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除了呼唤,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来源:文艺报  | 陈海强  2017年10月13日10:36

史诗者,寓史于诗,寓诗于史。身处一个史诗般的时代,我们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沿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一幅不断延展的画卷记录着历史的巨变,各种打动人心的故事像潮水一样涌入作家的书斋。梦想的星空下,万家灯火在大地上繁衍着希望和暖色,不忘初心的人们正在寻觅着诗和远方。新史诗或许即将诞生,或许正在诞生,或许已经诞生。站在时代航船的甲板上,我们除了热情呼唤新史诗的诞生,还能做些什么?

人民创造历史,作家记录时代。火热的生活,就是新史诗的诞生之地;平凡的人民,承载着诠释伟大的重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每一位作家必须自觉践行和恪守的准则,也是讲好当下中国故事的立场和追求。时代是构建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基础,人民的需求是推动文艺繁荣的牵引力。对作家而言,树立正确的创作观念,才能在纷繁的现实世界中找到创作的重心,写下无愧于灵魂、无愧于读者、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作家不仅是时代的记录者,也是传承文化血脉的实践者。明白了“从平凡中发现伟大,从质朴中发现崇高”的道理,才能于日常生活中开垦出文学的沃土,才能于茫茫人海中遇到写作的对象。任何伏案写作的人,都应该明白生活才是源头活水,读好社会的大书,才能“思接千载、神游八荒”,拿起笔来才能如有神助。诗人陆游在《示子遹》中写道:“诗为六艺一,岂用资狡狯?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有志于创作新史诗的作家,必定是满怀理想和抱负的勇士,必定敢于将目光投向辽阔的现实。只有这样的作家才有勇气不断挑战自我、勇攀艺术高峰,不惮于命运的群山之巅和沟壑谷底间辗转,用心灵体验迎接灵感和顿悟,将生命体验融入中国经验。

阅读经典作品的经历已经告诉我们,真正的史诗总是拥有非凡的品质,即便时光荏苒、沧海桑田,依然能够持续散发出理性之光、正义之光、善良之光。新史诗也要以这样的光芒照亮伟大的时代,照亮平凡的生活。在群星璀璨的穹顶之上,在大地深处的静水深流之下,具有史诗品质的文学理应给人们留下心灵的开阔之地、思想的纵深之地。但是,作家对时代的认知能力、对社会的责任感也应不断地予以提升,关注现实永远比逃避现实更有意义、更具吸引力,弘扬爱国主义永不过时,传颂真善美与鞭挞假恶丑同样重要。只有通过饱含真情的作品升起榜样的标杆、展示信仰的力量、传播时代的强音,才能让作品在读者的心灵中激起共鸣。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文学创作是一条充满艰辛的道路,没有强大的心灵世界就难以日复一日迎接叙述的挑战。置身于人群之中,我们能够写下的故事不仅属于周围人,也常常属于自己,我们同样可以从中感受到疼痛和温暖。一条河流是大地的脉搏,一个村庄是心灵的绿洲,一座城市是穿越风暴的巨舰。从平凡、质朴到伟大、崇高,作家讲述着芸芸众生拉开岁月帷幕的壮举,同时也记录着史诗般的伟大时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新史诗不应是具体的文学体裁,而是一种创作的情怀和理想。没有为时代放歌的胸襟和气度,就不可能明白“何为新史诗、新史诗何为”的问题。对作家而言,只有扎根于生活的低处,行走在人民之中,灵魂中常有清泉之声叮咚作响,才能在文学的田野上获得收成。

对作家的写作而言,创作的过程总是存在着辩证法。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同时也充满着挑战,史诗情怀的本质还是要为人民写作、为时代发声,悲欣交集的生活、众生万象的人间让文学拥有了可以呈现的细节。无论作家以何种方式创作,都要对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怀有敬畏之心。否则,写作就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沦为虚掷光阴的徒劳之举。在呼唤新史诗的今天,作家心系人民就要为人民写作,热爱祖国就要讲述中国故事。我们不能低估人民的审美,不能让创作与生活相互割裂,不能忘记人民最有权利判断作家是否合格。只有满怀对人民的真情,奏响时代的主旋律,写作才能真正成为高尚的事业,为人世间留下诗意和远方。时代呼唤新史诗,一支信念的火炬正在文学的版图上传递,让我们携手向着梦想的前方走去。

(作者系鲁迅文学院第三十三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