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理论批评的在场性
来源:人民日报 | 卓今 2017年10月09日13:04
当下经济和文化的繁荣,犹如开往春天的列车,一路风景一路歌,这个时代的每个中国人都有幸领略这种大气磅礴之美。但在价值领域和精神文明方面,我们却还没有从西方中心主义语境中独立出来。尤其是文艺理论领域,一定程度上还处在“失语”状态。党圣元先生的《在现实与历史交汇处沉思——当代思想视野中的文学理论问题探析》(辽海出版社),对当下中国的文艺理论进行了全面反思和探索。
这本47万字的理论著作,视野宽广,原创性强,有许多新观点、新方法、新范式,结合时代特征,从现实需要出发,在大尺度空间和大纵深时间之中思考当前中国文艺理论存在的各种问题,同时还考虑到科技发展新要素给文艺理论带来的挑战,创建性地提出了解决办法。作者凭着扎实的古代文论功底和西方哲学素养,古今对接,中西汇通,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直击问题要害。文字简练干净,深刻而有营养。
在消费主义、多元文化时代,当代文艺理论建设面临多重困难:文艺理论基本原理的内部升级、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中国化、中国古代文论和美学思想的传统继承和现代阐发、西方文艺理论资源的借鉴和吸收……作者认为当下文艺理论批评需要承担文化自信、观念整合、理论创新、价值重建的功能。新世纪以来的中国当代文艺理论批评与价值体系,实际上始终处于话语调整和建构过程中。文艺理论与变化中的社会现实、思想文化语境及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当前,一个首要的任务是要建构中国话语的文学理论,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党圣元先生分四大板块来论述。
一是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及其相关问题。党先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建设的核心成员,担任“中国马列文论研究会”会长,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的新机遇和新境界,应该从推进学科建设、提问方式、文化维度、历史启示等方面着手,并且要特别注意传统文论的当代价值与民族美学自信的重建。
二是当代思想视野中的文学理论前沿问题。书中对新时期以来种种文学理论思潮,如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进行了历史清理和理论辨析;对“文化研究”的误区提出了独到见解,并指出,在文艺需求多样化的情况下,文艺理论家的道德意识是文艺理论转型或重建的一个关键要素。
三是文学价值观念及规范问题。文学价值在理论建设中是一个根本性问题,落实在构成、基本规律、作家认知、阅读评价、方法原则等方面,关系到作品呈现、社会影响。
四是对当下文艺理论批评的热点问题进行透析,包括:消费主义思潮对文艺创作的冲击及应对,全媒体时代文艺传播的功能与责任,当代文学的时代精神气象,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学”、传统文化等。
贯穿整个文本的是问题意识。如果问题意识不足,对当代中国文学现实问题关注不够,实际上是丢掉了马克思主义实践性和批判性两大基本品格。新世纪文论转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都是问题意识不够造成的。理论转型也是本书的重要思想脉络。理论转型涉及提问方式、学科间性、系统整合问题,特别强调本土视域与世界视域并重。最后,资源整合是现代性文艺理论建设的重要方法之一。要想建构自己的理论范式,一是要大胆吸收中国哲学智慧和传统文化精华;二是努力促进当下社会思想、文化、文艺实践过程中的“中国经验”的理论化转化;三是中国与世界互为方法。
这一系列探索,方能使当今马克思文论中国化以及文艺理论建设的道路更清晰,方法更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