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曲艺创作以开放的态度探索求新
来源:文艺报 | 姜昆 2017年09月25日07:05
创作是曲艺人的立身之本,更是体现曲艺发展水平的核心标志。近年来,中国曲协致力于综合运用专业奖项示范、展演展示孵化、培训研讨培养、创作采风调研、主题活动征文等多种方式,加强正确引导,为曲艺创作注入动力、搭建平台、营造氛围、提供帮助,大力推动优秀曲艺作品的创作生产。一大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作导向的、饱含家国情怀、关照现实生活、弘扬中国精神的优秀作品立在了舞台上,广为传唱,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欢迎。
抓住“引导”这个曲艺创作的牛鼻子
曲艺创作同其他艺术创作一样,需要尊重创作的一般规律,但同时它还具有演员二度创作、与观众交流互动、小快灵等鲜明特点。加之中华曲艺曲种多样,色彩斑斓,从业人员往往既是表演者又是创作者,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曲艺作品产生。如何加强引导?这是曲艺创作的根本之根本,关键之关键。作为全国性曲艺艺术专业最高奖,中国曲艺牡丹奖极具示范价值和导向作用。牡丹奖在奖项设置、评审标准、传播推广等方面不断改革创新,坚持既看作品,也重人品,引导和激励广大曲艺工作者创作生产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曲艺作品。在刚刚闭幕的八次曲代会上,刘奇葆同志在开幕式讲话中特别提及了曾获牡丹奖的长子鼓书《腊月天儿》和中篇苏州弹词《徐悲鸿》,足见牡丹奖在推动曲艺创作方面的重要牵引作用。中国曲协充分发挥曲艺评论引导创作、推出精品的重要作用,针对曲艺作品,经常组织演员、作者、评论家济济一堂的创作座谈会,让评论直达创作表演现场,从而不断打磨作品,使之臻善完美。鸡年央视春晚举办之前,中国曲协多次专门召开创作会,推荐作品,总结经验,提高审美,语言类节目播出后普遍反映良好。中国曲协重视发挥文艺志愿服务团和中国曲艺牡丹奖艺术团“送欢笑”志愿服务演出的示范带动作用,用久演不衰、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曲艺作品,引导和提升广大基层曲艺工作者的创作水平。我们大力实施让曲艺名家新秀走进小剧场、走进青年曲艺演员的志愿服务行动,通过面对面的交流、示范性的表演、针对性的指导,告诉他们什么作品是好的,怎么演是对的,引领他们沿着正确的艺术创作道路前行。通过加强引导,一批如相声《满腹经纶》、小品《社区民警于三快》《阿峰其人》、大同数来宝《你幸福吗》、谐剧《麻将人生》、中篇苏州弹词《牵手》等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
秉持开放的态度竞相创新
体育靠比赛,艺术靠交流。曲艺只有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才能不断提高。像侯宝林、李润杰、高元钧等前辈大师,都是借鉴姊妹艺术之长,创作出传世之作、扛鼎之作。我们积极搭建老、中、青、少同台竞艺,南、北少数民族曲种相互交流的多元平台,从而使广大曲艺工作者开拓眼界,提升创作表演水平。我们遵循曲艺作品创作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探索和创新了一批推动交流互鉴、提升创作的平台和载体。中国曲艺节、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全国少儿曲艺展演、国际幽默艺术周、巴黎中国曲艺节、德国中国曲艺周、海峡两岸曲艺欢乐汇、西岗杯全国相声新人新作推选、走马讲好中国故事曲艺展演、河南坠子大会、西部曲艺展演、东部曲艺展演、东北地区曲艺展演、中部六省曲艺展演、马街书会曲艺展演等一系列全国性区域性曲艺展演展示活动,有效激活了传统曲种,发现了一批曲艺新秀,推出了一批曲艺新作。大家在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的过程中,既提高了技艺,又吸收了他人之长,为今后创作创新打开了视野,拓宽了思路,激发了灵感。据不完全统计,仅2016年,中国曲协通过不同方式,共推出875篇作品。近年来,在中国曲协的支持下,各地对曲艺也进行了创新和探索。如河南曲艺团的方言剧《老汤》、四川曲艺研究院的大型情景舞台曲艺《丝路》、四川省巴中市的曲艺剧《望红台》、北京曲艺团的章回鼓书《古城暗战》,都是以一条故事线索,运用多种曲艺形式,借鉴其他舞台艺术,创新出了一种新的曲艺形式。对此,我们要保持理论上的清醒,绝不能一味地加以拒绝、摒弃和否定,而是要秉持开放的态度,让实践和观众来评判。经过检验,这些作品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堪称既经得住市场检验,又经得住专家评价、人民评价的曲艺精品。
整合资源打造精品力作
曲艺精品产生的过程是一个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过程,是一项需要作品创作、舞台表演、装腔配器、舞美设计等各方面合力发挥优势的系统工程。特别是在重大时间节点,推出曲艺精品更是需要遵循整合资源、集中发力的重要规律。围绕新中国成立65周年、抗战胜利70周年、长征胜利80周年、建党95周年,上百位曲艺家聚焦革命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从宏大历史着眼,从具体人物事件入手,用数百部优秀作品,再现了党的光辉历史和丰功伟绩,热情地歌颂了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和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表达了当代曲艺人的家国情怀,有力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例如在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在以“向和平致敬”为主题的两场抗日题材优秀曲艺节目展演中,河南坠子《乔派往事》、彩唱单弦《审战俘》、武乡鼓书《送子参军》、陕北说书《和平愿景春光好》、曲艺小品《心愿》等诸多新作纷纷登台亮相,社会反响积极热烈。在“向党汇报——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优秀曲艺节目展演”中,新近创作的原创节目占80%。《红船颂》《慈母泪》《赞美泡桐树学习焦裕禄》《长征》《红腰带》《守卫大动脉》《梦圆》等作品热情讴歌和赞颂了中国共产党从建立到革命、从建设到改革开放各个历史时期所走过的光辉道路和取得的举世成就。艺术家们充分发挥曲艺“说书唱戏劝人方”的优长,聚焦中国精神·中国梦的时代主题,通过全国道德模范故事汇基层巡演、“包公杯”反腐倡廉曲艺作品征集活动、“中国精神·中国梦”优秀曲艺作品征集评选等活动,推出了《天下娘心》《生命的起飞》《局长的茶杯》《送礼》《座右铭》等一大批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俱佳的优秀曲艺作品,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力弘扬了清风正气,唱响了主旋律,传播了正能量。
作品是立身之本,人才是事业之基
创作水平的提升,归根到底还是要靠人才。当前,进行深厚的生活积累和丰富的艺术实践,是广大曲艺工作者特别是青年曲艺工作者创作提升的首要问题。中国曲协把长线培养曲艺创作人才作为一项重大工程来抓。每年举办的全国曲艺创作高级研修班,已经成为曲艺创作人员最期待的培训项目。高研班坚持名家授课,坚持学员稳定,坚持作品入班,坚持现场过稿,坚持立在台上,230位曲艺作者在这里受益匪浅,一支擅表演、愿创作和擅创作、会表演的中青年曲艺人才队伍逐渐成长壮大。广大曲艺工作者深入全国各地开展了如曲艺采风创作丝路行、曲艺名家新秀重走长征路等主题实践活动,部分老中青曲艺家和曲艺工作者赴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天津朝阳里社区、连云港开山岛“夫妻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银川轴承厂、南水北调建设工地及革命老区贵州黎平、从江、榕江,江西瑞金、于都,广西兴安、灌阳,四川巴中、南江,湖南宜章等地开展专题采访采风创作,推出了一批具有浪漫情怀、反映现实生活、烛照人民心灵的曲艺作品,使广大曲艺工作者在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中得到了灵魂的洗礼,激发了创作灵感,找回了创作初心。针对曲艺高端和代表人物老化、曲艺队伍人才断档、部分曲种后继乏人等问题,中国曲协从常年活跃在曲艺工作第一线思想素质过硬,群众基础较好,专业水平优良,曾荣获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奖、文学奖、新人奖,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曲艺人才中遴选出10人作为培育对象,开创性地实施了首批牡丹绽放——曲艺英才培育行动。项目历时两年,通过运用采风创作、评奖展演、研修培训、座谈研讨、志愿服务、对外交流、宣传推介、资金扶持等综合方式,为10位培育对象搭建了广阔舞台,切实培养了一批创演俱佳、在各自曲种中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优秀中青年曲艺人才。两年项目收官之时,10位培育对象推出了曲艺联唱《牡丹绽放撒芬芳》、相声《史记新说》、谐剧《让我看你一眼》、南音《春寒料峭》、梅花大鼓《牡丹赋》、小品《裙带关系》、扬州清曲《风雅颂》、双簧《快乐老妈》、四川清音《蒹葭》、独脚戏《农民工点歌台》等新创作品,展示了培育行动的显著成效,在曲艺界乃至全社会产生广泛影响。
多年来,广大曲艺工作者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不断为推动曲艺创作由高原向高峰迈进而不懈努力。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深深感到曲艺创作还有一些亟待解决或者需要大力加强的内容。例如,近年来,喜剧类电视综艺节目引发了强势关注,也催生了一批优秀的语言类节目。但是,曲艺艺术是多元的,是丰富的,不仅有相声和小品,还包括其他众多曲种。希望电视媒体及各种新媒体给曲艺艺术以更多的空间和平台,让不同曲种和不同类型的曲艺作品得到更多展示的机会,让更多人了解曲艺、了解曲艺的多姿多彩、了解曲艺背后所蕴含的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另外,要让曲艺创作在法律的保护下绽放光彩,要进一步提高广大曲艺工作者的维权意识,有效保护好作者的合法权益,建立起规范有序的作品交流、交易、共享平台,如此才能为曲艺创作生产营造良好生态,让更多的曲艺精品在这种良好的生态中不断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