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寨的年味
来源:中国民族报 | 舒瑜 2017年02月13日09:08
我的故乡是中越边境上的一个小镇——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八寨镇。
从文山市出发去八寨,80公里的路程需要乘车走3个半小时,从水泥路到柏油路再到石头路最后变成泥土路,各种路面都要经历一番,可是沿途却有很多风景可看。沿路都有村庄,路边总有翘首等待亲人归来的老人和孩子。连片连片的油菜花,开得灿烂。路边能看到有人家在杀年猪,一派热气腾腾的景象。
中途停车稍事休息,就有小贩蜂拥而至,围车叫卖各种食品,最受欢迎的是当地特色糕点——荞酥。平坝荞酥在文山小有名气,入口即化,香酥可口。吃过之后,舌头会被染得黄黄的,小孩子们总喜欢一边吃一边把舌头伸出来互相逗乐,比比看谁的最黄。
过了平坝,路更不好走了,泥泞不堪,我们称之为“面酱路”。快要到八寨时,要连续上好几个大坡。一个大拐弯后,峰回路转,八寨就到了。
八寨的冬天总是很冷,而且非常潮湿,经常是雾雨绵绵。因此,八寨人发明了一种烤火“神器”——火笼。基本上是人手一个,老少必备。
火笼是用竹篾编成的篮子,做工精巧。里面装有一个瓦盘,瓦盘里铺上柴灰,再把烧红的炭火放进去便可拎着取暖。人坐着的时候,火笼就放在大腿下面,全身顿时暖意融融。八寨的老年人常年火笼不离身,竹篾被磨得铮亮,泛着深红色的光。虽说“小孩屁股三把火”,可是八寨的小孩提火笼也是一道景观。
在火不够旺的时候,男孩子总喜欢抡起胳膊把火笼来回甩,直到里面的炭火通红才作罢。老人总是在一边说:“好啦,好啦!火太大会把火笼烧坏的。”对孩子们来说,火笼也是一个有趣的玩具。
当然,火笼还是个体化的取暖器,一家人围坐取暖最好的还是火盆。四方的木架中间嵌着一个圆形的铁盆,在盆里铺上柴灰再加上炭火就可以一家人围坐取暖了。这时,人们喜欢在支架上烤点饵块、年糕,蘸上点调料吃,真是美味极了!小孩子总是喜欢拿着扇子把炭火扇得通红,火星四溅。直到现在,我仍然怀念那样的温暖和闲适,回想起来这也是最温暖的春节记忆吧!
更温暖的春节记忆,当然还是更有仪式感的年夜饭——铜火锅。八寨的年夜饭,吃火锅是标配。锅用红铜打制,光亮夺目,每家都有一个铜锅,它是重要的传家宝。
火锅里的菜是一层一层铺上去的,很有讲究:最下面是鸡肉,然后是粉丝、酥肉、豆腐等。吃饭之前,要先把铜火锅端到大门外献祭,大家轮流磕头,然后燃放鞭炮,再把铜火锅端到家里的神龛前献祭,献完大家才能坐下来吃。每家的年夜饭都会剩下很多菜,讲究年年有余。
大年初一不出门,一家人就围坐在一起聊天、看电视、打麻将。过年期间走在街道上,洗牌的声音此起彼伏,这也是八寨人最普遍的消遣方式。
大年初二以后,就可以择日上坟祭祖了,这是每家都很看重的,也是一次举家郊游的机会。若天气晴好,人们便带上凉卷粉到山上美餐一顿,在野外吃什么都比在家里吃可口。有人祭扫过的坟茔上都会插上坟标,表明这家人已经来过。
孩子们的春节都是在放鞭炮和烟花中度过的。我最早玩的烟花叫“迪迪精”,它像一根香柱,点燃引线后,就会喷出彩色的火花,可以拿着甩来甩去,划出一个光亮的火圈。
我大学毕业以后回老家过年,主要是为了看看爷爷。爷爷一个人住在老屋,儿孙回来过年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每次离开,爷爷都要送我们,有一次我看到他孤独的背影眼泪就下来了……
如今,爷爷已经离世,故乡似乎变得更加遥远。虽然我在梦里曾无数次地回到老屋,但很多美好却再也回不去了。
(题图为食材丰富的八寨火锅。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