,都会微微笑着,那微笑让人难以忘记。
尼玛顿珠,西藏的太阳,我的兄弟。
你用藏语写给我的扎西德勒,一直挂在我的书房中,让我的心情犹如西藏的天空那样蓝,蓝得透明透亮。
尼玛顿珠,重庆见,西藏见。
(作者单位:重庆市綦江区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