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城市,可以成为中国画一个新方向

来源:解放日报 | 祝君波  2017年06月08日08:28

城市乐园(纸本水墨)毛冬华

城市候鸟(中国画)胡涛

■进入二十世纪,即便生活在大城市的中国画家,都在画他们远离的山水。这说明古老的中国画,对画家们的影响有多么的厉害,当然也说明传统是依然有生命力的

■中国毕竟进入了城市化的阶段,未来绝大多数的人口将生活在城市。人们必然关心我们这个时代的美术家是怎么认识、表现我们时代的,而美术家也应该关注自己生活的城市,将它纳入自己的笔下。时代引起笔墨技法的变化只是一个方面,而中国画表现对象的变化由山水到城市,无疑将引发画种的一场革新,可能带来中国画或者说水墨画的一场伟大变革,为受到现代化冲击面临何去何从的中国画带来新的元素、新的方向

■希望国画家或水墨画家的目光兼收山水与城市,让城市风景和人生更多展现在他们的笔下

前不久,刘海粟美术馆举办了毛冬华水墨作品展,观众云集,显然作品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这也反映了画家近年的符号和风格,以表现城市建筑和风景为对象,艺术方法依然源自传统笔墨,富有韵味,亦真亦幻。其实,毛冬华现象已不是她个人的专利,在上海、在全国,以城市生活、城市建筑为对象的画家和作品,已不是个别现象。吴冠中先生就画过水墨淋漓、色彩斑斓的城市风景。上海画家乐震文、洪健在这方面也早有探索并且很有成就。关于这方面的很多探索,也得益于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的举办,“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吸引了众多艺术家关注城市,连带思考画种的创作题材和走向。这实际上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也许当代中国画的一场伟大变革,将从这里起步并出发。

中国画为什么偏爱山水

中国画以人物、花鸟、山水三大画种为主题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了。以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为首,艺术界一般将它作为山水画的开端。历经一千年,山水伴随着艺术,也伴随着国人的生活,成为了永恒主题。说山水伴随着艺术,是说中国画认识观和艺术观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通过山水来表现,如人与自然的关系、诗(文学)与绘画的关系、人生姿态的进击或退隐等等;说山水伴随着生活,是说国人历来喜欢在家里、在公共空间悬挂山水画,与山水为伴而生活。身在闹市,心想自然,或者心烦意乱,寄情山水,山水画与山水诗,一直是文人抒发情怀的主题,或者说也一直是他们寄托灵魂的所在。

笔者一直在想,隋朝有了第一幅山水《游春图》以后,在不久的宋朝,又出现了表现城市生活的《清明上河图》,说明中国人也同时具有绘制城市风景的能力,但中国画家又为什么未将城市风景作为一个专题形成独立的画种呢?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以笔者的分析,不是技巧达不到,而是艺术观念和环境的限制。一是中国画家把中国画往表意、表情方向发展了,把情景交融、气韵生动、诗画合一作为一种追求,山水画形不实、形不真不重要,关键要画出人的心境。不仅如此,中国人画花鸟也要达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境界,要画出松、竹、梅的象征性品格,画出梅兰竹菊的气韵。二是中国与欧洲不同,长期以来是个农业社会、多山的国度。我国三分之二的面积为山地,而南宋以来文人荟萃、画派频出的江南以及苏浙皖等地,大多也开门见山。不仅如此,中国人还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传统,就是一生要多次游历,近代如刘海粟先生还十上黄山,以山为师,以山为表现对象,以山寄托自己的灵魂。而欧洲不同,它与中国相仿的面积,却分成了几十个国家,城市化进程比我们深入得多、普遍得多。不同的艺术观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使欧洲出现了发达的风景画,以表现城市生活和城市的主角——人。而进入二十世纪,即便生活在大城市的中国画家,都在画他们远离的山水。这说明古老的中国画,对画家们的影响有多么的厉害,当然也说明传统是依然有生命力的。

把笔墨引向城市是一种必然

显然,艺术非科学,无法用合理性、科学性去要求画家、检验画作。艺术允许想象、超尘脱俗,发展到当代艺术,时空颠倒、荒诞可笑皆在情理之中。但笔者以为,中国毕竟进入了城市化的阶段,未来绝大多数的人口将生活在城市,城市的人文与生态景观将是呈现社会发展进步的最多元丰富的舞台。这样说,并不意味着画家从山水中撤回身姿,而是在传承发扬中国画讲求意境、神韵等文化审美优势的基础上,提倡画家们对时下最频繁接触的城市生活场景和现实人生同样投以炽热的目光。中国画家的笔墨人生并不仅仅囿于山水,事实上,当下还有画家像四高僧那样生活在山区古寺,过着青灯黄卷的生活吗?还有诗人像陶渊明自己下地耕种,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吗?有恐怕也是极少数、极个别、并不自然的。

画家们生活在城市,享受着城市的文明,如果依然弃城市而不见,无视城市,远离生活,那么,笔下画的山区、山水,只怕是有山水的形,而无古人山水的意、趣、情、韵了吧。

所以,笔者认为“毛冬华现象”是一种自然、必然的反映。也许画家本人并没有意识到她在开创一种新境界,将中国画引向城市、引向城市风景、引向城市生活。这是一个城市化的时代,人们(受众)必然关心我们这个时代的美术家是怎么认识、表现我们时代的,而美术家也应该关注自己生活的城市,将它纳入自己的笔下。

既然世博会已发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倡议,提出了人类未来的生活形态和方向,美术家有什么理由要脱离时代、脱离眼前的生活呢?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一直倡导艺术家关注生活,到工厂、到农村,经历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巨大进步后,未来国人的主要生活空间将是城市和城镇,而社会的主体——人就生活在这样的空间里。

石涛说过“笔墨当随时代”,实际上也是说中国画当随时代。形势比人强,时代引起笔墨技法的变化只是一个方面,而中国画表现对象的变化由山水到城市,无疑将引发画种的一场革新,可能带来中国画或者说水墨画的一场伟大变革,为受到现代化冲击面临何去何从的中国画带来新的元素、新的方向。因为它将使国画家的思维方式、表现方式来一次颠覆性的变化,为社会呈现中国画崭新的面貌。这种变化,或许正是近一两百年来大家都在思考、期待的那种变化。

希望国画家或水墨画家的目光兼收山水与城市,让城市风景和人生更多展现在他们的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