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网络文学的冲击与启迪

来源:河北日报 | 周思明  2017年05月11日11:32

网络文学的崛起,使之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现象,也使整体文学创作在观念、写法、传播、阅读等方面受到较大冲击。这种冲击其实并非坏事,其对传统文学的启迪、推动与挑战,乃是中国文学进入21世纪之后发生的最大变化,也给中国文学未来的蓬勃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

网络文学的崛起,无疑是中国当代文学发展中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海量网络小说的不断涌现,虽然存在鱼龙混杂的态势,但从文化的意义上讲,的确让人们的阅读体验获得了空前拓展,并开启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全民写作的新时代。

应该看到,作为网络文学供给者的网络写作共同体,处于一种相对自由的写作状态,在不违背主流意识形态基本原则的前提下,他们可以天马行空地从事文学创作。因此,无论在思想、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有理由让人们期待会出现一些思想更新锐、形式更活泼、写法更自由的新颖之作。低门槛、低制约的网络写作,首先带来了文学作品数量的激增。有资料显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长篇小说年产量在200部左右,但2004年作家出版社联合腾讯网举办的一次网络征文大赛中,一天之内就收到长篇小说147部。另一组数字也许更加令人震撼:截至2016年底,中国作家协会共有1万余名会员,而盛大文学网号称有123万名作者,这些作者以每天1万至3万字的速度写作。随着作品点击率的不断提升,一些网络作者每月收入可达数万元,他们不仅能够以此为生,而且从中收获了巨大的成就感。

尽管网络文学近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由于其普遍缺乏传统文学的筛选机制,不可避免地出现泥沙俱下、乱象丛生的现象。正如著名作家麦家所言:网络文学目前还没有出现一个领军人物,读他们的作品,故弄玄虚的成分更多一些,与我们的民族和文化,与我们这块土地能够交融在一起的东西还太少,与读者真正实现内心交流的东西还太少。

笔者认为,网络文学作者现在亟须要做的,就是虚心汲取传统文学的思想价值和审美价值,多与我们生活的土地亲密接触,与广大的人民群众亲密接触,与几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价值诉求亲密接触。网络新媒体文学可凸显个人意志、一己情趣,但不能总是徘徊于穿越、玄幻、盗墓、后宫题材,或者小风波、小清新、小情调之类,要对国家、民族、大众、现实生活有更多的体察与涉入,要有自觉的责任与担当。

当然,传统文学也要汲取网络文学的长处。首先,网络文学作者和作品数量巨大,市场化效果显著,形成了较大的市场影响力。虽然网络文学作品良莠不齐,生产模式趋于商业化,容易一窝蜂、赶潮流,但相对于有些传统文学的“晦涩”“板滞”“不接地气”,一些优秀网络文学作品的横空出世也展现出了值得思考的发展态势。例如《琅琊榜》《芈月传》《失恋33天》《裸婚时代》等网络小说出版后,吸引了无数读者的眼球,它们改编成影视作品后,更是引来超高人气。这种网络文学读者群积累的“口碑效应”,无形中圈定了大批量的影视观众群。它们相伴相生,互为助力,不断地产生话题、收视率,从文学圈到影视圈,都引发了一波波关注与热议。

从未来发展的角度审视,网络文学的潜力的确不容小觑。这其中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数字出版,把各种文字资源集合在一个数字平台上,提供给不同的受众;二是全媒体传播,即文学向影视、戏剧、动漫、游戏等领域的衍生播散。网络文学最大的特点就是与网络共生共荣,因而在网络作家心目中,网络就是他们的文学家园。

网络文学的崛起,使之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现象,也使整体文学创作在观念、写法、传播、阅读等方面受到较大冲击。这种冲击其实并非坏事,其对传统文学的启迪、推动与挑战,乃是中国文学进入21世纪之后发生的最大变化,也给中国文学未来的蓬勃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

面对新时期不断发展变化的文学态势,传统文学应该积极面对,自我反思,自我检讨,进行一场写作的新革命。传统文学对待网络文学的态度,不能再停留在轻视、否定,或者是居高临下的接纳和认可,而应放下身段,看到网络文学的优势和力量,通过学习、借鉴弥补自身的不足和短板,转化为自身的血肉和力量。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不应进行人为的切割,而应该相互取长补短,实现价值观、审美观、创作观以及写作方式、传播方式的链接和融合,赋予彼此更多、更深、更广的历史内涵,提供给读者更多现实的、心灵的思考,使之真正具有向上、向善、向美的雅俗共赏的品质,更好地将文学推向社会,推向市场,推向人们的心灵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