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的“天鹅之歌” ——由程乙本校注版《红楼梦》说开去
来源:文学报 | 白先勇 2017年07月28日15:23
如果要我挑五本世界最伟大的小说,在我的阅读范围之内,我一定会包括《红楼梦》,可能我还会把它放在第一名!
乾隆之后的十九世纪我们的文化一下子衰落了整个民族的创造力都往下衰弱了所以这个时候是最高峰《红楼梦》在此时成书这好像是献给我们传统文化的『天鹅之歌』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这本书的文化意义是更加大的而且超越了时代
我在《白先勇细说红楼梦》里面提出了两个比较值得注意的问题,一个是版本问题,一个是后四十回问题。红学家都认为后四十回是高鹗续作,但是近年来,很多学者有不同的看法,认为是曹雪芹自己写完了这部书,高鹗只是修补、整理。
我这套书的书名是《白先勇细说红楼梦》,是我在台湾大学讲了三个学期、一百个钟头的演讲稿编成的,要让我细说不太可能,我就挑了一个比较重要的讲题来讨论。大家都知道,《红楼梦》是我们中国文学最伟大的小说,这没有问题。我觉得还不止这一点,我想这和世界名著来比,如果要我挑五本世界最伟大的小说,在我的阅读范围之内,我一定会包括《红楼梦》,可能我还会把它放在第一名!现在,我自己念西洋文学,我在读书的时候,对西方伟大的小说也十分着迷。到现在为止我比较下来,真的可以说《红楼梦》是天下第一书!因为《红楼梦》十分好看,无论翻到哪一回,都可以看得下去。但是看西方的经典小说,我的经验是一定要正襟危坐,例如《战争与和平》那么大一本书,一定要从头看到尾,不能随便翻开一页,要不看起来相当吃力。可是《红楼梦》十分好看,达到了一个标准——雅俗共赏,这十分难得,写得很雅是可能的,大家都不懂,例如《尤利西斯》,我在课堂里面念了这本书,很难懂的。写得很通俗的小说也很容易,但是要雅俗共赏,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一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红楼梦》了不起的地方在于架构是二元性的,上面的架构是形而上的神话、寓言,但是我们都说《红楼梦》是伟大的写实主义作品,这没错,它下面的架构就是非常写实的架构,这两种结构合二为一。所以,在下面这一层,写了十八世纪乾隆盛世,一个贵族家庭的林林总总,好像一幅工笔画一样,巨细无遗。可是,在上面这一层,除了神话和语言,还包含了哲学思想,中国儒、释、道三家哲学是用比喻推展情节的,一方面有非常高的哲学思想和象征意义,另外一方面,又有非常扎实的写实功夫。我想,它是一部中国习俗、仪式、文化的百科全书,里面什么都有。所以,这一本东西非常复杂、丰富。我想,曹雪芹这本书必须成书于乾隆盛世,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由盛入衰的关键时期,据历史学家探讨,乾隆时期我们的版图是最大的,GDP也是全球第一的,《红楼梦》是在这样极盛的时候成书的。但是我们念完了《红楼梦》,就觉得这是一首哀婉的挽歌,我想一个艺术家有非常敏感、几乎可以说是第六感的感觉,对大时代的变迁,对大传统的起落、对人世的枯荣无常,对人生命运的变化难测有超时代的敏感。所以,曹雪芹无形中、无意识中写下这本书,我认为是史诗一般的千古绝唱,哀婉的乾隆盛世的记录。乾隆之后的十九世纪,我们的文化一下子衰落了,整个民族的创造力都往下衰弱了,所以这个时候是最高峰,《红楼梦》在此时成书。我在书里面提到,这好像是献给我们传统文化的“天鹅之歌”。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这本书的文化意义是更加大的,而且超越了时代。
我提出几个比较关键的问题,刚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以程乙本为底本的《红楼梦》。我先讲讲我的那套《白先勇细说红楼梦》是怎么来的,牵涉到版本的问题。我在美国教了二十多年的《红楼梦》,退休之后,我差不多二十年没有教书。我喜欢教书,我在美国教了二十九年书,但是教书对我来说是非常严肃的事情,让我教书我会很紧张的,教书我基本上是上台演讲的。台大设了一个讲座,叫“白先勇人文讲座”,是趋势科技文教基金赞助的,他们说是以我的名字命名的,所以要我过去讲。我就来了台湾也讲《红楼梦》,我本来以为是讲一个学期,那么算了一算,一个礼拜八回吧!但是一个学期下来,我只讲了四十回。第二学期,我加了一个钟头,赶着讲,放假的时候还补课给大家讲,我怕我讲不完。第二学期我赶完了,中间越讲越细,讲了八十回。这没办法,如果没有讲下去,那么对不起曹雪芹啊!最终,我讲了一百个钟头,最后一个钟头把一百二十回讲完了。
二
讲到版本的问题,我在美国讲的都是用的台湾桂冠图书公司以程乙本为底本,以启功和唐敏注释重校本,他们重新校对了七个版本。后来,我在台湾教书的时候,发现这个本子断版了,2004年就断版了,我就用了其他的版本,是里仁书局出版的以庚辰本为底本的本子,冯其庸先生校注的,其实也就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本子,传到台湾去了。那个本子的校注相当详细,对于学生很有帮助。我用的程乙本注释非常详细,而且还有白话文翻译,对学生也很有帮助。程乙本没有了,我只好让学生用以庚辰本为底本的《红楼梦》。我教的时候,就把程乙本和庚辰本两个版本对着一起教,所以我就有机会把两个版本仔细对着校了一遍。平时,我当然没有工夫仔细地对比,这次我教了一年半,让我有机会从头把这两个最重要的版本对校了一次。我就发现庚辰本也有不少问题,我在我的书里面很仔细地挑了出来。既然《红楼梦》是我们最伟大的小说,所以版本的问题我们当然要理清楚,当然我们希望有最好的版本,至少要几个版本同时对着看,其中的差异就有了区别。因为这本书这么重要,所以即便是很小的差异,也要挑出来的。
我对这两个本子的比较,完全是从小说的艺术、美学的观点来比较的,我发现庚辰本有几个问题,一个是人物的个性、形象、命运,跟程乙本有的时候不一样,我就很仔细地比较了一下。我讲一个人物,大家可能都很熟悉。尤三姐,大家都记得她吗?曹雪芹真是了不得,写了十二金钗,横空而出又写了“红楼二尤”,看了以后,我们都不会忘记这两个姐妹,难怪有很多戏曲专门表现“红楼二尤”,这两个人物写得很好,故事也很动人。曹雪芹塑造人物常常用对比的手法,人物这么多,怎么分别呢?就用对比的手法。林黛玉和薛宝钗是对比,贾宝玉和贾政也是对比,袭人和晴雯也是对比,尤二姐和尤三姐在塑造的时候,也是对比的。尤二姐很柔顺,有些懦弱,她长得很美,但是这两个姐妹出身都比较卑微,她们的母亲地位不高,而且她们的母亲嫁到尤家的时候,这两个姐妹是带过去的,地位不高。所以,这两个姐妹是依靠贾家接济他们。贾家有权有势,对比起来,她们身份很卑微。所以宁国府的贾珍是尤二姐、尤三姐的姐夫,很早就和尤二姐有染了。后来尤二姐又被贾珍的堂弟贾琏看上了,收为二房,金屋藏娇。贾珍对她的妹妹又有意思了,但是尤三姐个性不同尤二姐,是非常刚劲、特立独行的女孩子。而且,因为她们的出身卑微,所以她的自尊心非常强烈。贾珍对她也有意思,这两个版本对尤三姐就有完全不同的描写。庚辰本是现在在中国大陆最流行的本子,里面写到尤三姐本来也和贾珍有染,也跟姐夫有一段情,所以,她也是一个没有守住贞洁的女孩子。贾珍已经把这个姐姐收为二房了,就也想把尤三姐占为己有。有一天,贾珍到了贾琏金屋藏娇这个地方来,尤三姐也在这个地方。贾琏想要撮合尤三姐和贾珍,调戏尤三姐,尤三姐十分神奇,我认为这一段是《红楼梦》里面写得最精彩的一段,非常戏剧化,形容尤三姐,一跳跳到炕上去了,两个耳环打秋千一般指着他们骂。如果看庚辰本,大家一定会有疑惑,如果尤三姐已经和贾珍有染了,那么他来调戏你,你还哪里有立场生气呢?你已经不是贞洁之身了啊。那个时候婚姻是父母之命,尤三姐个性很特别,她指定说自己要嫁给柳湘莲。柳湘莲长得很好看,他的个性比较特别,都给尤三姐下了聘礼了,哪晓得柳湘莲一听到两姐妹去了贾府,觉得尤三姐是淫奔之流,就要把鸳鸯剑拿回去。尤三姐跑出去,说,把剑还给你!她非常刚烈,把剑抽出来就自杀了。如果像庚辰本里面写的那样,你本来就不贞洁了,那么你自杀就没有理由了。如果你把她写成水性杨花的淫荡之人,那么后面的这些都不合逻辑。程乙本写的是尤三姐没有和贾珍有染,她的个性非常刚烈,从头到尾都是贞洁之人。后来,她有一段动人的话,她跟她的妈妈和姐姐说,因为我们身份卑微,所以我们才受到侮辱,才受到歧视,所以我才这样撒泼。如果她是淫奔之流,水性杨花,那么这些话都不合逻辑了。程乙本里面,她是一个烈女,而不是淫妇,这就合乎情理了。所以这一类的描写,大家看的时候要注意两个本子的差异。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就举了一个比较特别的。
我再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秦钟这个孩子和贾宝玉两个年轻的小孩子气味相合,关系很好。秦钟早死,在弥留之际,宝玉赶去看他。庚辰本里面写的是秦钟醒过来后,对宝玉有一番忏悔的话,觉得自己之前不应该不好好看书,应该努力念书,去考功名,去做官。这一番话其实是贾宝玉最憎恨的话,他自己不爱念书,如果秦钟临终一下子忏悔了,那么宝玉一定对这个人有了不同的感受,可能也不会去思念他了,对秦钟这个人,这一句话就把形象扭过来了。而程乙本里面没有这段话,就是写了秦钟昏过去了,然后就去世了。秦钟这样的写法写俗套了,变得庸俗,这和《红楼梦》的主题有了冲突。其实秦钟除了是贾宝玉要好的朋友以外,他还有更高层的象征意义。《红楼梦》在某些意义上来说,是象征主义的小说,很多人物和小细节,背后有很多意义。秦钟是秦可卿的弟弟,是贾蓉太太的弟弟,他们两姐弟的姓秦,曹雪芹不是随便给他们取名字的,“秦”和“情”同音,某些方面来说,“秦钟”跟“情种”是谐音的。《红楼梦》第五回太虚幻境引子是“开辟鸿蒙,谁为情种”,情种是《红楼梦》的关键词。所以,秦钟不光是普通的贾宝玉玩伴,在某些方面,他和他的姐姐都是有象征意义的。在第五回,宝玉在秦可卿的房中做了一个梦,梦中,警幻仙子的妹妹和宝玉成婚,让他有了人生性启蒙,那个女孩子叫可卿,就是秦可卿的名字。这两姐弟其实是对贾宝玉女性和男性启蒙的人,这两姐弟是情的一体二面。秦钟是有象征意义的,如果像庚辰本一样,把他降低为一个庸俗的人的话,对《红楼梦》有主题性的伤害。《红楼梦》是一本天书,背后有翻不完的密码,有很多象征意义,一点点扭曲都会影响大局。
三
这样的例子不少,我在我的书里面都举出来了,许多语言上面有错误,我举一个很重要的错误。《红楼梦》里面有一个情节非常重要,就是绣春囊,傻大姐发现了绣春囊,这是哪儿来的?迎春有个丫鬟叫思棋,思棋跟她的表弟潘又安有一段私情,他们还在大观园里面幽会,绣春囊是他们定情之物。通过发现绣春囊,就开始抄查大观园,这个事情非常重要,自己抄家,遥指最后贾家被抄家,最后贾家果然被抄家了,这是《红楼梦》的转折,王夫人看到绣春囊后震怒,就把她觉得有嫌疑的丫鬟例如晴雯等,通通赶出了大观园,大观园从此衰落了。他们查的时候,就在思棋箱子里面查出来一封信,是潘又安写给她的。
在庚辰本里面,这封信说:“我托张妈送给你一个礼物,是一串珠子,你送给我的两个香袋我收到了。”这就是倒过来了。程乙本是这样写的:“我送给你一个香袋,你送给我的两串珠子我都收到了。”绣春囊在庚辰本里面写的是思棋送给潘又安的,大家想想看,思棋是一个大姑娘,住在大观园里面,不可能跑到坊间买一个绣春囊送给他表弟。应该是她的表弟在坊间买了一个绣春囊,送给了思棋,大概是两个人幽会的时候,掉到了院子里面,这就连着一连串的事情。所以这个绣春囊的部分何其重要,但是庚辰本里面却倒过来了。潘又安送给思棋,但是庚辰本里面变成了思棋送给潘又安,两个数字也倒过来了,没有改过来。这些错误,大家看书的时候需要多多注意。我把程乙本拿过来作参考,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对照起来看一看,有很多地方不同。
还有一些语言上的问题。《红楼梦》的语言好处是雅俗共存,雅的地方非常雅,小姐们吟诗作赋非常高雅。另外,很俗的地方非常俗,下层的奴仆们讲话很粗鄙,这是非常写实的。《红楼梦》的好处就是把当时的口语白话记载下来。可是,《红楼梦》好的地方是虽然有那么多角色,但是每个人讲话都是有个性的。林黛玉是林黛玉,薛宝钗是薛宝钗,贾母是贾母,刘姥姥是刘姥姥,王熙凤讲话和李纨讲话完全是两回事,每个人的身份都分得很清楚,不会乱来。王熙凤那么泼辣的一个人,也是有分寸的,什么地方讲什么话。《红楼梦》很厉害的地方在于随便翻开哪一页,把人名字遮住,光看人家的话,就可以看出是谁说的话。我在台大教书的时候考试,第一题就是写了几段对话出来,让学生判断是谁讲的。我的学生都挺厉害的,很多人都答中了,但是当时我是开卷考试的,如果不熟悉,那么你也是找不到的。《红楼梦》骂人是铿锵有力的,不避粗口的。庚辰本里面有一个地方,记录了王熙凤的口语,有一回贾母带着大家去道观做法事,全部都是女眷,小道士们都要回避。一个小道士捡蜡烛,来不及回避,不注意撞到了王熙凤,王熙凤一个耳光,然后骂了一个粗口,我都不好意思说,男士们也都讲不出来的!那一句粗口非常不合适,在道观里面,贾母他们都在,王熙凤是荣国府的掌门人,是少奶奶啊!她怎么能说那样的粗口呢!所以,我想庚辰本过头了,而程乙本里面骂的是“小野杂种”,这一句还可以接受。这种粗口,有些地方庚辰本有好几个地方不妥,跟身份不妥。王熙凤在私底下跟平儿可能是骂得出口的,但是在公共场合,贾母也在那个地方,王熙凤不会这样。曹雪芹的思想是非常缜密的,每一句话都是考虑过的,我想她不至于犯错到那么离谱的地步。所以我想,这些地方都是值得注意的。
四
总而言之,在我仔细比较下来,我就发现庚辰本也有不少问题。我先讲一讲这两个版本的由来。庚辰本是最早的抄本之一,《红楼梦》的版本有两个大系统,一个是脂砚斋本,有脂砚斋评论的,全部都是手抄本,是前八十回的。其实曹雪芹在世的时候,都有那些手抄本流传出去,当时很值钱,人们都是用重金去买的。《红楼梦》即使只有前八十回,也有很多字的,所以抄一抄很不容易,拿出去卖是很贵的。庚辰本是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第一次发现这个本子。我们现在的庚辰本说是八十回,其实只有七十八回,第六十四本和六十七本,都是没有的,拿别的本子补起来的。这个本子年代比较早,也比较完整,所以,对红学家来说,研究这一个本子是非常重要的。可是,我们现在讲的庚辰本也不是乾隆二十五年原来的本子,是后人的过路本。所以,到今天我们发现的手抄本有十二种,都是脂本。另外一个系统是程高本,是木刻本,程甲本的第一个本子是1791年,程伟元和高鹗用木刻印刷的。刻本印刷之后,他们发现程甲本有一些错误,第二年不惜工本,又刻了一个本子,就叫程乙本。因为程甲本已经风行了,程甲本的出现是我们文学史上的大事,我们最伟大的小说第一次以一百二十回全貌出现,所以程乙本相对而言比较受冷落。一直到民国十年,1921年的时候,上海亚东图书公司以程甲本为底本,重刻、重印,分段落用新式标点出版,这是《红楼梦》历史上新的里程碑,而且有胡适的一篇序,对《红楼梦》考证是非常重要的,那个本子一下就风行起来。过了六年,到1927年,亚东图书公司负责人汪元放发现胡适还藏有一个本子,是程乙本。胡适很推崇这个本子,是程甲本的修正本,所以汪元放又把这个本子重刻了。胡适非常高兴,又给它写了一篇序,又风行了几十年,台湾方面一直都是这个本子,远东图书馆出版的都是这个本子,基本是亚东的本子。后来我刚刚讲过的桂冠图书馆公司,一直到1983年桂冠图书公司又把《红楼梦》重印了,加了启功和唐敏的注,用白话翻译了,用七个本子重新校注。校对的校记,放到了每一回的后面,研究者可以做参考,这也是我一直用的本子,也就是现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重印的本子。因为有了胡适的序,所以程乙本一直在台湾流行。后来,50年代程乙本还是风行的,一直到后来胡适受到批判,他的《红楼梦》也受到了批判,程乙本就此打入冷宫,被别的版本所取代。所以,我们现在流行的庚辰本是比较后面的了,这是这两个本子的由来。
《红楼梦》的本子,版本是一个大问题。既然这是那么重要的一本书,我们对于版本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我很高兴我有机会把这两个版本从头细细对了一次,让我发现了一些应该提出来的问题,跟大家一起讨论。现在,《红楼梦》的本子很多,也有很多红学的理论著作。红学、曹学有太多的源流派系,大家都有一番理论,一家之言都很难让人相信。如果可以比较,那么是比较好的,不是一言堂。我自己本来对版本也没有很深的研究,不过因为这次教学,我发现有些问题很大,所以必须要讲出来。
五
讲到《红楼梦》,有很多很多问题可以讲。我在《白先勇细说红楼梦》里面提出了两个比较值得注意的问题,一个是版本问题,一个是后四十回问题。红学家都认为后四十回是高鹗续作的,不是曹雪芹的原稿,但是近年来,很多学者就有不同的看法,认为后四十回不是高鹗写的,而是曹雪芹自己写完了这部书,高鹗只是修补、整理这部书。其实在程甲本和程乙本的序里面,讲得很清楚。他们说,《红楼梦》就八十回,后四十回没有留存,是程伟元到处收集很多年,从很多收藏家里面收到了二十多卷,很巧有一次在书摊上发现了另外十几卷,就重金买了另外十几卷,但是稿子有很多残缺的地方,所以他们下了很大的功夫,把它修补了起来。我们看到现在为止,也没有铁证认为这两个人撒谎,除非有一天,曹雪芹的原稿突然跑出来了,我们和高鹗后四十回对了一下,我们才可以说高鹗确实是伪作,但是到现在为止,我宁愿相信它是真的。
我个人愿意相信后四十回也是曹雪芹写的。第一,我自己也写小说,我认为最难的是人物对白的口语语气,人物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讲话都是相似的,绝对是一个人,不是两个人,其他的人物也是如此,口气没有改变。第二,我想世界上还没有什么经典的小说,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作者写的,如果两个作者都是一样厉害,那么为什么要托别人的名字写呢?如果他不如他,那么是续不出来的。我还想不出来世界上有什么有名的经典小说是两个人写的,我认为这是不可能的。而且高鹗的身份和曹雪芹身份差得很远,后四十回作者对家世没落、对黛玉之死充满了悲悯和哀悼之情,曹雪芹这本书一部分是自传性的,这一定是曹雪芹对他自己过去的家世和人物的感情,这是做不出来的,高鹗是没有这样的感情的,所以我觉得后四十回还是曹雪芹写的。台湾有一个很有名的红学家高阳,他对清史很熟悉。他有一个理论我觉得挺可信的,为什么后四十回没有流传,因为曹家是被抄家的。在康熙的时候,他们家非常受到尊重,因为曹雪芹曾祖父曹玺的太太孙氏是康熙的奶妈,康熙对他的奶妈非常尊敬,而且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是康熙的伴读,是他的奶哥,所以他对曹寅非常爱护。康熙六次南巡,有四次到南京都是曹家接驾,住在江南织造府里面。所以曹雪芹写元妃省亲写得非常详细,因为他是经历过的。接元妃都不得了了,花了多少钱啊!接待康熙,接待一次,曹家就要亏空一次。康熙对曹家很好,他说,没关系,我替你补起来!康熙对他很好,他们家的亏空都给他补起来了。但是雍正上来就不是这样了,曹家卷入了皇室斗争,站错边了,没有支持四阿哥,这就糟糕了。曹家被抄家了,被抄家得很厉害,什么都被抄掉了。后四十回写的就是贾府被抄家啊,那个时候文字狱那么兴盛,你写皇帝抄你的家那还了得?是要被杀头的!所以高阳认为曹雪芹不敢拿出后四十回,我想这是可信的,还好是收起来没有被烧掉,所以我想后四十回是写完了的。
很多人攻击说后四十回写得不好,张爱玲就是这么认为的,她说她一生最遗憾的就是看不到《红楼梦》后四十回,她说一读到后四十回就天昏地暗,我的感觉和她不一样,我觉得读到后四十回就大方光明了。我讲一个例子,后四十回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黛玉之死,宝玉出家,这两个人物撑着《红楼梦》,一根折断了,整部书会垮掉。你看他写宝玉出家写得多好啊!贾政把贾母的灵柩送回南京,回来后在河边,冬天下大雪,远远看到一僧一道,中间夹着一个人,穿着大红斗篷,赤着脚、光着头。看到贾政后,他就前去下拜,一僧就说:“俗缘已了。”宝玉的表情似喜似悲,最后的俗缘了了。贾政本来很讨厌这个儿子,这个时候贾政跑在岸上气喘吁吁追过去,写得很动人,父亲的父爱就写了出来了。可是三个影子不见了,只落得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贾政回来之后,那一刻他明白了,原来宝玉是下来历劫的,陪伴老太太十九年。他原来这么聪明,一念就通,只是不肯念罢了。父子之间有了两界,这就是佛道哲学和儒家哲学的对话,写得非常动人,意象之高,意境之美。而且宝玉后来出家的时候,有人认为他是逃避人生。我的看法也不一样,我认为宝玉最后出家穿的是红色斗篷,不是袈裟,背在身上,而且是红色的,红色当然在《红楼梦》里面很重要,讲的是红尘,讲的是“情”。《红楼梦》还有一个名字是《情僧录》,情僧指的就是贾宝玉,本来这两个很矛盾,你有情不能变成和尚,你如果是和尚就不能有情。但是对于贾宝玉来说,情就是他的宗教信仰,这块灵石下凡,他有他的使命,不是补天,而是补情天,情天难补,所以对所有女孩子他都爱,情也很难补啊!所以到了太虚幻境抬头一看——孽海情天。他是背着人间的一切伤痛,背着情感的十字架走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面对李后主有一个评价,李后主的词是以血泪成之,原来有释迦和基督担负着人间的痛苦,这句话用在宝玉身上更加合适。《红楼梦》里宝玉这块顽石历劫,在某些方面来说是佛陀前传,他享尽荣华富贵,最后看透生老病死苦,大彻大悟,我想他的一生跟佛陀是有关系的。所以,最后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湮没了人间一切嗔贪痴爱,洗净了人间一切七情六欲,曹雪芹最后是以大悲之心看芸芸众生的。我想《红楼梦》的伟大就在这个地方,后四十回写得这么好,怎么说它不好呢?
我在《白先勇细说红楼梦》里面提出了两个比较值得注意的问题,一个是版本问题,一个是后四十回问题。红学家都认为后四十回是高鹗续作,但是近年来,很多学者有不同的看法,认为是曹雪芹自己写完了这部书,高鹗只是修补、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