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以优美文字生动反映现实生活 “砥砺五年——散文创作研讨会”在京举行

来源:文艺报 | 王觅  2017年09月13日06:51

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文艺报社近期举办“砥砺五年”系列研讨会。9月4日,该系列的第六场“砥砺五年——散文创作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作协副主席阎晶明出席并讲话。十余位作家、评论家与会,围绕五年来我国散文创作在题材开掘、深入生活、表现时代精神、队伍建设、艺术形式探索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和突破展开深入交流研讨。研讨会由《文艺报》总编辑梁鸿鹰、副总编辑徐可主持。

把握时代脉搏 题材广泛多元

阎晶明谈到,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为我国文学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文艺界产生了强烈反响。以这样一种新的高度和视角去总结回顾各个文学领域的创作成就,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五年来,我国的散文创作收获颇丰,亮点频现,有许多新的现象和启示值得探讨和借鉴。比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在此背景下,散文创作也注重向传统文化开掘,甚至借助经典寻找现代性的阐释,使之成为生动的文学表达,由此可以感受到广大作家的创作自觉。在当下新的传媒环境下,媒体的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散文创作也已完全打破了原有的格局。这就需要我们站在更高的历史方位上去探讨和评价散文创作的经验与规律,从而更好地促进今后的散文创作。

《散文选刊》主编葛一敏表示,散文的五年是充满魅力的五年,这个阶段的散文创作实现了新时期以来更为丰盛的巨大收获。五年来,两岸四地同文同种同情怀的新老作家辛勤笔耕,创作出大量深入生活、表现时代精神的作品,在艺术形式上作出最新尝试和探索的作品,以及具有珍贵中国经验和宏大中国叙事的作品。这些作品涉及国家、时代、社会、民族、经济、政治、文化、教育、道德、日常生活等多种题材,既有横向形式的开拓,又有纵向内容的开掘,复杂多元,广泛宽宏。无论是浸润璀璨历史文化还是把握时代脉搏、紧贴现实生活,无论是书写都市还是剖析乡村,无不是真正走进现实内部和生活深处,真诚、真挚、真情地用心抒写,展示出作家们在散文领域所进行的深刻思考和鲜明表达。

鲁迅文学院培训部主任王冰表示,中国散文五年来的繁荣和成功,既得益于中国深远悠长的文学传统,也得益于百年来中国文学一直流淌的血脉,又得益于中国改革开放近40年来国家的发展、繁荣与兴盛。不论是继承传统的农村散文创作、颇具深度的历史散文创作,还是思考中体现的智慧、对生活的深入和真实展示,都是广大散文作家个体生命知性、智性的显现,表达出各自对于历史、世界、人生的独到理解。

开掘深度广度 讲求真情实感

中国作协创联部主任彭学明注意到,五年来我国的散文创作出现了许多可喜的新变化。散文的生态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一大批优秀作品色彩斑斓,各显精神,各具其美。散文的边界得到了基本的厘清,散文不再是那些其他文体无法定义的作品的收容站。同时,散文在继承传统中不断创新,不仅在多样性和全面性上有了较大突破,而且类型化和系列化书写的现象越来越明显,真诚性和现场感愈发凸显。广大作家从内心出发,从生活出发,越来越真实地面对自我和时代、世情和世相,对事物的观察写作更加细致,提高了散文写作的难度和高度,这样写出的作品也更具有说服力,更能够打动人心。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审王兆胜说,从本性上看,散文是以心灵的散淡、自由、超然和平淡为其特征的。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散文热,在急遽降温后归于平淡,到近几年的文体回归变得非常明显。近五年来,日常生活化散文逐渐增多,甚至出现了很多小散文、微散文。这些作品或谈亲情、乡情、师生情,或说生活细节、自然风光、鸟兽虫鱼,或道灵感、梦幻、神秘与未知,以小人物、小事件、小情感进行边缘化叙事,从而产生一种更加真实自然、有血有肉的亲近感和震撼力。同时,近五年来散文所达到的深度、厚度和高度,是靠细节、博爱、智慧与美感铸造而成的,给人以饱满充实、透彻、明智之感。不少作品在思想观念和艺术手法上进行变革,不单纯以写人为主,而是增强了对于“人道”与“天道”、人与物关系的辩证理解,具有更深沉的生命意识和价值意义。

在评论家彭程看来,接地气是近年来不少作家散文创作的一个突出倾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走进大地深处,描绘普通人物的日常生活,抒发那些最平凡却又最真实感情的写作越来越普遍,不论是亲情、乡情还是友情、爱情,都拥有鲜活独特的魅力。同时,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生态题材的创作也得到越来越多散文作家的重视。他们在作品中关注自然生态和环境保护,用自己的笔生动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理念。此外,与刻画真实生活有所不同的是,还有不少散文作品体现了诗性的回归,更着重于探讨所描绘对象中蕴含的诗性特质,力求实现感性与理性的结合。当今时代,探索一个从来不曾被表达过的话题领域变得非常困难。这就需要广大作家向深度发掘,在已有的题材范围内进行深度加工,努力为作品赋予具有新鲜感的内涵和层面。

全民写作普及 呈现崭新气象

中国作协散文委员会委员古耜表示,我国散文的全民写作现象十分显著,业余写作和专业写作的态势都进入了一个相对理想的层面。其中,业余写作的水准不断提高,一些业余作者的作品已达到了专业水准;专业写作也在健康发展,老中青少不同年代的作家中都可以推举出有代表性、有社会影响的散文作家。当前的散文创作与社会进程的变化紧密相关,人们对日常生活的关注是空前的,不少作品都在书写个人体验,对现实的表现和干预也较之过去有所增强。与此同时,宏大叙事的历史文化散文开始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发掘和研究。近年来出现了各种各样对散文类型和概念的命名,其中不少来自创作实践,也开始逐渐逼近散文的核心问题,应尝试在此基础上融会贯通,进行一些理论层面的总结开发。

中国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红孩谈到,五年来,群众性散文社团和群众文学刊物的蓬勃发展为当下散文的创作繁荣带来巨大活力。中国散文学会近年来不断加强理论学习,重点做好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牢固树立学会立足基层文学创作、为广大会员服务的宗旨,力争让广大会员多参与。从工作实际中不难发现,报纸副刊在促进散文发展、扶持文学新人方面具有不可或缺、得天独厚的条件,网络文学的发展也为群众性散文创作提供了广阔舞台。而各级群众性的散文征文、评奖活动层出不穷,同样提升了广大散文爱好者和写作者的创作水平。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李林荣认为,在过去五年里,散文的创作方式、创作资源和作家散文创作的身份意识、文化定位等方面都出现了融合,散文写作的形态也与其他文类实现了大幅度、全方位的融合。每个个体开始确认自己的文化自信和精神根基,并以散文作为最普遍、最深层次的方式。此时,跨界写作对个体和社会都产生了一种重新寻求自我认同、精神认同、文化认同的功能,因此成为不少作家的新选择。同时还应注意到,有不少遍布全国各地、分散在各个社会阶层的青年散文写作者表现十分亮眼。如果能将他们的作品纳入到散文整体框架当中,使他们成为散文创作队伍中的有生力量,必将为传统写作增添新的活力,对今后散文形态更加健全地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何平着重分析了散文与文学期刊的关系。他谈到,近五年来,不少好的散文作品都出现在大型文学期刊上,专门性散文刊物依然沿袭各自的办刊传统,很多综合性文学期刊开设了散文专栏,其他栏目所刊发的大量思想性随笔也属于颇具分量的优秀散文。此外,不少报纸的专刊、时尚刊物或新闻类周刊上也推出了散文栏目。这些报刊有意识的自觉组织生产,推动了一批文体散文家的出现。希望今后散文创作领域能涌现出更多年轻作者,同时能更加注重形式上的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