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学书写新时代建设者的奉献精神 ——中国作协“迎接党的十九大暨纪念建军九十周年”主题采访活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之行综述
来源:文艺报 | 丛子钰 2017年09月27日07:01
9月8日至15日,由中国作协副主席白庚胜率队,“迎接党的十九大暨纪念建军九十周年”主题采访团逾20位作家从新疆伊宁市出发,沿生产建设兵团进行屯垦戍边的第四、第九、第八师驻地进行了深入采访。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的所在地,位于天山西部有“塞外江南”之称的伊犁河谷。2015年,第四师与可克达拉市实行“师市合一”管理体制。采访团首先在可克达拉市拜访老军垦遗孀与退伍老战士,并举行座谈,聆听前辈讲述革命历程。听完老人们的讲述,作家们深受感动。作家姚赛表示,一个民族最需要的就是无私奉献的精神。兵团战士在祖国的西北边陲走过了近60年的戍边固土之路,在无际荒漠中,建起了一座座现代化的城市。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几代兵团人的坚韧、付出、执著和无私奉献。
行程第三天,采访团来到第九师所在地塔城地区,重温小白杨哨所的历史变迁,在哨所前合唱歌曲《小白杨》。随后,参观孙龙珍屯垦戍边纪念馆,在孙龙珍烈士墓前鞠躬,表达敬意。代表团还前去看望戍边老人魏德友一家,倾听兵团生活的新老故事。魏德友放牧护边数十年,现在女儿魏萍刚接替了他的工作。作家李延青说,通过采访,听到了很多感人的故事,令人感触良多。这是一群用生命和血汗将沙海变为桑田的人,在他们饱经沧桑、乐观向上的脸上呈现出的勇于牺牲、甘于奉献的兵团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发扬。
网络作家唐欣恬说,这些人始终将屯垦戍边的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始终对国家、对生活、对未来心怀感恩和希望,令人钦佩和动容。在用汗水和鲜血献身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开发建设的同时,兵团人更是通过兵团文学鼓舞士气、提供精神食粮,让更多人了解兵团、走进兵团、爱上兵团。
行程的最后,采访团抵达第八师所在地石河子市,参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垦博物馆。它是兵团发展的缩影,凝聚了60多年来军垦儿女生产建设、保家卫国的辉煌历程。参观完军垦博物馆,评论家李国平说,到了新疆、到了兵团,亲眼见证了一个又一个由兵团人民创造的奇迹,让他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一个人身上所具有的“精神的骄傲”。
在总结会上,白庚胜谈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社会建设和民族团结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作家们要以文学充分反映兵团辉煌的历史和现实,抒写兵团人民的奉献精神。人民呼唤优秀的文学作品,兵团文学要更充分地表达出人民最真切的现实和愿望。同时,要充分地认识到生产建设兵团在屯垦戍边事业上所作出的贡献与中华民族整体实践之间的关系,将农垦事业纳入到祖国建设的整体进程中,将兵团文学纳入到中国文学的整体历史中,谱写各族人民物质繁荣与精神富裕的新乐章。
采访团成员在总结会上畅谈了自己内心的感触。新疆文联名誉主席阿扎提·苏里坦说,在市场经济时代,兵团人民身上的奉献精神凸显出了格外重要的作用。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整体实践中,需要不断弘扬这样的精神。
作家阿拉提·阿斯木谈到,革命前辈将所有一切都奉献给了新疆的建设,他们身上的乐观精神令人深受教育。对于生活在新疆的作家来说,应当以文字当作耕耘的工具,描写时代的发展进步,反映新疆大地这些年来的发展变化,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民、团结人民。
作为“军垦二代”,作家丰收说,兵团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基地之一,新疆天高地阔的自然环境,兵团艰苦卓绝的开拓创业历程,熔铸了爱国主义的基因与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的兵团精神,这是我们的传家宝,也是兵团作家立身为人、书写历史的基石。
兵团文联副主席李斌表示,60多年来兵团创造了光荣的历史,也创造了辉煌的文艺成果。新时期以来,兵团作家、诗人成为“新边塞诗运动”的重要力量。兵团有丰富的文学矿藏,这里不乏史诗般的实践,不乏生动感人的故事素材,期待更多的作家植根于兵团这片丰沃的土地,去认识坚韧奋进的兵团人,去体会这里底蕴深厚的文化资源,用特别的视角和笔触,讲好兵团故事,展示兵团魅力,创作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为新中国屯垦戍边史抒写新的诗文长卷。
评论家王春林谈到,站在国境的界河边,面对着一步之遥的异国土地的时候,更加强烈意识到每一寸国土的重要,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能更充分地认识到建设兵团存在的突出价值。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支屯垦戍边的特殊部队,也才有了西北边陲国境的安全稳固,他们用不懈的物质创造和坚守的精神价值撑起了我们的民族脊梁。
作家张子影表示,在这片热土上,一代又一代兵团人前赴后继、战天斗地,奉献了青春、热血甚至生命。他们不仅保护了这块边疆之地的丽日蓝天,更创造了改天换地的当代传奇。作为一名参军30余年的军旅作家,她愿把最敬仰的赞美连同庄严的军礼献给他们。
中国作协“迎接党的十九大暨纪念建军九十周年”主题采访活动于今年7月启动,由江西、广东等地出发,迈步走向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现场,继承革命先烈的光荣理想,鼓励文学工作者从对革命历史现场的体验中汲取创作养料,深入时代、关注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