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中华读书报月度好书榜(20种)
来源:中华读书报 | 2017年06月21日13:28
1.《家国天下——现代中国的个人、国家与世界认同》,许纪霖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2月第一版,55.00元
本书开篇,许纪霖教授借用查尔斯·泰勒《现代性中的社会想象》中所提出的“大脱嵌”概念,来阐释由“家国天下”至“现代中国”的复杂历程。晚清民初发生的“大脱嵌”导致了国人严重的认同危机:一是以政治秩序为核心的共同体认同方面的危机,一是以心灵秩序为中心的精神价值认同方面的危机。在书中,作者梳理了古代中国的“中国”认同、近代民族主义思潮中的国家认同、民初的国家建构及其失败、国家建构中“寻求富强”与“寻求文明”之争等等,最后,作者设计出“新天下主义”的认同模式,用来解决国家认同这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作者认为,“大脱嵌”之后,终究需要一场“再嵌化”:“自我要置于新的家国天下秩序中来重新理解,而家国天下也在自我的形塑过程中得以重新建构。”
2.《醉酒的植物学家:创造了世界名酒的植物》,[美]艾米·斯图尔特著,刘夙译,商务印书馆2017年1月第一版,65.00元
清酒始于米粒,苏格兰威士忌源于大麦,特基拉来自龙舌兰,朗姆酒酿自甘蔗,而波本酒出自玉米……在《醉酒的植物学家》中,畅销书作家、园艺达人艾米·斯图尔特详述了人类在历史上是如何把植物转化为各种酒饮的。不止如此,酒瓶里可不是只有纯酒精,斯图尔特在书中还梳理了用于为酒调味的各种植物原料——芳草、香料、水果、坚果、树皮、根茎和花卉等等。最后还介绍了若干可作为鸡尾酒辅料和装饰物的植物。这部融合了酒文化和植物学知识的作品散发出迷人的气息:人类在酿造酒饮方面表现出的才智和激情令人叹为观止,作者在植物学、化学、历史文化诸方面的博学让人叹服,而书中穿插的调酒配方和植物种植诀窍则让人按捺不住一试身手的冲动。
3.《伯希和传》,[法]菲利普·弗朗德兰著,一梧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1月第一版,48.00元
曾经,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说到敦煌文物、经卷外流,法国人伯希和是越不过去的名字。他是殖民者?强盗?文物贩子?这本出自法国作者之手的传记希望呈现这位有争议历史人物的不同侧面——他到中国的前因后果、对东方文化的热衷、对敦煌经卷整理研究的贡献以及在特定历史背景和东西方交流不对等的前提下,其所作所为的某种“必然性”。作者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史料,走访伯希和的同行和学生,随着研究的深入,伯希和的多面性愈发凸显,也激发作者的研究和写作热情。这不能算是一部完美传记,作者并非汉学学术中人,对伯希和的考古发现、学术成就发掘有限,但这仍是时下难得的、让读者走近这位历史人物的文本,特别是在国内伯希和著述出版颇多,传记欠奉的情况下。
4.《小说课》,毕飞宇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年1月第一版,38.00元
茅盾文学奖得主毕飞宇新作《小说课》是其首部文学讲稿,辑录了作者在南京大学等高校与学生谈小说的课堂实录,所谈论的小说皆为古今中外名著经典。在《小说课》中,毕飞宇拥有双重身份:写作者与阅读者。他说:“阅读是需要才华的,阅读的才华就是写作的才华。”作为一位有着三十多年小说创作经验、尝试过多种小说创作技巧的作家,面对那些我们从儿时就熟知甚至熟读的作品时,毕飞宇总能读出别样的精彩。毕飞宇认为,小说家最重要的能力是直觉,最典型的职业特征是相信虚构。直觉引领着毕飞宇抵达了逻辑无法抵达的地方,虚构引领着毕飞宇——也引领着我们——抵达了现实无法抵达的地方。《小说课》照亮了文学经典那些幽暗的角落,也照亮了虚构与直觉,带着我们完成了一次对理性思维与现实世界的突围。
5.《毒木圣经》,[美]芭芭拉·金索沃著,张竝译,南海出版公司2017年3月第一版,59.00元
这是美国作家芭芭拉·金索沃十几年前的作品,也是她的长篇小说代表作。这部作品以细密的小说语言和激荡人心的情感流动讲述了一个关于漂泊、成长、爱和不确定的史诗般的故事——一位美国牧师带领妻女前往非洲大陆,他们怀揣生活的悬念和更多的梦想,却被现实泼了一盆冷水。想要救赎新大陆的人们,面临着自我心灵的迷失和找寻。书中着重刻画了几位女性形象,对她们各自的人生历程有动人描绘。对于人性的深入发掘,对于女性内心世界的把握,尤为到位。这部作品当年在美国一问世即获颇多好评。“我相信自己在这本书里兑现了和读者的契约。我希望每个读者都能从《毒木圣经》中汲取并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东西,愿它赋予你强大的力量,沿着自己选择的道路前行。”作者这样说。
6.《家与孝:从中西间视野看》,张祥龙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7年1月第一版,39.00元
这是一部带有中西比较意味的哲学、伦理学著作,集结了张祥龙近年来谈及“家与孝”话题的文章。作为国内专事中西方哲学比较研究的学者,张祥龙有着中西方哲学素养和看待问题的独特视角,在书中,他从克尔恺郭尔、海德格尔谈到中国儒家思想,从家庭、孝道论及人性内涵,进而触及对中西哲学思想和伦理的深层思考。
7.《对于历史,科学家有话说:20世纪中国科学界的人与事》,熊卫民著,东方出版社2017年3月第一版,52.00元
“相比人文知识分子,科技知识分子人数更多,是现代知识分子的主体。他们经历了跌宕起伏的二十世纪,也有很多五味杂陈的往事……但很少有科技知识分子来书写自己的故事……”正因此,通过访谈记录他们的经历、见闻和见识就特别有意义。熊卫民教授十余年来访谈了郑哲敏、沈善炯、邹承鲁等科学家,以及巴延年、薛攀皋等科技管理干部,为极尽坎坷的20世纪中国科技发展史留下了真实、生动的记录。对于当代中国史和知识分子研究,本书都提供了重要的补益。
8.《从投票到暴力:民主化和民族主义冲突》,[美]杰克·斯奈德著,吴强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7年1月第一版,65.00元
“冷战”结束后,人们信心满满地宣称促进民主的传播能带来稳定与和平,然而战火和冲突、流血和屠戮依然持续不断。为什么民主化常常导致民族主义冲突?为什么有时冲突又没有发生?本书深入研究了民族主义的四个经典案例:曾处于历史转折点上的德国、英国、法国和塞尔维亚。得出的结论是:民族主义狂热和族群暴力并非源于敌意文化间的“古老仇恨”,而是由于精英阶层为维持现有统治秩序所做的冒险决定。作者据此给出了避免民族主义冲突的建议。
9.《妮萨:一名昆族女子的生活与心声》,[美]玛乔丽·肖斯塔克著,杨志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1月第一版,65.00元
1969年,新婚的美国女子玛乔丽·肖斯塔克跟随丈夫前往非洲喀拉哈里沙漠调查采集狩猎部落的昆人,结识了昆人女性妮萨,并对后者作了深入访谈。由于妮萨人生经历丰富,又有讲故事的天分,玛乔丽得以深度了解昆人社会,了解昆人(尤其是女性)的生活。玛乔丽据此写出的这本书不但被人类学界奉为经典,而且如小说般好看,受到普通读者追捧。中译本译笔精良,堪称锦上添花。
10.《日本早期的亚洲主义》,[日]狭间直树著,张雯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2月第一版,59.00元
近代日本曾高唱亚洲主义(以及其他名目的亚洲论),是广为人知的事情。所谓亚洲主义,包含了亚洲(东亚,特别是中日)联合以与欧洲相对抗的意思。从明治初年到1945年日本战败,亚洲主义经历了复杂的演变,到最后已成为日本军国主义的帮凶。以研治中国近代史知名的日本学者狭间直树在书中梳理了日本“亚洲主义”的早期历史,填补了相关研究的空白,对我们认识日本近代史、中日关系史均具参考价值。
11.《诗的八堂课》,江弱水著,商务印书馆2017年1月第一版,34.00元
江弱水此书以系列讲座的形式,征引古今中外的诗作与诗论,来展开别开生面的关于诗的讨论:第一课“博弈”讲诗的发生学,第二至四课“滋味”“声文”“肌理”分别从味觉、听觉和触觉来讲诗的鉴赏论,其余各课“玄思”“情色”“乡愁”“死亡”则涉及诗的四个常见主题。作者集才子与学人于一身,融中西诗学于一炉,为我们奉献的这本小书堪称美不胜收,诱引我们初窥诗学的堂奥。
12.《蒐书记》,辛德勇著,九州出版社2017年1月第一版,68.00元
历史学者辛德勇教授因读书爱书而大量买书藏书,在爱书人的圈子内“小有名气”。他曾就此写文章,做讲座,与读者分享买书、藏书、读书的经历和体会,本书即是这些文字的第一次结集。全书分为“访书偶记”“得书东洋”“藏书杂谈”“读书忆旧”四辑。有趣的买书故事、相关的经验之谈、关于古籍的专业知识……相信都是爱书人感兴趣的。
13.《佛罗伦萨的神女》,[英]萨曼·鲁西迪著,刘凯芳译,北京燕山出版社2017年1月第一版,45.00元
对于印度裔英国作家鲁西迪来说,瑰丽的想象力、宏大的时空背景和文化意涵,跨越文学、历史、宗教的故事架构与人物塑造,是贯穿其写作过程的特质,这些特质在《佛罗伦萨的神女》中同样显现。在这部长篇中,古今、东西、不同历史事件、文化背景和宗教渊源被有机融合,复杂离奇带些魔幻色彩的故事被娓娓道来,是对阅读的某种挑战,也是对那些心怀期待的读者的一种慰藉。
14.《试刊号》,[意]翁贝托·埃科著,魏怡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7年1月第一版,38.00元
“百科全书式”意大利作家埃科的最后一部小说,讲述了一个上世纪九十年代发生在意大利的办报故事。作品中对现代媒体进行了深刻、犀利的透视,对于今天媒体人(特别是纸媒)有着某种无心插柳的预言和启示意义。历史、政治、悬疑,这些类型小说的某些形式在这部长篇中或多或少有所流露,在埃科的诸多厚重大作中,这部作品还算可读性较强。
15.《守夜人:余光中诗歌自选集》(中英对照),余光中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7年3月第一版,35.00元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余光中先生写诗六十多年,成诗一千多首。本书是其诗歌自选集,选诗八十多首。其英译亦由作者亲自操刀——并不是完全的“直译”“硬译”,而是采“遗其面貌,保其精神”的译法,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创作。在两种语言里,我们得以再度领略余光中诗歌中的汉魂唐魄、深情款款。
16.《人民的名义》,周梅森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7年1月第一版,46.90元
著名作家周梅森时隔八年,再次推出当代大型反腐题材鸿篇巨制。这部在新形势下创作的反腐作品,艺术再现了当前党和国家反腐征程的惊心动魄,深情讴歌了反腐斗士的坚定信仰和无畏勇气,并最终揭示出党的领导干部应如何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这一宏大的政治主题,其格局之宏大、情节之生动,在同类作品中堪称罕见。
17.《北京路亚记:一个钓鱼人的自然档案》,王铮、王松著,姜辛摄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年12月第一版,58.00 元
路亚(Lure),即假饵钓鱼,是用模仿弱小生物的假鱼饵引发大鱼攻击的一种钓鱼方法。作者在两年时间里,游钓了北京永定河、潮白河、拒马河、泃河四大流域。本书讲述了作者的路亚经历,记录了游钓过程所见的地质水情、植被动物,也反映了北京水资源和鱼类资源的现状,以唤起人们对北京水环境和生态保护的关注。本书有趣、有料,也非常有意义。
18.《第三极的馈赠》,[美]乔治·夏勒著,黄悦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7年1月第一版,49.00元
这是一部建立在长期(三十多年)田野调查基础上、深入考察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动植物分布、动物保护等情况的博物学手记。作者是有着世界声誉的美国博物学家乔治·夏勒,他为寻找藏羚羊的踪迹,足迹遍及青藏高原,书中也写到作者在巴基斯坦、印度、坦桑尼亚等国的考察经历,其中甘苦构成这位博物学家的难忘记忆和重要的研究体验。
19.《海底隧道》,杨志军著,人民文学出版社、天天出版社2017年1月第一版,20.00元
男孩儿圆圆在乡下海边发现了一个山洞,据说这是可以通向彼岸的海底隧道的入口。从这条神秘隧道出发,他逐渐发现了父母、姐姐、张老师隐藏的秘密。他的探索让坚毅的成长、伟大的奉献与温暖的感恩,以新颖的视角缓缓呈现。这部少儿长篇小说揭示了在充满疑惑与烦恼的成长途中,成就坚强和善良的秘密。
20.《国富论(少儿彩绘版)》,李晓鹏著,王滢绘,接力出版社2017年1月第一版,68.00元
《国富论》是一本将经济学、哲学、历史、政治理论和实践计划奇怪地混合在一起的书,一本由有着高深学问和明敏见识的人所写的书。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但原著艰深难懂,令人望而生畏。本书在准确传达原著内容的基础上,让人物与思想都活了起来,读来引人入胜。让孩子走进经典,正是本书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