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500余件作品回望中国百年雕塑史 艺术大师刘开渠、钱绍武、滑田友代表作会师中国美术馆

来源:北京日报 | 陈涛  2017年09月07日08:54

吴为山创作的《国家公祭纪念碑—南京大屠杀组雕》,系落成于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前的组雕。 武亦彬摄

昨天,由中国美术馆主办的“首届全国雕塑艺术大展”亮相中国美术馆全部展厅及户外空间,这也是国内迄今为止规模最大、内容最全的雕塑展。展览以20世纪以来中国雕塑艺术为切入点,展出316位雕塑艺术家的590件(套)代表性作品,梳理中国百年雕塑的发展脉络。

展览分为砥砺铭史、塑魂立人、时代丰碑、匠心着意、多元交响、文心写意、溯源追梦七大篇章。其中,“砥砺铭史”主要展现国家重大题材的主题雕塑,它们中有体现反帝反封建、救亡图存的《孙中山总理铜像》《淞沪战役阵亡将士纪念碑》《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集体创作的代表作《农奴愤》《收租院》,前者是美术馆特意从西藏自治区征集而来的,包括难得一见的30余件残存头像。近年来在国家公祭活动中围绕南京大屠杀主题创作的系列组雕也有呈现;而“塑魂立人”则聚焦肖像人物雕塑,回顾中国文化传统对雕塑艺术的影响。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介绍,龙山、良渚、三星堆等遗址出土的人像雕塑,表明中国雕塑艺术很早就与文明史相伴相生。不过,人物雕塑的大量出现,还是由“五四”运动之后从西方留学归国的雕塑家们带来的创作。其中佼佼者当属滑田友创作的《出浴身段》,年轻的中国艺术家滑田友身处异国,却不能忘怀祖国危难,他创作的这件作品宛如在古典主义废墟上站立起来,虽然承受着现实的重压,身体不再挺拔,但并非毫无希望。

其他重要作品还有刘开渠、滑田友、王丙召、王临乙等集体创作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这也是这件位于天安门广场的浮雕首次“走进”中国美术馆。说来也巧,设计组组长刘开渠正是中国美术馆首任馆长。本次大展使用3D扫描技术复制全部《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展示于中国美术馆圆厅,成为一大亮点。钱绍武创作的《阿炳》,表现的是中国杰出的民间音乐家阿炳,其创作存世的六首乐曲皆为民乐瑰宝。这件阿炳塑像没有表现音乐家磨难的面容,而是选取他沉醉于演奏的瞬间。凝望作品,似能听见琴弦流泻而出的美妙旋律。本次展览还将展厅延伸到了户外。张文新创作的《鲁迅坐像》塑造了一个硬朗坚毅的鲁迅,他目光朝向远方,自信从容,表现了“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形象。

“溯源追梦”展示的是从1915年到2017年出版的与雕塑相关的部分杂志、书籍、画册,汇集了《良友》《北洋画报》《上海画报》等刊物,部分因损毁严重无法呈现的雕塑实物,以图像的形式为参观者弥补了缺憾。此外,本次大展还特意为民间雕塑艺人辟出展示专区“匠心着意”,呈现民间智慧的创造力。它们中的江苏无锡惠山泥塑,声名鹊起于明清之际,其以“手捏戏文”一类作品最为精妙,多取材于京、昆戏曲中的故事情节;“泥人张”彩塑是我国著名的家族雕塑流派,以写实技巧拓展了市民艺术的边界;广东潮州大吴泥塑相传于南宋末年从中原迁徙而来,至今已有近800年的历史。这些承载着民族记忆的民间雕塑艺术佳作,让人不得不感叹“高手在民间”。

据悉,本次展览将展至9月17日。9月15日晚,美术馆还会延长开放时间至20时,推出“美术馆之夜”,便于白天抽不出时间看展的人们踏月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