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在洛阳开幕
来源:文艺报 | 2017年06月16日07:25
新安函谷关
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
当今,“一带一路”已成为沿线国家和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新平台。丝路沿线大量珍贵的文化遗产,成为实现这一国家战略的重要文化基石。
6月10日,由国家文物局、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河南省文物局、洛阳市人民政府承办的2017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在洛阳拉开帷幕。作为华夏文明发源地之一的洛阳,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城市,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历史上更是先后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2014年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正式将我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跨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到目前为止,洛阳世界文化遗产总数为6个,包含了龙门石窟、含嘉仓遗址、回洛仓遗址、汉魏洛阳城遗址、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新安函谷关遗址。
作为河南最早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龙门石窟,始于北魏盛于唐朝,建造时间达400余年。石窟中保留着大量宗教、建筑、书法、舞蹈、服饰、美术等方面的实物史料,折射出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时尚。近年来,龙门石窟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开放看经寺,让游客进入洞窟,近距离参观、欣赏石刻,从而得到艺术的熏陶和美的享受。通过这种方式,让龙门石窟的文化精髓有机融入现代生活,弘扬其所蕴含的深邃历史文明。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文化遗产活起来,让文化遗产展现新的时代魅力。同时,龙门石窟景区主动融入互联网,积极拥抱互联网,以“互联网+”为载体,使古老的龙门“活”起来。
定鼎门始建于隋朝,定鼎门遗址博物馆是隋唐洛阳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隋唐洛阳城“一区”、 “一轴”和“两坊”、 “一街”保护展示工程正加快推进。昔日的定鼎门城楼早已被淹没在历史长河中,如今的定鼎门遗址公园已成为市民休闲的“后花园”。
作为曾经繁华的商驿枢纽,新安函谷关可谓丝绸之路的第一关,无论其作为军事设施、关卡还是驿站,对丝绸之路的形成、发展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自然见证了丝路的繁荣与兴盛。如今,关楼遗址、关墙遗址、阙台遗址、建筑基址、古道遗址、长墙遗址等汉代关隘建筑遗址都有完整保存。
从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前的骆驼蹄印,到洛阳博物馆馆藏的东罗马金币、波斯银币、胡人俑,从汉魏故城永宁寺残缺而精美的泥塑像,到新安函谷关的关字瓦当、阙台、古道……历经2000年,丝绸之路留给洛阳的文化遗产依然光芒四射,吸引着公众探究这条横亘在亚欧大陆的文明交汇之路。 (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