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古桦:玫瑰花开,记忆珍藏

来源:中国作家网 | 古桦  2017年07月25日13:56

第一目见“玫瑰庄园”,便不由自主联想:绿叶映衬下的娇艳欲滴、火热的玫瑰,虽有尖锐之刺,但仍让人对它爱得欲罢不能。种有满园玫瑰的庄园之主该是一位多么有情调的人啊。“玫瑰庄园”该如美好恬静、与世无争的桃花源。但,乱世之中,安有可避之处?庄园外的百姓日日承受战争、饥饿、疾病等身体发肤之苦;庄园内的祖父、祖母们忍受的是壮志难酬、寂寞空虚、意志逐灭等精神之苦。作者笔下的“玫瑰庄园”不是陶渊明笔下生活怡然自乐的桃花源,它凝聚了众多人的痛苦,是动荡战乱的见证者,它是属于那个时代的记忆。

在诗集中,“玫瑰”是独特的意象。玫瑰不是娇弱之花,它生存力强,具有坚韧的品性。诗集中以“玫瑰”喻五位女性,她们有的是贤良淑德的大户小姐、有的是浅唱昆曲的戏子、有的是委身妓院的娼妓、有的是接受新式教育的学生……她们存于乱世,命途多舛,却仍然坚持与其抗争,这不正如“玫瑰”一般坚韧吗?

作者“搭上时间的长梯”,漫步“落花遍布的小径”,走过凉气逼人的后厢房,于烛光摇曳、烟雾飘缭之中,仿佛目睹五位祖母因一朵花败而落泪,因燕子南飞而怅然无措,因未得到爱情而后悔悲伤……五位祖母憧憬爱情而嫁给祖父,谁知却坠入了封建传统的囹圄:“玫瑰易逝,美人易老,爱情按部就班”(《秋夜》),“幻觉的爱情/在庄园阴影间更加泛滥,像井中歌声”。一入庄园,身体便失去了自由,“鸟羽上有生命的司南,她的生活没有方向”(《鸟》),鸟儿可凭翅膀飞向他处,而祖母只能在庄园内望眼欲穿。祖母无法像众多接受了新式教育的女子一般,对侵略者奋起反抗、参加游行,任由自己的一腔热血被守旧的庄园日渐消磨。“从省城到小镇,从学生到姨娘”(《夏日》),所谓理想,书籍、诗歌、远方,理想与信仰“固执而坚硬,一寸一寸刺痛她肉体”(《册页》)。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年少时的激情湮灭、理想破灭,“你瘦弱的身体停留着大海与翅膀,波涛与/飞翔,无法适应庄园的幽闭”(《悬梁》),从洋学生沦为姨太太的巨大落差感,使祖母痛苦不堪,最终只能选择用“杉木横梁/与绸都丝帛结束命运”(《悬梁》)。出身戏子的祖母,舍弃了江南水乡的温柔,来到巴蜀之地,“窒闷于姨太太的身份/生活布满感伤的倒刺”(《戏》),在寒夜甩动轻盈的水袖,朱唇轻启唱出悲婉的调子,她怀念“春天的师兄”、“戏里的人生”,渴望幸福美满的生活,而现实偏偏相反,“她用苏州的丝绸来了结一生”。出身为娼妓的祖母,用“幼小的身体来承担耻辱与悲伤”《镇,院》,被祖父赎身后,她只想安分守己地做一名贤淑女子。本以为来到玫瑰庄园,不用像过去需要谄媚、奉承他人,不用再忍受侮辱,战争胜利后,因身为地主的姨太太,她“转身成为/顽固不化的敌人,挂牌游街,高帽破鞋”《镇,院》,娼妓的阴影萦绕在她心头,始终无法摆脱。

玫瑰庄园中的五位如花似玉的祖母,她们的孤独、苦难、惆怅,她们坎坷的宿命与单调的青春被玫瑰庄园收藏,载入庄园史册。五位祖母出身各异,从事的职业不同,她们代表了近代中国历史上的一部分女性,她们有共同的辛酸与苦楚:一方面面临国破家亡、饥饿、疾病,艰难地生活着,另一方面因性别歧视,封建家长制度的束缚,失去了追逐自由的权利,窒息在孤独、枯燥的生活中,承受着巨大的精神痛苦。从这个角度看,《玫瑰庄园》宛如一曲悲悯近代中国女性的哀歌。

玫瑰又象征着祖父的远大志向,“半座庭院柔光,照亮一颗心,他的忧心/似蛛网,书卷中红袖,一院玫瑰抱负”(《玫瑰》)。我的祖父曾经是留学西洋的青年才俊,他怀揣救国理想,学习国外先进知识,渴望回国实现自己的志愿:“洋文、眼镜、白西装和救国理想”(《红尘,镇》),谁又曾想到却化作“一个晦暗的梦”(《红尘,镇》)。“潮湿的地图溢出祖国的残缺”,“人间掺满倭寇铁蹄带来的沧桑”(《奔》),“祖父读报中灾难国度节节败退的新闻”(《泪水》),国内局势动荡不安,书生的用武之地在何处?怀疑、迷惘、矛盾、痛苦、绝望重重地压在祖父心上。或许正是这一切浇灭了祖父的满腔热情,最终他选择龟缩在远离尘世的玫瑰庄园,用鸦片、酒精和女人麻痹自己,他娶了五房姨太太,给得了她们物质生活,除了爱情。“吸大烟、嫖娼,袖间红尘、怀里乳房/美酒,古怪的思想,不适时宜的忧伤”(《红尘,镇》),渐渐地,他沉迷于颓废的生活,成为了自己曾经厌恶的乡绅地主。祖父种下满园的玫瑰,闲时散步其间,娇嫩刺眼的玫瑰,许是祖父对留洋生活的追忆,又许是防止自己沉醉鸦片乡与温柔乡时用以提醒——救国之理想不可忘。祖父辜负了满腹学识,辜负了五位红颜,辜负了国家,但我却对他恨不起来,我只同情、心疼、可惜他罢了。因为“我知道有一朵玫瑰在他身体里苏醒/他用尽一生的努力,它还是凋零”(《祖父》)。

诗集中祖父的形象十分有代表性,近代中国的许多青年人如祖父一般,年轻时凭一腔热忱出国留学,渴望学成归来,报效祖国。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给他们的心灵以重击,幻想破灭的苦闷,面对现实的迷茫,内心的摇摆与软弱使他们没有勇气去用死亡结束自己的生命。有古语“百无一用是书生”,尤其是乱世,他们选择委身于烟馆酒巷、妓馆宅院,不问世事,苟延残喘地活着。不过,也有一部分青年人如二祖父一样,无法默默忍耐,“他不适应庄园生活的守旧与压抑”,“他能清晰感受战火焚烧的疼痛”(《奔》),“他站在拱廊诵读革命,来自德国的理想/像火光,在光中认清幸福与生命意义”(《二祖父》);于是他投身拯救祖国的战争中,“你渺小的身体奔突着祖国,有你的/向往、热爱、责任,构成时代的见证”(《异乡》)。

作者围绕玫瑰庄园的叙述并非单纯的思乡忆人、悲春伤秋,漫步在守旧的庄园之中,眼望荒草与枯花,昔日清澈的流水已枯竭,留下黄色坚硬的泥土,燕啾莺啼早已销声匿迹,秋夜祖母们的“清辉玉臂”、“香雾云鬟”……这一切场景勾起了回忆。时钟从中国近代一直向前缓缓推进,抗战、土改、三年大饥荒……祖父祖母们所一一经历的,正是整个国家发展的历史。诗集表面上叙述庄园内的人与事,实际上投影出了整个时代的变化。“战火在远方/燃烧,似枝头的残花,漆黑、溃烂/人间掺满倭寇铁蹄带来的沧桑”(《奔》),侵略者踏在祖国的每一寸土地,正如狠狠踏在人们心上。“百姓种豆种瓜,收麦割禾,贫瘠大地”抗战期间人民的生活困苦不堪。“他被戴上高帽子,背后跟着群梦游似的/人群举手高喊敲锣打鼓广播”(《诉》),“批判,被拆门楣的石头,混杂恐惧的记忆/暴虐地抽打二十年的岁月,他跪着,等待/棍棒、喷气式飞机……他命运的残片”(《斗》),土改期间,人民与地主抗争,得回属于自己的土地。“饿像一只疲倦的老鼠,咬木头,啃砖头/它要在其中找到粮食,饿像一只/无力的鸟用尖喙挖掘潮湿泥土,但它/在找到草籽前死亡/庄园那只猫”(《饿》),三年大饥荒,人们形容枯槁,如行尸走肉,草根、树皮、榆钱、槐花……都成为用以果腹的吃食。干旱的山坡上新坟叠旧坟,新坟被野狼刨出,人人背离家乡,逃往似乎富饶的远方。《玫瑰庄园》讲述的不仅是家族史,更讲述了中国一个世纪的风云变幻,是家与国的记忆。

我常常幻想能有这样一处与世隔绝的庄园,种满心爱的花草树木,夏日能于树荫下乘凉,躺在青草地上仰望天空与日光,冬日园中白雪皑皑,能坐在门槛上品茶赏雪。在整日的繁忙与疲累之余,若有这样一个放松心灵的栖所,该是多么幸福与安逸。《玫瑰庄园》想表达的也许不仅有对亲人的思念与回忆、对时代历史的叙述,更是终日漂泊在外的作者想寻得一处寄托心灵的岸。

(作者系广西师范学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