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学“邀约写作”一定是被动的吗?
来源:中国艺术报 | 何瑞涓 2017年09月06日17:19
“这几年来,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之后,报告文学有春风习来的感觉,创作氛围转暖,报告文学又一次重大的转折开始了。 ”“报告文学新的时代要到来了! ”在8月28日“砥砺五年——报告文学创作研讨会”上,作家、评论家们表示。这是文艺报社举办的“砥砺五年”系列研讨会第三场,何建明、李炳银、王山、黄传会、程光炜、张陵、杨晓升、李朝全、李青松、董保存、张志强、丁晓平等十余位作家、评论家与会研讨。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 ”报告文学作为时代的记录者尤其如此。与会作家、评论家指出,五年里,报告文学作家队伍不断壮大,他们以充沛的情感、执著的投入,还原复杂多变的现实生活,直面中国变革,讲述中国故事,反映人民心声,改革路上发生的重大事件、涌现出的典型人物,乃至社会焦点、热点、难点、疑点都有所展现,一直走在时代前列,发挥了前所未有的独特作用,充分反映了报告文学作家应有的责任感和使命。艺术方面,报告文学作家在文学性上下了更多工夫,谋篇布局精巧,叙事方法灵活多变,语言富有特色,不拘一格,多姿多彩,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邀约写作”成为与会作家评论家关注的焦点之一。报告文学作家在积极主动发掘并讲述社会生活中的热点或不为人所知的一面时,另一方面也会有相关单位邀请他们去创作,如重大题材创作、典型人物传记等。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李炳银认为,邀约写作虽然也创作出了好作品,但作家在邀约写作时往往陷入一种被动写作,不是在观察、理解生活的过程中从兴趣、爱好、主张、理想等出发去选择题材、接触写作对象来写。“我们写中国故事,中国故事不是我们作家创造的,而是社会方方面面的人在不同战线上创造的,我们应该去接触他们,反映他们,但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眼光,要有自己的选择。 ”
也有作家评论家对邀约写作表示理解。 《北京文学》社长兼执行总编杨晓升分析指出,报告文学创作本身具有特殊的局限性,小说、散文、诗歌创作都是海量的,相对而言报告文学较少,为什么呢?原因之一在于写报告文学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物力,进行实地采访、调查,邀约写作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这种压力。 《中国作家》主编王山认为,对邀约文学有一种批评意见,好像是人家让你写你就写,就是完成任务,但重要的是如何完成任务,是怎么写,恰恰是很多邀约作品完成得很好,感情饱满,思考深入,运用自己擅长的文学手段书写,他们的投入、奉献并不因邀约而减少。
“邀约写作也可以是主动写作。 ”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何建明强调,不能简单说邀约写作就是被动的,如何将邀约写作化被动为主动,也是作家的工作,比如他创作《爆炸现场》记录天津大爆炸,也是受到邀约,历时数月采访、写作,还原灾难现场,深入揭示了很多人们关注而不得知的细节,“他们希望我写,也是给了我主动的机会,我可以更多地用我的方式来思考一些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介入、做出判断,对问题进行书写,这就是一种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