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现代水墨: 历经沧桑歌盛世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 钱晓鸣 2017年06月22日07:32
戏雪 林湖奎
夜香港 王秋童
在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来临之际,从香港到北京,都有庆祝画展分别在两地举办。一脉相承的中华文化血脉把香港和内地紧紧相连。回眸水墨画在香港的百年发展历程,特别是近20年的繁荣发展,更令人感叹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强大的生命力。香港现代水墨艺术的发展,则鲜明地体现了古老中华艺术的现代转型之路。“水墨艺术”这个词的出现就是传统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结合的产物。
水墨画承载着中华文化坚韧基因
如果回望香港百年殖民史,不禁会发现:内地不少艺术家只是作为怡情养性的中国书画,在香港殖民地背景下竟然还有更深的内涵,那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播和坚守。
可以说香港百年殖民史中,水墨画从来不缺乏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和精神。特别是由于战乱和时代的变迁,大批优秀的中国画家不断地来到香港,有力地促进了香港水墨艺术的发展。同时,内地特别是广东中国画艺术的发展始终给予香港艺术源源不断的影响,而香港开放的环境也为内地的艺术发展不断带来新的国际资讯和新的创作观念,促进了传统中国画艺术向现代转型。
19世纪末20世纪初,满清垮台前,香港是革命家的避难所;满清垮台后,香港又成了保皇党的首选避难所,由此在中国画艺术上也形成了保守与革新的矛盾,但在传播中华文化上,革命党和保皇党却是一致的。在中国画创作上就形成了岭南派和传统派的区别,并产生了一场延续至今的学术争论。
20世纪前50年,香港水墨画艺术主要是受岭南派艺术家的影响。香港艺术馆原总馆长朱锦鸾认为:香港早期的书画活动和邻近广东的书画活动一脉相连。晚清时期,响应民主革命号召,先后到港从事革命宣传工作的文艺界人士,利用香港相对开放的言论空间,出版报纸、杂志,争取舆论空间,鼓吹革命,以此地为推翻满清政权的基地。民国初期在港从事书画活动的传统国粹派与新国画派相容并存。
从1937年到1941年间,寄寓香港的书画家包括广州两个主要的艺术体群:中国画研究会和岭南画派的成员。中国画研究会旨在维护中国画的笔墨传统,而岭南画派的中心人物高剑父则以革新中国画为己任。二战前,各派书画在香港活动非常频繁,他们组织画会、绘画班或书法讲座,也经常举办书画展览,而文人雅集也是他们经常举办的文艺活动之一,对当时文化起点不高的香港来说,带来了长足的发展。
中国画在香港发展良好势头,却因日本入侵中断,直到抗战胜利才逐渐恢复。
立足传统放眼世界的香港现代水墨
从20世纪50年代起,香港有了以香港命名的美术组织。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香港美术设施的建设以及富有中华民族、香港地域身份认同的艺术家定居、任教,香港风格的艺术开始得以探索。特别是王己千1956年参与创办新亚书院艺术系,并于20世纪60年代出任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主任。王己千邀请著名旅法现代派画家朱德群来香港讲学、办展,聘请吕寿琨等任教,对香港本土艺术人才的培养做出重要贡献。吕寿琨当年的学生中就包括香港现代水墨名家王无邪等。吕寿琨还与其学生弟子共同组织成立了元道画会等学术创作机构,倡导用中国画传统艺术结合西画。
20世纪70年代,台湾画家刘国松受聘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移居香港,刘国松先后开设的“现代水墨画”课程和“现代水墨画文凭课程”,为推动香港本土的现代水墨画发展培养了基础人才,由此诞生了“现代水墨画展”和“现代水墨画协会”。刘国松先后提出了“革毛笔、宣纸的命”等现代水墨技法创新宣言并发展了一系列现代水墨技法,不仅对香港而且对内地画坛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香港水墨画具有自主创新特色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一批大师级人物如林风眠移居香港,其他如吴冠中等也经常到香港讲学、办展,香港对现代水墨的整体认识又有了新的高度。特别是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以后,吴冠中多次到香港写生讲学,并于1998年在香港举办盛大的回顾展。
香港回归后,以此为契机,多种重大水墨展览相继启动。1998年,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经文化部批复,由深圳市政府主办、深圳画院等专业艺术机构承办启动。这是常设性、国际性大型水墨活动,旨在弘扬水墨画艺术传统,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该展览所倡导的新水墨运动,对香港现代水墨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香港的开放和探索也为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注入了新的学术命题和创作活力。例如在深圳展览中有一个单元是“设计水墨”,这个概念就是香港老画家王无邪提出和使用的。2009年,香港美术界开始筹办的“港水·港墨”现代水墨展,并于2011年在中国美术馆、香港大会堂分别举办了第一届“港水·港墨”展览,展示出香港现代水墨的整体实力。出生于香港的中国美协原书记处书记、深圳文联原主席董小明,是第一届“港水·港墨”展的策展人。董小明谈道,这个展览的筹备历时近两年,参展画家尽情投入,对自身和香港水墨画进行审时度势的思考和认识,从艺术观念至表现技艺展开多层面的交流和切磋,在作品创作上进行精益求精的探索和实践。全过程成为现时香港画界一次注重专业学术且务实求真的艺术活动。他说,展览的策划其实是参展画家共同完成的。展览命题“港水·港墨”也出自参展画家。从中能感受到香港水墨画家对城市的爱,对自身从事的水墨画艺术的真挚情感。“具有自主创新特色的香港水墨画,无疑是当代水墨画进程中独具一格、富有活力的组成部分。香港美术应作为中国美术发展版图中的重要内容而得到关注。”
香港水墨画发展的生生不息之态
香港水墨画家已经成为一支独具特色的创作队伍。他们立足传统、面向世界,勇于创新、富有生气,其作品具有鲜明的地域风格,体现了香港回归20年来港人与内地的文化精神联系和健康多元的文化自信。董小明以“港水·港墨”展为例说:此展览至今已举办了两次,参展画家从9位增加到26位。第二次展承载着香港水墨画更加丰硕的成果与大家见面。展览展出26位画家的水墨作品,都是近年新作。相比首届展览,阵容大大增强,几代水墨画家济济一堂;创作的题材更加丰富,涵盖了山水、花鸟、人物和都市景观;表现形式风格多样,有继承岭南画派等水墨传统的创新之作,有融合西洋绘画乃至设计装饰艺术的现代水墨,也有兼收并蓄、独辟蹊径的新水墨作品。多位为人熟悉的知名画家的作品,呈现出更加鲜明的个人面貌和日臻精湛的表现技巧,其中不乏近年在画坛屡获殊荣的力作精品,标志着香港水墨创作的新水平。一批新进水墨青年的作品,以其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艺术观念融入水墨创作,成为展览中一道清新的风景,也预示着香港水墨发展的生生不息之态。他表示,自首届展览以来,愈来愈多香港画家参与了探索传统水墨画的现代性,致力打造具有香港特色的水墨艺术的创作实践。“传承与革新”这一共同的理念,让水墨画家们携手同行,并成立了专业学术团体——中国画学会(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